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理论》闲评记

2021年7月11日——

为什么赛格尼克实验可以测出光程差,而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就不能测到光程差?如果脑子够好,请先搞明白这点。

ligo,virgo的实验原理与M-M实验原理是一样的,其不具有测量引力场的能力。ligo测到的所谓“引力波”信号,我认为,如果不是对设备信号分析结果的误读,就是个很荒唐的科学骗局。

伽利略原理告诉我们,在惯性系统内,是不可能测量到惯性系统自身的运动态的,除非离开该惯性系去测量,或者以该惯性系外的另一个系统为参照。

只受引力作用的物体的运动,等同于惯性运动。引力属于惯性力。这是爱因斯坦自己的观点。我认同这样的观点。所以说,你在惯性系内,企图去测量惯性系统本身,就像一个人自己揪着自己的头发想上天一样,是完全不可能的。


2021年7月10日——

光速不变假设的真正含义是:光速不遵循相对性原理,是个绝对速度。即,光速不会叠加系统速度,具有绝对性。比如你在以速度V飞向月球的火箭上,朝着月亮发射一束光,在你看来这束光的速度是C,在地球上看来这束光的速度还是C,而不是V+C,并且这束光相对于任何参考系,其速度都是C。

这个假设其实是爱因斯坦们(包括洛伦茨)对于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结果的一种解释(本人认为这是个最无聊的理解)。

相对论的意思其实是光速绝对论,时间和空间的相对论。


2021年6月26日——

1. M-M实验(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假设了以太的存在,并且地球存在一个相对于以太的运动速度v。

2. M-M实验的目的,是企图通过测量两个相互垂直路径光束的波程差-即干涉条纹,来测定地球相对于以太的速度。

3. 遗憾的是,实验无论如何都不能测到两束光的干涉现象。这就给当时的物理研究者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到底有没有以太?难道地球在空间里绝对静止,或者所有天体都是围绕地球在运动?显然,当时的人们已经知道,地球应该是运动的,至少地球是转动的,并且在绕着太阳运动。

4. 这才有了后来的洛伦茨变换的解释。由于洛伦茨变换解释的自洽性也存在问题,才有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解释。截止目前,普遍认为,相对论是自洽性最好的解释,可是还是不能让一些人满意。

所以,自相对论诞生以来,就一直存在质疑的声音。就是说,相对论的自洽性并不是那么好。

5. 问题就出在这个该死的M-M实验上。曾纪晴这篇论文的图4A原理,我很早就展示过。据此正确分析计算后就会发现,其实M-M实验在原理上就是不可能测得地球运动速度的,两束垂直分行的光束在计算原理上就不存在光程差,实验结果怎么可能会有干涉?

6. 所以说,不论是洛伦茨变换,还是相对论理论,都存在基础性谬误。

光速不是一个绝对的速度。光同所有我们已知物体的运动一样,其速度也存在相对性,即存在速度叠加性。其实,光的红移、蓝移现象恰恰就是光运动存在速度叠加性的证明。

TO:XXX

问题恰恰就在这里,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在原理上就不具有测量地球运动速度的能力。如果你有能力且认真研究过M-M实验的数学原理,最重要的是你有幸发现了某个问题的话,你将会非常非常地震惊,也许是非常非常地凄丧……


2021年2月8日——

《物理理论》闲评记

首先,哈勃拍不出星际光学图片。现在的哈勃能拍到的应该是宇宙射线成像。

二,爱因斯坦的引力透镜原理,在理论上只有光环、不完整光环、月牙形光斑现象,不可能产生星点成像,更不可能产生对称的星点成像。除非,我们笨蛋地以为是。

三,科学一定要严谨。我估计连爱因斯坦都不敢自信地以为,那就是引力透镜现象,是对广义相对论的佐证。


2020年8月28日——

《物理理论》闲评记

网路截图

1.作者,物理学专业人士,拥有不少头衔和荣誉。在统计学意义上,作者的文章应该具有一定的学术性,观点和结论应该具有一定的可信度。而统计学不属于科学,统计学的结论不具有科学结论那样的确然性。

2.我认同爱因斯坦引力和惯性力不可分的观点。不是因为这是爱因斯坦的观点,因为在太空中你真的无法感知和分辨,自身的运动形态是否受到了引力的影响或被引力所改变。即便是在太空中遇到了阻尼,并且这个阻尼还很显著,以至于可以被感知。可是,这又能说明什么?这只说明遇到了阻尼而已,如何就将引力和惯性力区分了出来?

