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全国“千亿县”增至43个,为城市群发展带来哪些启示?

4月13日,工信部下属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发布了“2021年千亿县GDP排行榜”。过去一年,伴随内蒙古准格尔旗、福建石狮市、山东荣成市、江苏兴化市和安徽肥西县5地加入,全国“千亿县”数量增加至43个。

作为县域经济的领头羊,2021年“千亿县”GDP总量达到7.02万亿元,以不到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0.8%,贡献了全国GDP总量的6.2%。同时,“千亿县”的GDP增速也远高于同期国内平均值,达到12.6%,是后者(8.1%)的1.6倍。

当中国逐渐从县域经济四面开花的时代,逐渐过渡到以都市圈、城市群为主导的新阶段,众多三四五线中小城市纷纷遭遇发展的天花板,该如何解读这份“千亿县”榜单?与另一个重要的县域经济指标——“百强县”名单对比,千亿县又呈现哪些不一样的特点?

这些问题,或许只有放在城市化2.0的视角下,才能真正解读清楚。

沿海地区以大拖小

众所周知,东强西弱是中国区域经济的总体特征,具体到县域经济层面同样如此。梳理43个“千亿县”的空间分布,其中有35个位于东部,中部、西部则分别只有5个和3个。

评论丨全国“千亿县”增至43个,为城市群发展带来哪些启示?

图据城市进化论

而新晋上榜的5个“千亿县”中,除了准格尔旗和肥西县外,也均出自沿海地区。

就总量来看,东部地区“千亿县”的占比超过了八成。这个比例远高于同期“百强县”里东部的占比。根据2021“百强县”榜单,东部沿海地区占据65席,中部地区上榜22席,西部地区10席、东北地区3席,东部占比65%。可见,越往头部,东部的优势越明显。

而且即便是在东部沿海地区内部,“千亿县”与“百强县”的分布也略有不同。“百强县”总量排名前三的省份是江苏、浙江、山东,而“千亿县”三甲则为江苏、浙江、福建所摘得,数量分别为17个、9个和5个。拥有13个百强县的山东却只有3个“千亿县”,排名屈居第四。

山东相对符合外界对于“东部沿海”想象的地区,是胶东的青烟威城市群。巧合的是,山东3个“千亿县”——胶州、龙口、荣成,无一例外全部位于此。而这也是东部地区“千亿县”空间分布的一个共同特点,即依附于城市群。梳理东部35个“千亿县”的具体位置,主要集中在长三角、闽南、青烟威和京津冀等4地。

中国的改革开放进行到今天,人口、资源等早已习惯了自由流动,实现最优配置。再像过去那样,靠每个县自己的力量单打独斗,已经没有多少成长空间。必须转而依托城市群的赋能,以大拖小,县域经济才有机会突破发展的天花板。

这点在长三角表现得最为明显。

事实上,长三角不仅“千亿县”数量最多,高达27个,占全国“千亿县”总量的逾六成,而且实力也最强。GDP超过2000亿的8个头部强县中,除了晋江市、长沙县外,其余6个均位于长三角。

其中,昆山、江阴两县2021年的GDP更是突破了4000亿,接近或超过贵阳、乌鲁木齐、兰州、呼和浩特、银川、海口、西宁、拉萨等8个省会城市。而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原因就在于两者地处长三角核心腹地,紧邻上海这棵参天大树,获得了充足的成长养分。

类似昆山、江阴这样的例子在长三角还有很多。靠着上海、杭州、南京等核心城市的带动,以及城市群内部在产业、资源上的协调互补,不仅位于苏南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市早早实现“千亿县”全覆盖,而且“千亿县”的版图还在不断向外拓展。与上海隔江相望的南通,所辖4县也已均为“千亿县”。而随着2021年兴化GDP突破千亿,又一个江北城市泰州实现了“千亿县”全覆盖。

此外,东台(盐城)、高邮(扬州)、沛县(徐州)、仪征(扬州)等县市的GDP也已达到900亿量级,属于“准千亿县”。相信用不了多久,“苏大强”将继全部地市跻身百强市后,成为所有地市都拥有“千亿县”的省份。

内陆地区以小助大

与长三角的“千亿县”连片不同,整个中西部总共仅有8个千亿县(市、旗)。虽然总量不多,但类型却比东部要来得丰富。

内陆地区的第一类“千亿县”是核心城市的附属县。比如湖南的三个“千亿县”——长沙县、浏阳市和宁乡市,均由省会长沙市代管;江西唯一的“千亿县”南昌县,顾名思义便知道是南昌市的母县;而2021年刚跻身千亿的肥西县,这两年撤县设区并入合肥市本级的呼声也是不绝于耳。

