门票,景点的名片,时代的印迹-献给第22个旅游日


门票最初的定义只是一份契据,古代的票分为两半,各执其一以为凭证,现在门票带有正票和副票也有这种含义。门票在当今是景区参观游览资费凭证,一般由旅游景点的管理方负责制作、发行、销售并监管使用的一种有价票证。它既是精品景点的缩影,也可以反映景点的档次、理念、文化,同时也包含着自然地理、民俗风情、建筑艺术、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知识。

门票,景点的名片,时代的印迹——献给第22个旅游日

我的门票1

门票也称门券,它是游览名胜古迹、参观展览、参加会议、观看电影戏剧、参加节庆等活动的一种有价准入凭证。门票材质有纸质、金属、塑料卡片、丝质、IC卡等,早期的还有竹质、木牌等形式。门票分为自然遗产、风景名胜、红色纪念、宗教寺庙、历史古迹、现代胜境、人物故居、物品展览等。

门票,景点的名片,时代的印迹——献给第22个旅游日

我的门票2

门票收藏,是我的一种爱好,给自己的旅行留做纪念。美好的旅游是从门票开始的。收藏整理门票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它可开启人的心智,增长人的学识,每当闲暇的时候,翻看收藏册,既可带来美好的旅程回忆,收藏门票,就像是收藏了那一段旅程,看到门票就会情不自禁地回忆起那时难以忘怀的旅程和那些岁月里美好的回忆。同时还可纵观历史,学习到很多知识。旅游门票收藏既陶冶了情操,又充实了精神生活,它可以让你在纷纷扰扰的尘世中获得一份完全属于你自己的宁静,同时使我的业余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真是其乐无穷。现在社会旅游已经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对于景点门票有的人玩完了就随手一扔,而有的人视之珍宝。


门票,景点的名片,时代的印迹——献给第22个旅游日

我的门票3

点门票是出于爱好,其初衷大都是为了纪念,则有一种隽永的回忆。至今收藏的门票,还是从八十年代初因工作需要到外地出差旅游开始,以后计划本着一个省市一个月的目标,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名胜古迹。我的业余最大的爱好就是旅游,每到一处,门票和参观券都留存下来。这些年自己也经常自费旅游,去过的景点的历年积攒的部分门票约400多张,有很大一部分丢失。

门票,景点的名片,时代的印迹——献给第22个旅游日

我的门票4

退休在家,闲来无事,于是想整理一下这些门票,却不曾想到会发现意外的惊喜。通过观察这些大小不等、色彩各异、材质有别、面值变化的门票,它的背后是一部浓缩的旅游变迁史,就是一部人们的消费观念史。文中所有图是我三十多年走过的景点积存下来的近四百张门票,大约有一百五十多张丢失,无从展示。还有些门票别具新意,既可以是门票,带回家留作纪念,也可以当作邮政明信片,寄给亲朋好友。对他们来讲,收藏门票其愉悦纪念功能是主要的,还有投资升值功能,也可以不出门便“游览”天下,因为一张张门票,而是一片片风景。

门票,景点的名片,时代的印迹——献给第22个旅游日

我的门票5

1913年张謇创办了南通博物苑使用的““博物苑观览证”采用铁皮制成,票幅为6.5*3.5厘米,没有面值,这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代门票。

门票,景点的名片,时代的印迹——献给第22个旅游日

我的门票6

60年代到70年代早期的园林门票则多为简易纸票,幅面小,文字简单。而此时博物馆门票已印制得比较精细,有些已经出现了简单的花纹和图案。各种体育门票、展览会入场票也开始陆续出现。这一时期的门票应该称为中国第二代门票。

门票,景点的名片,时代的印迹——献给第22个旅游日

我的莫7

从70年代初期到80年代初、中期的门票价格也有了变化,形式也多样,内容已经丰富了很多,彩色纸票开始出现。这一时期的门票称为第三代门票。七十年代初门票的材质是白纸,既薄又小,可能和那个年代物资匮乏有关。我收藏的八十年代初中南海参观劵为塑料彩印,尺寸为35 110毫米,北京北海公园门票票面尺寸是20 58毫米,大约拇指般大小,厚度只有0.15毫米软质彩纸,门票薄、小、软。

门票,景点的名片,时代的印迹——献给第22个旅游日

我的门票8

在80年代后期到现代的门票为第四代门票。其材质、图案都有了质的飞跃。塑料票、磁卡票、明信片票、广告票等成为门票的载体,丰富了门票的收藏内涵。随着国家的发展,旅游行业也在迅速发展,门票的材质也有了飞跃式提升,从纸质、塑料、磁卡的不断发展成为电子门票,是一种将智能芯片嵌入纸质、磁卡等门票介质中,用于快捷检票 /验票并能实现对持票人进行实时精准定位跟踪和查询管理的新型门票。我收藏的天安门参观券的票面尺寸是160 180(毫米),厚度为1.5 毫米,是前者的数倍之多。一些有着经营意识的景点门票还是塑料材质,不易损坏,极大地方便了我们这些门票收藏爱好者。80年代票面多有绘画、剪纸、雕塑艺术。90年代后,票面逐渐变成了精美的摄影照片。

门票,景点的名片,时代的印迹——献给第22个旅游日

我的门票9

如今,门票的花样更是五花八门,除了我们经常见到的纸质门票外,还有塑料门票、工艺门票、纪念币门票、隐形门票等。门票不止是出入凭证,更是承载景点的文化价值,宣传了景点形象。