3.引力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质量体间的隔空吸引。惯性力等价于改变一个质量体的惯性形态时需要施加的外力。在空间中,引力作用下质量体的运动形态,属于惯性形态的一种。


2020年7月4日——

在太空中是不可能看见星辰的,即便把相机对着太空。确切地说,宇航员一旦离开地球,最多只能看到太阳和月亮,以及太阳系里距离较近的几颗行星。并且,宇航员若想要看到行星,还必须朝着行星可能存在的方位看很久才能看见。

还说出一个事实,哈勃太空望远镜自发射至今,就没有向地球传回过一张外太空的光学照片。网上流传的哈勃太空照片,几乎全属于数字合成。

我相信没有人真正知道为什么。有种解释是大气层的原因。离开地球没有了大气层的折射就无法成像。胡扯。


2019年6月8日——

【实验捕捉到了一个跃迁中的量子—量子力学的创始人认为这不可能】

最近耶鲁科学家的研究得出了这么个结果。我把它拓展后概括为:从进一步微观地视角看,随机的发生其实是有迹象的(能预示结果的迹象),如果能捕捉到这一迹象,就能够预测到结果,并可能提前采取措施逆转其结果。

进一步的:这个实验是否证明了这么一个客观事实。即,折线只是理论上的一个存在。实际上,在最严格的层面,客观世界根本不存在折线突变。如果能将拐点无限放大,就会发现,总有个微小的圆滑过度。就是说连续函数的可导阶总是有限的。薛定锷方程不会塌缩。

这是一个决定论的证据。虽然我完全理解这一结论,但我还是不能完全认同。我不认同其对概率事件真实存在性的否认,不认同其可能对非物在影响因素存在的否认。

就是说连续函数的可导阶数总是有限的。薛定谔方程不应该存在。


2019年6月21日——

Tidy words:

同质个体间有相关性;

同质个体的个性确定后,纽带和距离就是影响其关联度的唯一因素。

这应该是个普遍性原理,在物理上也适用。所以我把它列在这里。


2019年6月1日——

量子通讯在物理上是一对一通讯,第三方窃听会让正常通讯的信息接收方收不到有效信息,这时接收方会马上把这一错误反馈给信息发送方。发送方得知后会马上和接受方建立新的加密运算以继续通讯联系。这样第三方就会被瞬间隔离。如果此情形反复出现,只是影响通讯双方的信息传送效率,却并不会发生信息泄密,而窃听方会即时被暴露。

量子通讯的物理基础是纠缠态光子,量子通讯的双方各执一个光子,这两个光子的振态关系对应,承载着相同的信息。


2019年4月12日——

爱因斯坦很聪明吗,不,只是因为我们太愚蠢。这就叫相对论。

科学精神是严谨是质疑是揭秘是求真,不是附和附会,不是哗众取宠。

爱因斯坦相对论是数学推演的结果,不是物理研究的结果。爱因斯坦的成功给后来者提供了榜样,以至于什么黑洞理论,弦理论都出来了。连爱因斯坦自己都觉得黑洞很荒唐,即便这一理论就是广义相对论的延伸。

