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不打孩子日

浏览全网热搜,发现个排行第二的热搜:国际不打小孩子日,看着标题就笑了,国际上竟然有这么好玩的日子,这是由美国反体罚组织“有效管教中心”在1998年发起的节日,即每年4月30日,这个节日里会通过各种类型的活动宣导反体罚的儿童人权观念,这一活动先在美国境内推广后来逐渐得到了国际响应,后扩展为:国际不打小孩日。

为人父母不容易呀。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收获了难以言表的喜悦和幸福,但也伴随着诸多艰辛和苦恼。当面临养育难题时,父母常常会感到抓狂,进而对孩子产生愤怒的情绪,然后噼里啪啦一顿的胖揍,我记得李玫瑾教授的育儿视频,有一节里面曾经提到:父母体罚孩子的时候,多数都是对孩子没有招的时候。常常在体罚孩子的家长们是也不是?

孩子再小也有自尊的,虽然他们赤子之心,来的快去的快,但不代表他们不会痛、不会受伤,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在爱的教育下长大的孩子,他们的安全感更强,更具备同情心和爱人的能力,而太缺爱的孩子也会因为缺乏而鲜少给予别人爱。做为新时代的父母,如果还想延成封建时代的信条:棍棒地下出孝子,那可能只会让孩子离我们越来越远。


国际不打孩子日

图片来自网络

引古论今

其实,真正的“棍棒底下出孝子”也并非现代人所理解的那样固定不可通融

儒家讲究孝顺,延伸到后世变成“以孝治天下”的政治模式。因为孔子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待父母的过错,要委婉的劝阻,如果他们不听,仍然要恭敬的伺候他们,即便心里忧虑也不能埋怨他们。但孔夫子却通过实践让他的弟子知道何为真正的“孝子”

曾点是孔子早期的弟子,曾参是孔子晚期的弟子。他们是一对父子,有次曾点让他去瓜地锄草,曾参不小心将一颗瓜苗锄掉,曾点大怒,认为儿子不用心、不认真,拿起棍子就打他,一直把儿子打昏。曾参醒后马上到一边古琴而歌,以此表明自己孝顺,不会因为挨打就怨恨父亲。而孔子在知道这件事后却对曾参说“小杖则受,大杖则走”。

意思就是不要那么死心眼,眼看着挨打,还要傻乎乎地站着,打完了还不能说疼。

俗话说:知子莫若父,知徒莫若师,孔子甚知曾点是个二百五脾气,脾气一上来,下手不知轻重,万一真把曾参打死了。那么曾参就不是孝顺,而是让自己父亲落个杀子的名声,这是大逆。孔子的原话是“今参委身待暴怒,以陷父不义,安得孝乎!”曾参听见老师这样解释,才知道自己果然有罪。故而曾参是儒门最孝顺的一个人。

可见:棍棒底下出孝子也并非我们普遍人所理解的那样,遇到孩子有问题时,就一顿棍棒,直到打解气,那到底是在教育孩子,还是在发泄自己的愤恨呢?还是值得深思呀,可见孝也是有原则有变通的,而非一成不变。


国际不打孩子日

图片来自网络


国际不打孩子日

图片来自网络

更何况现在的新新时代,人们所接受的教育理念早已离封建时代跨过太多世纪了,再沿用旧有的育儿经也只能说是父母太落伍了。

亲爱的家长和教育者,更应该站在世界教育的高度,认识教育,将尊重和快乐进行到底。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个体,他们最终都得以他们的理念站立社会,而不是父母的,所以父母需要做的也只是陪伴孩子成长而非专制制裁,期望我们的父母多学学“国际不打小孩日”,多给孩子送上尊重、平等、温馨的“权利阳光”,像对待朋友、同事一样尊重孩子,多一些平起平坐的交流,让孩子得到更为自由、快乐、健康的发展。


国际不打孩子日

图片来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孔子   孩子   国际   棍棒   孝子   美国   弟子   父母   图片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