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文件,泰康保险或遇大麻烦

一纸意见稿,在保险行业掀起轩然大波。

而那个保险巨头,则可能遇上了大麻烦!

1

监管重拳出击

这绝非耸人听闻。

最新报道显示,银保监会出台的《人身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已于4月15日下午下发至各险企。其中明确规定:不得将健康、养老服务与人身保险产品强制搭配销售!

这意味着,投保人以后可以自主选择健康、养老服务,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保险销售人员此前带有强买强卖性质的捆绑行为被监管叫停,各头部险企布局的超过10万张优质养老床位摊上了大事。

一纸文件,泰康保险或遇大麻烦

而险企之所以布局养老社区,惦记的无非是老百姓口袋里的碎银几两,痴念的是价值20万亿元的养老蓝海。

毕竟,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已经从2000年的7%上升至14%,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介绍,今年将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前是老龄化中社会,预计到2035年是超级老龄化社会。

增量几乎是确定的,于是在不久的将来,潜藏的消费市场有希望迸发出巨大能级。据工信部数据,到2030年,国内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将超过20万亿元。

所以,围绕在诱人的金矿周边,越来越多的企业、机构、组织早早地入局以分走一杯羹。一时间,“保险+养老”“物业+养老”“互联网+养老”等概念层出不穷,养老社区成了被资本抢滩的高地,逐渐形成了“央企系”“房企系”“保险系”三足鼎立的格局。

央企入局就不用说了,房企和险企则可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对房企来说,某时间某地区对纯住宅用地不予拨地,但如果做康养社区,不仅会拨地,还会出一些利好政策。

跟房企比,险企的野心有过之而无不及。除了享受政府的优惠与补贴低价拿地,更重要的是,它们想随着养老疆域的不断扩展,急速汇聚起一张张百万量级的保单,从而持续维持整个庞大帝国的运转。

但现在,保险强制搭售养老社区的路子,算是被彻底堵死了。

对险企来说,堪称重大利空。

2

剑指保险巨头

提及中国的康养产业,泰康旗下的“泰康之家”是绕不开的案例,它是填补市场空白的先行者,也是走在队列前面的领军者。

一纸文件,泰康保险或遇大麻烦

泰康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

此次新规的出台,让不少人替泰康捏一把汗,因为在此之前,泰康饱受“以养老社区为噱头吸引客户投保”的争议。

一纸文件,泰康保险或遇大麻烦

在黑猫投诉平台及知乎上,也能找到类似的踪影。

一名黑猫投诉网友曾称,泰康业务员以养老社区向客户推销保险产品,承诺用户投保总保费达到一定金额即可入住泰康之家北京燕园,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一纸文件,泰康保险或遇大麻烦

去年,一名知乎网友也发文称,2014年8月,其购买了泰康保险养老社区的保险产品,每年缴纳20万元,缴费15年,营销员承诺次年5月就可以入住。但缴费4年后,当她第二次提出入住申请,这时营销员才如实告知:要想入住养老社区,还需要满足其他条件,包括20万元的保证金和每月13800~16800元的其他费用。

以为交了保费就能理所当然地入住,没想到每月的房租、服务费和餐费都是单独结算的,这让上述知乎网友异常愤怒。

据了解,买保险模式只是入住泰康之家的方式之一,另一种叫押金模式。

两种模式的区别在于,押金模式下的人群,拥有的是“现房入住权”或者称为“优先入住权”,而买保险模式下的人群,享有的是保证入住资格。简言之,只有选择买保险模式,才能保证百分之百入住。

因此,为了锁定入住资格,投保人往往选择购买泰康旗下与养老社区绑定销售的保险产品,通常是年金险、分红险等理财型产品,数额在200万元以上,以期缴10年、每年20万元的额度或者趸交(保险术语,一次性付清所有保费的意思)200万元的方式购买。

承诺的虽然是买了保险就能立即入住,但实际情况远比想象中复杂。

以泰康之家在上海的养老社区申园为例,2021年,一位泰康保险工作人员告诉中科财经,即使用户购买了满200万元的保险产品也无法立即入住,因为申园一期已无空房,二期暂定2021年10月开园,届时需交付押金预约进入排队系统,而按照以往经验看,住户需排队至少1-3个月才可以入住。

3

重资产下的盈利之困

如何平衡供给和需求?这似乎是一个很难解决的命题,但不论客户排队排得多辛苦,反正钱是进了泰康的口袋。

据财经天下周刊报道,泰康依靠养老项目,在全国卖出的保单已经在10万单以上。一位知情人士感叹道,“每单至少200万元,你计算下,很恐怖了。”

