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味中成药单兵成将,入血清疏安五脏,汲水蓄力荡涤浊

俗语说:“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


意思是,好比如患者是“大实有羸状”,其本质本是实证热证,而表现反为虚证寒证。


如果辨证不明,直接上去用人参做补,犹如火上加油助长邪气,势必造成严重后果,这个时候应该用类似于大黄这样苦寒泻热的药物,才能驱邪外出,使人恢复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

聊一味中成药单兵成将,入血清疏安五脏,汲水蓄力荡涤浊

这句话有两层涵义,一是中医治病强调辨证施治的重要性,疾病的本质和现象往往错综复杂,有时假象掩盖本质。此种药误往往不被医家病家所觉察,以致病至不救,尚且不知,只好怨天忧人而已。


二是社会上人情习俗,喜用补品的流弊,不需补而强补,往往造成壅逆之祸。现在人往往是看着很壮,实际是虚胖,身体已经堵得不行了,工作的时候,无精打采,就想当然的给自己一通乱补,殊不知“大黄用之得当胜过参茸,人参用之不当犹如鸩毒”。


聊一味中成药单兵成将,入血清疏安五脏,汲水蓄力荡涤浊


由此我们来了解一味中成药——九制大黄丸。


九制大黄丸,单方一味药,消滞通便。用于胃肠积滞所致的便秘、湿热下痢、口渴不休、停食停水、胸热心烦、小便赤黄。


九制大黄丸特点在于炮制手法,首先将大黄串碎。用黄酒拌,于铜罐中密闭,隔水加热,九蒸九晒,研为细粉,过罗,炼蜜为小丸。


现在我们来详细聊聊大黄这味药。


大黄,我们都很熟悉,通腑泄热的嘛,大便不通首先想到的就是它。


聊一味中成药单兵成将,入血清疏安五脏,汲水蓄力荡涤浊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


本品色黄,个大,故名大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金元四大家李杲云:“推陈致新,如戡定霍乱,以致太平,所以有将军之号。”意思是大黄药性峻猛,能排除积便,如同平定祸乱,安定天下之将军。


另外大黄和人参、地黄、附子一起被戏称为中药中的四大天王。


聊一味中成药单兵成将,入血清疏安五脏,汲水蓄力荡涤浊


大黄用的是根茎,形状有点像我们吃的烤红薯,气味比较浓郁,其中还带着一股清香凉润之气,感兴趣的可以去闻一下生大黄。


大黄苦寒泻降,气味俱厚,入脾、胃、肝、心包、大肠五经,能泻下破结,荡涤肠胃实热积滞,泻血分实热,下瘀血,破症积,行水气,世人尽知。


大黄用于临床都是需要经过炮制的,经过不同的炮制方法和辅料成就后,大黄的功效也就迥然不同了。


九制大黄丸中大黄经酒制后变降为升,变泻为敛,剂量之中,也有玄妙,多则泻下,少则性敛。这里大黄有安和五脏、补敛正气的功用,鲜为人知。总之大黄能攻擅守,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聊一味中成药单兵成将,入血清疏安五脏,汲水蓄力荡涤浊


01

生大黄


聊一味中成药单兵成将,入血清疏安五脏,汲水蓄力荡涤浊


取原生大黄洗净,切片晾干入药者,即生大黄。


生大黄有攻积导滞、凉血解毒、活血化瘀之功效。


可用于胃肠实热积滞、心脾有热、口舌生疮、大便秘结等症。


生大黄研成粉后,可冲服、可外用,外用的话,加水或者醋磨汁涂抹患处治疗热肿毒、皮肤痒疮、水火烫伤。


很多经典方中用的都是生大黄,比如大小承气汤、凉膈散等。


聊一味中成药单兵成将,入血清疏安五脏,汲水蓄力荡涤浊


02

熟大黄


聊一味中成药单兵成将,入血清疏安五脏,汲水蓄力荡涤浊


取生大黄片加黄酒拌匀,置适宜的容器内,密闭,隔水加热,或蒸制至酒吸尽,至大黄内外均呈黑褐色时取出,晾干入药。每100斤(50Kg)生大黄片,用黄酒15斤(7.5Kg)。


熟大黄泻下作用缓和,增强其活血化瘀功效,能减轻泻下时的腹痛。可用于老年体虚邪实证。


常用中成药大黄蛰虫丸用的就是熟大黄。


聊一味中成药单兵成将,入血清疏安五脏,汲水蓄力荡涤浊


03

酒大黄


聊一味中成药单兵成将,入血清疏安五脏,汲水蓄力荡涤浊


又称酒军,取生大黄片,用黄酒拌匀,润透,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晾透入药。每50斤(25Kg)大黄片,用黄酒5斤(2.5Kg)。