物理研究的实质是针对物质和现象的。没有任何针对的数学推演,是纯数学行为,其结果不足为物理成果。

虽然说数学家不等于物理学家,但要成为物理学家就必须是数学家


2019年1月8日——

二维平面上的运动学基本规律,在三维空间的伽利略参考系里同样适用。且,相对论的速变方程就是基于这些基本原理,在洛伦茨变换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其特性只在于,把光速作为了一个常量,就得出了让人惊悚的相对论结果。回头又用这一结果来否定经典力学的基本规律,活脱脱地魔鬼逻辑。

相对论根本就不能自圆其说,诺贝尔评委会从来就没有认可过其学术性。甚至,霍金的黑洞理论,诺贝尔评审委员会都没有认可。太多人只是懵懵懂懂的盲从,还装作懂了的样子。爱因斯坦曾经诡辩说,世界上真正懂得相对论的人不超过10个。而这10个人中有多大可能性有你。

我发现,我和那些无聊的人一样,很无聊


2019年1月7日——

我们知道,当然也无比认同这个法则。那就是,我们所处的世界的三个基本的物理量,时间(t)、距离(s)、速度(v)的关系式是 s=v·t

并且,速度相对于不同参考系有叠加关系。这是伽利略给出的法则。

可是,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却测得了光速(C)恒定不变的结果。

大家一直认为,迈克尔逊-莫雷的实验结果没有问题。可是,光速恒定不变这个结果应怎么解释?

于是,爱因斯坦给出了相对论的解释。其实,爱因斯坦解释的立念很简单。三个变量中,如果一个恒定不变,那么另外两个在数学上则一定是互变的了。放到伽利略参考系中一推演,就出现了空间和时间这两个不该变化的物理量发生变化的结果。再推演,就有了质量(m)也随速度(v)大小而变化的结果。

其实,那些看似严密而完美的数学推演,能够说明的只是数学法则的严密与完美,并不是相对论正确性的证明。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原理到底有没有问题?似乎没有人怀疑过这个问题。这是个真正的脑力问题。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原理不具有测量光程差的功能。早前我朋友圈里玩玩地证过了。

狭义相对论没有根基,广义相对论就更是扯了。霍金理论,纯属瞎说。

至于E=MC^2,我相信没有光速恒定的假设,应当也能推衍出这一结果。


2017年1月17日——

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又称不确定性原理)只是说,人们应当没有能够准确测量粒子运动状态的方法或者途径。不等于说粒子本来就没有确定的运动形态。霍金以此作为推断世界不定论的依据未免牵强。显性世界演化的根因从来不需要从粒子说起。


2017年1月13日——

正解迈克尔逊-莫雷实验

《物理理论》闲评记

M-M实验的数学原理

(如图)设:实验系统相对以太以速度u水平向右,实验光线相对光源以速度c射出,半透镜与正上方反射镜距离OA=L,半透镜与水平右向反射镜距离OB=L。

竖直光程解析:光子在光程OA’和A’O”上的速度都是(c^2+u^2)^1/2

设,光子经O-A’-O”所需时间为t

则,光路OA’+A’O”=2[L^2+(ut)^2]^1/2=t(c^2+u^2)^1/2

解上式得 t=2L/c……(即,竖直方向光子往返时间与u无关)

水平向光程解析:光子往程为O-B’,速度c+u,时间设为t1,路径则为L+ut1,

t1= (L+ut1)/(c+u)

解上式得 t1=L/c

光子返程为B’-O”,速度c-u,时间设为t2,路径则为L-ut2,

t2= (L-ut2)/(c-u)

解上式得 t2=L/c

t1+ t2=2L/c……(即,水平方向光子往返时间也与u无关)

竖直向与水平向光程时间都等于2L/c,不存在光程差。

结论:

1. 迈克尔逊-莫雷装置不具有测量光程(时间)差的功能。

2. 建立在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结果上的光速不变论可能失去根基。

3. 速度叠加原理同样适用光动现象。

4. 本解析遵守&其计算结果也符合物理原理在任何惯性系都适用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伽利略   光程   爱因斯坦   光子   相对论   光速   引力   惯性   原理   物理   速度   理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