门票,景点的名片,时代的印迹——献给第22个旅游日

我的门票10

我国的景区从1949---1992年为政府管理,门票价格很低只是象征性收费,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北京许多景区门票只有0.05---0.1元,到1987年故宫的门票仍然是0.1元/张。

门票,景点的名片,时代的印迹——献给第22个旅游日

我的门票11

1993年后旅游景区开始分级管理,国家只对国家级景区的门票价格管理,一般景区的门票价格则交给地方自行定价。全国的景点门票价格的平均涨幅为87%。

门票,景点的名片,时代的印迹——献给第22个旅游日

我的门票12

2001年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同一门票价格上调频率不得低于3 年;门票价格的调整幅度,50 元以下的(不含),一次提价幅度不得超过35%;50元(含)至100元的(不含),不得超过30%;100元(含)至200元的(不含),不得超过25%;200元以上的(含),不得超过15%。内地5A级景区超过100元,有一部分跨入200元。

门票,景点的名片,时代的印迹——献给第22个旅游日

我的门票13

2009年后国家相继出台政策对景区门票价格专项整治工作,对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的景区,各地原则上不出台新的上调门票价格方案。并对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降低。

门票,景点的名片,时代的印迹——献给第22个旅游日

我的门票14

门票页面的变化就更大了。早年间的门票设计非常简单,只见白纸上印有“门票”和“票价””寥寥数字即可,背面一片空白,单调乏味,精美更是无从谈起。从这些年门票的变化来看,门票也朝着精美、实用的方向发展了。票面从黑白印刷变成彩色印刷,背面也不再是空白,而印有游客游览的注意事项或者景点介绍、导览图等。一些具有商业思维的景点也开始在背面为一些企业打广告,从而赚一笔可观的广告收入。

门票,景点的名片,时代的印迹——献给第22个旅游日

我的门票16

我喜欢门票收藏有近三十年了,时间跨度从1985年第一次去上海开始至今。400余张大大小小的各类门票见证着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进程,展示着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承载了各个景区的文化记忆和历史人文情怀。我们可以从门票的设计风格、样式变化和价格变动上,读懂时代发展的足迹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印记、成就,可以感受到党在前进道路上的艰辛和取得的一个又一个胜利,是人们了解历史、接受教育的新课堂。

门票,景点的名片,时代的印迹——献给第22个旅游日

我的门票16

七八十年代的门票样子非常简单,大多是黄色、粉色、绿色薄纸片,印有景点名称、壹角、贰角等寥寥数字,内容简单,类似于“计划经济”时的食堂饭票。我收藏一些老门票: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北京国家博物馆的早期门票0.5元,现在改为免费,北海公园从0.1元到0.5元,颐和园初0.1元到2.0元,植物园0.3元,大钟寺0.2元;杭州六和塔0.05元,虎跑泉0.05元,郭庄0.5元,别墅园0.6元;山东孔府0.2元等。

门票,景点的名片,时代的印迹——献给第22个旅游日

我的门票17

1988年,莫高窟已经实行“双票制”,普通票价0.5元,专业票价6.0元是当时全国最贵的票价了。那个时代的旅游虽然简陋,但也有许多令人回味的东西,并非只有艰苦与困顿。今天十分昂贵的景区门票,在当年却是极为低廉的。如今那些知名的5A级景区,曾经门票却大多只有几毛钱。那时候的旅游业刚刚起步,远没有今天这么发达,人们对门票的理解不过是入门凭证罢了。随着社会的发展、政策的变化,那个时期的门票已逐渐消失,成了新世纪的“新文物”。

门票,景点的名片,时代的印迹——献给第22个旅游日

我的门票18

检票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最初是游客一进门就将门票收掉,后来可能为了让游客留着门票作纪念,就不回收门票,改为将门票撕一下再还给游客,以示门票作废防止游人重复使用,塑料门票则用剪刀剪去一角。再后来,用打孔机在门票上打孔,游一个景点打一个孔,门票的观赏性不再被破坏,或者电子扫描,这些都是门票的进步,也是时代的进步。这些称为入场券、游览券、参观券、香花券(庙宇寺院门票说法,以示佛凡不同)的门票在时间的潮水中不断地变化。相信在未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门票也会越来越多样,也可能进入刷脸时代,门票淡出市场。

中国人从1980年开始才了旅游这个概念,但出去旅游的寥寥无几,多半是极少数旅行结婚的或者是因公出差的而已。到九十年代旅游这个词汇开始进入家庭,多半是单位每年组织本地范围的短途游,到了2000年普通人也进入旅游的年代,到2010年开始全民旅游,自由行、跟团游、自驾游、户外游、出国游成了家常便饭,说走就走成了生活常态。许多人一年四季在路上,有的靠旅游成了网红,有的靠拍旅游视频赢得丰厚的回报,旅游从花钱变成挣钱。

门票,景点的名片,时代的印迹——献给第22个旅游日

我的门票19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旅游经济步入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门票变化最快的时期。随着旅游管理者对景点的宣传、保护意识不断增强,门票开始“变脸”。门票越来越讲究,越来越精美,越来越前卫,可谓是异彩纷呈。面积比过去大了,颜色和内容也丰富了。正面大多是景点的精华,背面印上文字简介和导游图,还有副券、票价、税务章、地址、注意事项等,大大方便了游客。其中,有的门票上附近的景点简介,行文优美,读来余韵绵长,既有收藏价值,又给人美的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景点   门票   旅游   票面   印迹   景区   材质   门票价格   名片   年代   塑料   收藏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