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可用于治热毒上炎所致之目赤、口疮、牙痛、头痛、咽喉肿痛等。血热妄行所致之吐血、衄血等证的治疗。


常用中成药黄连上清丸、当归龙荟丸、槟榔四消丸等用的就是酒大黄。


聊一味中成药单兵成将,入血清疏安五脏,汲水蓄力荡涤浊


04

醋大黄


聊一味中成药单兵成将,入血清疏安五脏,汲水蓄力荡涤浊


取生大黄片,加米醋拌匀,浸润后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入药。


醋大黄将大黄之凉血通瘀与米醋之酸敛下降相结合,既清气又降气,故常用其治疗火盛气逆,迫血上溢之衄血、吐血、咳血等出血证。


醋入肝,醋大黄最泻肝血热,可用于七情内伤,肝郁化热或热邪煎熬阴血成瘀。


实火者,醋大黄可用至6g,虚火者,则减至1-2g。


聊一味中成药单兵成将,入血清疏安五脏,汲水蓄力荡涤浊


05

大黄炭


聊一味中成药单兵成将,入血清疏安五脏,汲水蓄力荡涤浊


取生大黄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为准。喷洒清水,取出晾干入药。


大黄炭泻下作用微弱,其吸附和收敛作用极强,有收敛止血、止泻的功效。


临床常用于崩漏、吐血、衄血、大便下血、外伤出血等一切出血不止诸症的治疗。


常用中成药十灰丸用的就是大黄炭。


聊一味中成药单兵成将,入血清疏安五脏,汲水蓄力荡涤浊


06

复制大黄


复制法


聊一味中成药单兵成将,入血清疏安五脏,汲水蓄力荡涤浊

简单来讲就是将净选后的药物加入一种或数种辅料,按规定操作程序,反复炮制的方法。

药物经过复制法炮制后,可达到减毒、改变药性、增强疗效和矫臭矫味的目的。

现代中药炮制中常用于天南星、半夏等有毒中药的炮制。


复制大黄的常见炮制品包括九制大黄、十五制大黄、二十四制大黄、清宁片等,其具体工艺为:


(1)九制大黄(独黄丸):取生大黄加黄酒后九蒸九晒而成,称九制大黄,又称独黄丸。


(2)十五制大黄:在九制大黄的基础上,再加入辅料绿豆、黑豆、广皮、槐、桃叶、麦芽、车前草等,反复处理十五次,为十五制大黄。


(3)二十四制大黄:在十五制大黄的基础上加丹皮、泽泻、薄荷、石斛、玄参、连翘、川贝、知母、苡仁等辅料,反复处 理至二十四次,为二十四制大黄。


(4)清宁片:取净大黄片,置煮制容器内,加水满过药面,武火加热煮烂,加入黄酒,随时搅拌,煮成泥状后,取出晒干,粉碎,过筛取细粉;


再加黄酒、炼蜜,蒸透后,搓条,干燥,烘至七成干时,装入坛内,闷约10天至内外湿度一致,手摸有挺劲,取出,切厚片,晾干。称为清宁片。


聊一味中成药单兵成将,入血清疏安五脏,汲水蓄力荡涤浊


总结一下,大黄运用的关键,全在掌握炮制与剂量之间,量大则泻,量小则补(敛)。小量,3 5g,缓泻;6 12g,轻泻;12 30g,重泻。


生大黄劲大劲猛,醋大黄泻下中有敛,酒大黄善清上焦,大黄炭清热凉血止血。生大黄久煎后泻下作用也会减弱,而用开水浸泡服用时泻下作用最强。


聊一味中成药单兵成将,入血清疏安五脏,汲水蓄力荡涤浊


大黄的禁忌,源于它的功效——在艮乾之位蓄力汲水,从艮助震疏通推动血行、从乾增水推动肠胃涤荡。


如果整个循环中,就没有水(阴虚、血枯、产后),或者要保住下焦气血、经不起涤荡(妊娠),或本身滞在气分而不在血分的。用则有“虚虚”之嫌。


因此脾胃虚寒、血虚气弱、妇女胎前、产后、月经期及哺乳期均慎服。


这里说慎服,在妊娠特有疾病中,大黄用得恰当,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比如湿热蕴阻胞胎用生大黄效果就很好,但必须严格掌握剂量,注重舌脉,审慎大便。


我们注重学习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权利人所有,如有异议,请联系删除。

感谢大家的阅读,觉得有所收获的话,不妨点个赞,转发给身边更多的朋友一起涨知识,记得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中成药   泻下   黄片   血清   大黄   黄酒   剂量   功效   辅料   干燥   作用   单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