和大多数沿海“千亿县”一样,这些省会“千亿县”也多为工业强县(市)。像由肥西县与合肥经开区共建的新港工业园,工业产值已突破千亿。

事实上,随着一二线核心城市逐步转向发展服务业,三产比重越来越高,以千亿县为代表的县域经济正在成为中国制造新的主战场。而且相比东部,中国绝大多数工业发展所需的资源都分布在内陆地区,由此,这里又诞生了另一类资源型“千亿县”,包括神木、仁怀、准格尔。

其中,神木、准格尔盛产煤炭。去年因为煤炭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并由此带动包括化工行业在内的制造业的全链条提升,神木、准格尔以30%左右的同比增速领跑“千亿县”发展。神木更是从2020年的17名一跃跻身前10(第9名),成为成功的千亿县“上位者”。

而仁怀则依赖于另一项资源——酒。作为茅台之乡,仁怀去年实现规上白酒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9.9%,除茅台外的规上白酒企业总产值更是增长了63.6%。

但应该看到,内陆地区的资源县与工业县往往相距较远,无法形成合力,从而导致中西部县域经济的发展明显弱于沿海地区。而且与东部强县多依托于城市群不同,内陆地区往往是一个“千亿县”带动一片地区的崛起。

比如遵义市就是靠着仁怀的白酒产业,跻身A股上市公司市值TOP10城市。而神木的发展也改变了陕北的落后面貌,并与准格尔旗所在的鄂尔多斯以及山西朔州共同形成了“煤炭金三角”,刷新了外界对于西北的认知。

但也应看到,这种小马拉大车的带动力毕竟是有限的。特别是随着城市化2.0时代的到来,人口进一步由小城镇向都市圈、城市群集中,缺乏城市群赋能或核心城市带动的县城,正在面临人口流失、城市萎缩的难题。

这点也得到了《2021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报告的证实。虽然县域户籍人口仍占全国户籍人口总数六成之多,但数量逐年减少。

随着县域GDP占全国GDP比重的持续下降,内陆地区的县域经济已经走到了新的路口。

珠三角、成渝千亿县在哪

梳理完沿海与内陆“千亿县”的不同特征,有人可能已经发现了,身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的广东居然一个“千亿县”也没有。事实上,广东不仅“千亿县”挂零,就连“百强县”也仅一席(惠州博罗),且排名相当靠后(89位),这跟江苏那种市均“千亿县”有很大不同。

但回顾历史,广东的县域经济也曾十分发达。比如改革开放初期著名的“广东四小虎”——东莞、南海、顺德、中山,风头一度盖过苏南诸雄。后来为了适应珠三角发展的需要,东莞、中山两县相继升格为地级市。

即便如此,直到上世纪90年代,广东依然是百强县榜单的常客。顺德和南海更是长期位列县域排名第一、第二,就连昆山、江阴见了都得喊一声“大哥、二哥”。

2000年前后,短短几年时间,包括花县、番禺、新会、南海、顺德、三水等一众强县相继变区,广州、深圳、佛山、珠海等珠三角城市由此进入到无县时代,这才导致了广东“千亿县”挂零。

虽然没有“千亿县”,但广东的县域经济表现并不差,像顺德2021年GDP达到4064.38亿元,一点不弱于昆山、江阴。如果排一张包含区在内的县级行政区GDP榜单,那么广东上榜的数量一定不会少。

同样,成渝城市群也一个“千亿县”都没有。珠三角强县全部设区有其特殊性,即所有城市都挨得很近,从深圳到广州、从广州到珠海均不超过100公里。这点就连长三角也做不到。

上海到南京的距离约等于成都到重庆,但上海到南京之间分布着苏锡常镇等一串节点城市,而成渝中间则是一些经济实力较弱的县。所以发展像成渝这样的内陆城市群,还是要壮大群内的县域经济,培育一批有明确产业定位、各具特色的强县。

毕竟像简阳那样能够划入成都并撤县设区的是极个别,更多的县市扮演着成渝之间过渡带的作用。当它们与成渝的产业协作发展壮大起来,形成城市梯队,成渝城市群才能从成都都市圈+重庆都市圈,真正变为由成渝牵头、其他城市参与的成熟城市群。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涂格

编辑 黄静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评论丨全国“千亿县”增至43个,为城市群发展带来哪些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准格尔旗   准格尔   肥西县   仁怀   神木   城市群   内陆   广东   启示   地区   城市   全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