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评丨知网“借鸡生蛋”躺着赚钱的模式该改改了

特评丨知网“借鸡生蛋”躺着赚钱的模式该改改了

文丨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尹传刚


多次因高昂的订购费用被口诛笔伐的知网,再次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近日,一则落款为中国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的邮件在网上流传。邮件称,“2021年中科院集团中国知网数据库订购总费用已达到千万级别,高昂的订购费用已成为中科院集团资源引进中的‘巨无霸’。”在经过多轮艰苦谈判后,CNKI数据库依然坚持近千万的续订费用,双方无法达成一致,中国知网已暂停中国科学院对CNKI数据库的使用权限。


4月17日,中科院图书馆处一位负责落实此事的工作人员向红星新闻证实,此事属实。话题登上社交媒体热搜榜,引发各路网友大讨论。


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是国家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是集科研院所、学部、教育机构于一体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如今,知网近千万元的续订费用,让这个国内体量最大的科研单位之一都感觉吃不消了。大多数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知网续订上承受的经费压力可想而知。


而这也不是知网第一次因高昂的订购费用被中断合作了。


天下苦知网久矣!


特评丨知网“借鸡生蛋”躺着赚钱的模式该改改了

网传截图


1


提到知网,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两个字——论文师生撰写论文,均需要下载和阅读大量相关主题论文,而知网是绕不开的一环。


中国知网,这个源自1999年“国家知识基础设施(CNKI)”(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的建设项目,当年提出“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


知网成立之初,即得到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助力其实现突飞猛进式发展。如今,知网是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编辑出版的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数据库为核心的数据库,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学术电子资源集成商,收录了95%以上正式出版的中文学术资源。


占据优势地位之后,知网逐年提升订购费用,遭到多所高校抵制。如2016年3月,北京大学图书馆网站发布公告称,知网可能中断服务,“由于数据库涨价过高,图书馆目前正在全力与对方进行2016年的续订谈判”。同样是在2016年,武汉理工大学曾因知网涨价而停用,校方称2000年以来,知网每年的报价都上涨10%,从2010年到2016年的报价涨幅为132.86%,年平均涨幅为18.98%。2013年,云南10所高校曾因费用问题停用知网。


让人感到滑稽和无奈的是,作者自己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被知网收录后,想下载下来是却需要花钱。去年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9岁的退休教授赵德馨状告知网,原因正是后者擅自收录他的100多篇论文,他没拿到一分钱稿费,自己下载还要付费。赵德馨教授的起诉不只代表了自己,也代表了很大的一个群体,故获得了广泛支持。


赵德馨教授胜诉了,付出的代价是自己的论文被知网无情地全部下架。而大部分与知网产生纠葛的高校,在停用一段时间后,迫于知网数据库资源内容的独有性及师生科研需要,最终都在知网面前低头,不得不咬牙继续订购知网。比如,曾抵制知网连年涨价行为的武汉理工大学,2022年采购知网数据库的价格为127.85万元。此外,对高校来说,知网CNKI数据库的采购价格也远高于万方数据库。


知网何以备受诟病?对其涉嫌凭借垄断地位的“霸道”行为,我们就只能徒唤奈何吗?


特评丨知网“借鸡生蛋”躺着赚钱的模式该改改了

知网首页


2


成就今天知网的,有国家政策的支持,更有无数学者学子的学术成果,而非只是“中间商”的平台努力。如今的知网,仿佛忘记了成立时的初衷,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且不顾吃相是否难看。


梳理近几年因知网频繁涨价遭多所高校抵制,以及一些学者状告知网以维护合法权益的案例来看,知网价格贵、收录方式霸道是有着普遍共识的。


知网高昂的订购价格让高校心疼。而全国的本科生、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都要在知网进行查重,查重价格每篇动辄上百元,只此利润就已经很惊人了。而个人用户下载论文,也要拿出真金白银。官网显示,目前,博士学位论文的下载费用是9.5元/本,硕士学位论文的下载费用为7.5元/本,期刊论文更是按页收费,0.5元-1元/页,如做研究,往往要下载几十篇相关论文。如此一来,用户的钱包真的很受伤。


知网不生产论文,只是论文的“搬运工”。但这个“搬运工”却有着超强的吸金能力。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同方知网主营业务收入11.68亿元、归母净利润1.93亿元,毛利率53.93%;2021年上半年,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4.96亿元、归母净利润1892.70万元,毛利率为51.30%。这盈利能力令人瞠目结舌。


“国家知识基础设施”背后是国家知识信息化建设,是国家战略意志的产物。况且,学术为天下之公器,知网把公共服务事业变成赚钱产业,躺赚巨额利润,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


特评丨知网“借鸡生蛋”躺着赚钱的模式该改改了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公开的2020年年度报告截图


3


知网用论文做“学术生意”,没有真正体现出对知识原创者的尊重。论文作者呕心沥血创作出的成果,发表后被收入中国知网,被后者拿来牟取经济利益,而原作者却无法从中获得应有报酬。这门“借鸡生蛋”赚大钱的生意该改一改了。


俗话说,影响越大,责任越大。作为我国最大的学术电子资源平台,知网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有挟影响力以令高校和论文作者的思维和做法。它理应更好地承担起传播学术资源、推动学术交流的使命。


因此,知网要不忘初心,在论文收录、运营与盈利模式方面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让平台多些公益性、少些铜臭味。维持如此一个大规模、存储海量数据的平台,固然有运营成本,但其成本和收益应维持在合理区间。目前,平台的毛利率太高了,人为抬高了知识获取的门槛。若罔故平台社会责任,眼里只有钱,念歪生意经,怎会不被人诟病?


同时,理想状态下,论文作者获得合理收益,知网赚取合理利润,用户为知识付费,三者间要处于平衡状态。由此观之,知网须保护好论文作者的合法权益,让其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


另外,知识获取成本越低,越有利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在信息化时代,国家层面可以考虑建立供全民免费使用的信息库和信息检索系统,尽量减少研究者的学术成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同方   中国科学院   借鸡生蛋   知网   中国   费用   学术   模式   数据库   知识   国家   论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