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工作,就是在天上写诗”

4月24日,今天,是第七个中国航天日


我们将时间倒转至52年前,这一天,正是中国的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的日子。


“我的工作,就是在天上写诗”


历史中的每一次振臂高呼,都可能被时间的湍流冲刷稀释;


好在,我们有电影。


中国电影人,用特效重现了每个突破大气层的瞬间,用镜头诉说着平淡文字记录下的浪漫与牺牲,也在用好奇心,畅想着中国航天人在地球外的无人之境,留下自己探索的脚步。


中国航天日,属于每一个仰望星空的人。


你为何归来?

“我的工作,就是在天上写诗”


尽管在过去的千百年间,华夏民族从未停止过对太空的瑰丽幻想;


但不得不承认,新中国成立后,国人仰望星空的初衷,一如电影《钱学森》中所呈现的,是出于残酷的现实考量。


“我的工作,就是在天上写诗”


1949年,正是钱学森最为意气风发的时光:


他担任加州理工学院终身教授之高位;他的恩师,也是“航空航天时代的科学奇才”——冯·卡门,在谈及钱学森时更是不吝溢美之词。


“我的工作,就是在天上写诗”


同年,中国这片饱经沧桑坎坷的土地,结束了颠沛流离的岁月,即将踏上和平发展的新旅程。


然而,“和平”从不是说来就来,无论是对于国家,还是个人。


此时此刻,钱学森与祖国的命运交织在一起:


异乡生活条件再好,但活在他人的监视之下,与金丝笼中的囚鸟别无二致;而故土虽然贫瘠,但百废待兴,正是施展所学报效祖国的良机。


更何况,钱学森在留学之时,就早已注定了他的归来。


“我的工作,就是在天上写诗”


“哪怕是种苹果,我也要回到我的祖国。”


“我的工作,就是在天上写诗”


1955年,钱学森回国。


在未来的十几年中,这片一无所有的土地上,将会拥有一柄直指长空的利刃,和一双纵览世界的眼睛。


你为何写诗?

“我的工作,就是在天上写诗”


1969年,在遥远的边疆,大人们为长征一号火箭的研制和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不舍昼夜地进行研发试验,结果均以硝烟滚滚的爆炸告终。


面对不明所以的孩子询问,父亲报以狡黠的微笑:“爸爸可不是在放鞭炮,爸爸正在天上写诗。”


“我的工作,就是在天上写诗”


父母可以用浪漫的“谎言”安抚孩子,却无法用它回避现实:


“我的工作,就是在天上写诗”


大人都难以接受的死亡,又该如何告诉孩子?


父亲在试验中不幸牺牲,此时母亲的选择,是每天强打精神、装作若无其事地回家,将“父亲”新写的诗给到孩子。


“我的工作,就是在天上写诗”


电影《我和我的父辈-诗》中,早在父母投身于航天事业的第一天起,便做好了觉悟,把牺牲精神化作了诗篇。


“我的工作,就是在天上写诗”


这份觉悟,始于本能,陷于信念,忠于信仰。


他们此生几乎没有机会,飞上让自己魂牵梦绕、让自己找到生命意义的宇宙;


但他们燃尽血泪所铸就的火箭,推动着后来之人,踏入无垠的太空,书写中国人的浪漫诗歌:


“燃料是点燃自己,照亮别人的东西;火箭是为了梦想,抛弃自己的东西;生命是用来燃烧的东西,死亡是验证生命的东西,宇宙是让死亡渺小的东西。




渺小的尘埃是宇宙的开始,平凡的渺小是伟大的开始;




而你,我的孩子,是让平凡的我们,想创造新世界的开始。”


“我的工作,就是在天上写诗”


中国航天,正是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用生命谱写的诗篇。


你为何等待?

“我的工作,就是在天上写诗”


电影《飞天》中,身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张天聪,几乎每次都凭借优异的表现,入选载人航天任务的候选名单;


但每次都以零点几分之差落选,与太空失之交臂,成为光荣的“备份”。


“我的工作,就是在天上写诗”


为了飞向太空,他从成为航天员的那一刻起,数十年来从未懈怠训练,与家人相处的时间更是屈指可数。



他甚至还因此没能在母亲去世前,看到她最后一面。



命运一次次给予他希望,又一次次让希望落空。


“我的工作,就是在天上写诗”


张天聪的遗憾令人动容,但他所能做的,唯有无尽等待,以及时刻做好准备。


在现实中,一位名叫邓清明的航天员,已经默默等待了24年。


1998年,14名飞行员通过层层筛选入选我国首批航天员;如今这14名航天员中有一人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又仍在现役,他就是邓清明。


“我的工作,就是在天上写诗”


影片里,一次突发的意外让张天聪终于有机会登上飞船,救援在太空中遭遇危险的队友;


“我的工作,就是在天上写诗”


现实的问天阁里,邓清明一次次目送队友飞向太空,漫步宇宙。


“我的工作,就是在天上写诗”


从韶光年华到鬓发染霜,等待和付出,成就了中国航天强国的梦想。


“我的工作,就是在天上写诗”


你为何扎根?

