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让西湾村迸发“新活力”


北靠大青山,南临土默川,一弯清澈的山涧水从沟中穿出,包头市土右旗沟门镇西湾村依山傍水,村民们世代种植果树,在山水怀抱中生生不息。

过去,林果经济占了群众收入的半边天。果农梁树刚说:“过去靠种杏树和李子树,有大小年之分。小年果实结的少,卖不了几个钱;大年林果丰收,价钱又上不去,雇人下果子又不划算,也挣不了几个钱。”

都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土右旗西湾村,山好、水好、林好、人勤,但只靠种果树,却不能让村民致富,怎么办?这成为长期困扰沟门镇党委、政府和群众的心病。

“思路决定出路。带领村民致富,振兴乡村还得在产业上想办法、做文章。”沟门镇党委书记高月飞说。

2013年,沟门镇将西湾村的3000亩林地从村民手中流转过来,开始打造大雁滩田园综合体,并办起了一年一度的杏花旅游文化节。“杏花开时大雁归”,土右旗“杏花节”吸引来呼包鄂的群众,成为周边游网红打卡地。据土右旗旅游部门统计,今年清明节假期,土右旗共接待游客17.18万人次,其中大雁滩景区接待游客3.1万人次;土右旗旅游综合收入1.12亿元,其中大雁滩景区综合收入464.94万元。

旅游业让西湾村迸发“新活力”

杏花树下的乐队

旅游业让西湾村迸发“新活力”

独具特色的茶楼

大雁滩田园综合体让西湾村村民走上致富快车道,乡村振兴开启了新模式。村民贾芝兰算了一笔账,“他家2亩果园以土地入股参加了田园综合体,每年保底收入2400元,2个劳力在景区打工,每年收入6万元。”

旅游业让西湾村迸发“新活力”

美景如画

大雁滩景区旺盛的周边游市场给村民带来了商机。农民生产经营业态、收入结构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西湾村的村民赵巧玲除了把自己的承包地流转入股外,还腾出手来办了个“味道小院”,做起餐饮服务。这里的农家饭深受游客青睐,旺季的时候得提前3到5天预约。赵巧玲说,“一年下来,就我这个小院子,纯收入20万左右。”村民丁彩霞则买了个冰激凌机,在景区里卖起了冰激凌,“一年收入8万块。比过去种果树强得多。”丁彩霞一脸骄傲地说。

旅游业让西湾村迸发“新活力”

戏楼上的表演开始了

旅游业让西湾村迸发“新活力”

二人台班子嗨起来!

“从种植业到旅游业,业态的改变使村民的腰包鼓起来,真正实现了生活富裕。”西湾村党支部书记陈俊峰说,“过去村集体经济基本为零,现在通过发展田园综合体项目,西湾村的4个自然村合起来,每年村集体就有100多万元的收入。”“沟门镇西湾村取得的成效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沟门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霍敏说。

产业兴旺让村“两委”树立起威望,村集体有了钱,村两委的腰杆也就硬实起来。村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乡风文明、社会治理各项工作都得到村民的积极响应,2017年西湾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卫生搞得好不好,参加志愿服务积极不积极,关系到俺们村的荣誉哩!”张美英说起西湾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时这样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成为西湾村村风民风的真实写照。

西湾村谋求更大的发展,还需要持续地投入。土右旗把打造文旅康养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作为重要目标,大力扶持田园综合体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雁滩田园综合体项目良好的发展前景,也受到了不少文化旅游产业投资者的关注。河北秦皇岛的燕赵情文旅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是首家在大雁滩投资文旅项目的公司。公司总经理刘义飞说:“燕赵情看中的就是大雁滩的文化旅游市场潜力,我们决定先期投入3000万,打造网红西湾一系列项目。”公司通过村集体把西湾村古街店铺全部统一租下,由公司和村集体统一管理运营,给村民带来了一笔收入的同时,为西湾村引入了现代化公司化运营管理模式。大雁滩田园综合体诞生了一系列吸引游客的新玩法。外来资本的注入和新的经营管理模式,让西湾村迸发出新的活力。


记者:宋阿男 王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燕赵   综合体   大雁   杏花   景区   果树   旅游业   田园   村民   活力   收入   项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