这一数据是真是假?一位泰康员工没有对媒体正面回应,仅仅表示,对于一个营销员而言,平时谈一个3万、5万的保单可能比较吃力,但对于客户来说,如果有养老社区的存在,那么一张200万元的保单就比较容易接受,其团队中的一个新人营销员,在一年的时间里,就卖出了80多张相关保单。

南方都市报也曾于2017年报道称,深圳是全国购买这类保险最多的一个地区,平均每年可以卖1000份左右保费达到200万元的保单。

发展至今,泰康之家的养老版图远不止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就在3个月前,泰康发布的2021年度大事记显示,截至目前,泰康之家已经覆盖了全国24个核心城市,其中8地9家社区开业运营。

这份大事记虽然没有公布具体的营收净利数据,但从往几年泰康保险的报表可以窥见,泰康在医养方面的盈利其实较为困难。

2017年-2020年,泰康医疗及养老社区运营收入为2.69亿元、19.87亿元、34.84亿元、33.39亿元;相对应的运营成本则依次为4.34亿元、19.58亿元、32.35亿元、33.97亿元。

这与泰康走的重资产模式以及我国特殊的养老结构有关。

据了解,泰康、太保、大家保险是保险业中坚定布局养老的3家机构,这3家机构也代表了3种典型模式:泰康代表重资产模式、太保采取的是轻重兼并策略,大家则走轻资产路线。

轻、重资产路线的区别是,轻资产是保险公司通过投资、并购、合作等方式加入到医养领域,重资产则是险企将自有资金投入到养老地产的建设和运作中,特点是前期投资大、盈利慢、回报期长,一般需要10年-20年,另外对公司的现金流要求较高。

在养老结构方面,我国90%的老年人仍习惯于通过家庭照料养老,7%依托社区养老,仅3%入住机构养老。

一纸文件,泰康保险或遇大麻烦

然而从国际经验看,险企做养老,只有当入住率达到一定比例时(65%~70%),才能够实现盈亏平衡和良性运转。

泰康之家的入住率是多少呢?2021年7月,有媒体报道称,开业5年,申园的入住率已经达到了95%。更早之前,泰康保险也对外公布:最早开业的燕园一期入住率已接近100%。

泰康热门养老社区的入住率明显高于指标线,但这一看似完美的数据里可能掺杂着一定水分。

“入住率是很容易‘偷换概念’的数据,如何偷呢?”一位业内人士向财经天下周刊分析,“养老社区的项目通常是分期进行,入住率往往是某一特定的开业区域来统计。整体来说,泰康之家的床位可能空置率在一半以上。”

财经天下周刊也分析认为,泰康之家整体的入住率仅在40%左右。

若真实数据就是如此,那么可以想象,在未来没有明确政策激励的情况下,老龄人口还会受限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更多选择居家养老的方式,这导致,泰康之家的入住率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提升,从而引申出结论:泰康在盈利方面仍将继续面临挑战。

4

新规影响几何?

泰康曾美化赚钱目标,集团副总裁刘挺军此前公开批评,中国当前的健康产业链,支付和服务两端都不够。而按照国际发展趋势,健康产业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包括支付和服务两大体系。

为此,刘挺军称,“泰康当前正从‘保险、资管、医养’三大板块协同来解决这两大问题。”

事实上,保险、资管、医养这三大板块也构成了泰康最核心的三大业务。

其中保险业务又是核心之核心。

2020年年报显示,泰康保险实现归母净利240.37亿元,同比增长8.34%;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706.4亿元,同比增加14.79%。

需要说明的是,泰康保险旗下经营保险产品的有泰康人寿、泰康养老和泰康在线,其中泰康在线是泰康除养老产业之外的另一大“烧钱项目”。2016年至2020年,泰康在线逐年净利润分别为-0.85亿元、-1.94亿元、-3.56亿元、-4.67亿元、-6.5亿元,亏损持续扩大。

也就是说,以寿险业务为主导的泰康人寿才是泰康保险中的“利润之王”。2020年,泰康人寿净利润为183.33亿元,再度蝉联非上市寿险公司第一名。

一纸文件,泰康保险或遇大麻烦

图源:每日财报评论

深蓝财经查询发现,目前对接泰康养老社区的5款保险产品均属于泰康人寿旗下。

一纸文件,泰康保险或遇大麻烦

另外还有一个比例值得参考。刘挺军曾在“2018长三角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高峰论坛”上透露,泰康养老社区第一批入住的客户,30%都是从保险的销售端导入过来。

多年后,这一比例是否有所上升?

若上升,新规出台后,将对泰康的整个保险业务产生何种影响?帝国大厦的根基是否被动摇?灵魂人物陈东升又将采取什么方式化险为夷?保险行业是否将迎来新一轮洗牌?都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在线   保单   保费   保险产品   麻烦   资产   模式   客户   方式   文件   数据   社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