“我的工作,就是在天上写诗”


远在内蒙边疆,“白昼流星”的说法广为流传。


《我和我的祖国-白昼流星》(以下简称《流星》),便是从这片贫瘠的黄土启程,吟唱着“天空、土地、人”三者千百年来共生共存的歌谣。


“我的工作,就是在天上写诗”


年迈的旗长扎根于此扶贫帮困,为的是有朝一日,人们不用再为填饱肚子犯愁。


这片古老土地上的百姓,已经吃过了太多苦难,他们也应当挺起脊背,拥有可以抬头仰望星空、畅想未来的权利。


“我的工作,就是在天上写诗”


从太空返航归来的神舟11号飞船,正对应着祖辈口口相传的“白昼流星”。据说倘若看到这一奇观,便能摆脱穷苦,过上兴旺的好日子。


他们把从深远太空所带来的“星星”,播撒在此,期冀这片沉默的土地,终有一日,盛开希望。


“我的工作,就是在天上写诗”


你为何而梦?

“我的工作,就是在天上写诗”


马飞从小就被老师骂“脑子缺根弦”,而他的爸爸,桥梁工程师马皓文,非但认为这是无稽之谈,更是告诉他:


等你长大后,一定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的工作,就是在天上写诗”


紧接着,儿子亲眼见证了父亲设计的桥梁坍塌全过程。


“我的工作,就是在天上写诗”


这便是电影《银河补习班》中,航天员马文关于父亲的儿时记忆。


在回忆里,儿子因校长的羞辱和母亲的责骂,坚信自己“脑子缺根弦”,更不要提所谓人生目标。


“我的工作,就是在天上写诗”


含冤入狱的父亲,在多年后出狱,忍受着身边人的冷嘲热讽。


“我的工作,就是在天上写诗”


也许在那时,这对同处低谷的父子,做梦不敢想象,有朝一日,儿子能步入太空,父亲能洗刷冤屈。


“我的工作,就是在天上写诗”


儿子能重拾自信找到方向,离不开父亲的以身作则。


父亲让儿子重新认识到知识的意义:


知识不只是用来考取优异成绩,更是用来发寻生活的可能;书本之外,还有一片广袤的世界,需要亲自踏足思索。


“我的工作,就是在天上写诗”

“我的工作,就是在天上写诗”


父辈默默扛起重担,让后辈不必为他人的期待而活,而是真正追随自己的内心,为梦想拼搏。


人的一生,倘若找不到梦想,即便是踏入广袤宇宙,也不过是在狭小空荡的房间里碌碌无为。


“我的工作,就是在天上写诗”


写给航天人的情书

“我的工作,就是在天上写诗”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仅隔三年,中国第一枚氢弹空爆试验成功。这个国家,终于拥有了抵御外敌侵略的的底气。


“我的工作,就是在天上写诗”


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中国人向太空迈出了第一步。


“我的工作,就是在天上写诗”


2016年,神舟11号飞船成功完成载人任务,为中国空间站建造运营和航天员长期驻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的工作,就是在天上写诗”


2022年,神舟13号飞船返回地球,完成了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最后一次任务。


“我的工作,就是在天上写诗”


2022年,“邓清明们”依旧坚守岗位,迎接太空英雄们的归来。


“我的工作,就是在天上写诗”


中国航天,薪火世传,奋飞不辍;


致敬中国航天人,逐梦星辰,让我们扬帆起航!


中国航天日极客电影特别策划视频 >>

“我的工作,就是在天上写诗”

极客电影

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一号”,从“祝融”登陆火星到“北斗”指路……中国航天一步一个脚印,奔赴星辰大海!中国电影人,用光影重现每个突破大气层的瞬间,用镜头诉说平淡文字记录下的浪漫与牺牲,也在用好奇心,畅想中国航天人在地球外的无人之境,留下自己探索的脚步。 #今天中国航天日 ,属于每一个仰望星空的人,为中国航天点赞!

视频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神舟   航天员   天日   国航   飞船   中国   太空   宇宙   天上   父亲   工作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