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护千年石窟,他坚守无人的荒漠30年,陪伴他的只有一棵树

这是一片无人的荒漠区,几乎寸草不生,一阵阵夹杂着大量泥沙的狂风吹蚀着这一座座黄土包,人稍站一会就会成一个泥人。这些残破的土堆远处望去,还能看到一些小洞。对于普通人来说,连一分钟也不想多待,但却是许多国外文物专家梦寐以求想要踏足的地方,这就是世界文化遗产“克孜尔尕哈石窟”。也许你很难想象在这没水没电的荒漠地带该如何生存,然而为保护这些历史悠久的文化宝库,有人在这一守就是几十年。

为保护千年石窟,他坚守无人的荒漠30年,陪伴他的只有一棵树

寒残一叶拍摄于新疆阿克苏库车县。

为保护千年石窟,他坚守无人的荒漠30年,陪伴他的只有一棵树

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西北约15公里的戈壁上,有一世界文化遗产“克孜尔尕哈烽燧”。雄伟挺拔的烽燧建于汉代,是古代用于军事报警的一种措施,夜间举火称“烽”,白天放烟称“燧”。古人常用狼粪代替薪草,所以燧又被称为“狼烟”。

为保护千年石窟,他坚守无人的荒漠30年,陪伴他的只有一棵树

克孜尔尕哈烽燧是古丝绸之路上年代最早、保存最为完好的烽燧遗址。如今在这片荒漠中,显得有些苍凉,然而在2000多年前,这可是丝绸之路的繁华地带。

为保护千年石窟,他坚守无人的荒漠30年,陪伴他的只有一棵树

在克孜尔尕哈烽燧后方约3公里处,就是著名的克孜尔尕哈石窟。为更好地保护石窟内的壁画与文物,这里不对外开放,经过多方协调才有机会首次将画面展示给各位读者朋友。

为保护千年石窟,他坚守无人的荒漠30年,陪伴他的只有一棵树

库车县作为古龟兹国的所在地,留下了以龟兹石窟为代表的众多历史悠久且独具文物价值的文化遗产。在过去的几百年间,许多国外专家打着科研的旗号,盗走和破坏了众多的石窟壁画与文物,让人痛心与愤怒。

为保护千年石窟,他坚守无人的荒漠30年,陪伴他的只有一棵树

他叫热合曼•阿木提,皮肤黝黑,不太爱讲话,他是一位普通的克孜尔尕哈石窟文物管理员。为了守护身后这一片黄土堆,从20岁到50岁,他把人生中最宝贵的青春献给了这里。热合曼•阿木提每天的工作是观察洞窟内有没有变化,有无人或动物的脚印等,一天巡查3次,每次2到3个小时。

为保护千年石窟,他坚守无人的荒漠30年,陪伴他的只有一棵树

克孜尔尕哈石窟开凿在东西宽170米,南北长300米范围内的崖壁上,现存洞窟54个,有壁画洞窟13个。90年代初为保护石窟,龟兹研究院设工作站招巡查员,月薪220元(这个工资水平在当时的新疆可不低)。可一连来了几任,都因条件太恶劣而辞职,最后热合曼•阿木提坚持了下来,一干就是30年。

为保护千年石窟,他坚守无人的荒漠30年,陪伴他的只有一棵树

由于身处荒漠,未通水电且极其干旱。为了在这生存,热合曼•阿木提的父亲和弟弟每周要从十几公里外,赶着毛驴车往这送水和食物,而这些水的一半还得分给工作站边的这棵榆树。热合曼•阿木提刚来这时种下两棵,这是其中存活的一棵,在早期的十几年间,陪伴他的只有这棵树。

为保护千年石窟,他坚守无人的荒漠30年,陪伴他的只有一棵树

烽燧和石窟在内的方圆几公里都属于巡查范围。为了陪伴丈夫,热合曼•阿木提的妻子10年前也搬到了这里,共同守护这片荒漠戈壁。为了美化环境,他们在离石窟较远的地方种了一片树林,虽然干死了许多,但经过努力已成为了荒漠中的一片绿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石窟   荒漠   阿克苏   烽燧   库车县   土堆   洞窟   新疆   壁画   文物   千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