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医通停运风波背后:谁该为不赚钱的商业模式买单

文 《财经天下》周刊 周末

编辑 杨洁

京医通停运风波背后:谁该为不赚钱的商业模式买单

(图源:视觉中国)

4月20日过去了,北京3000万用户赖以进行求医挂号的“京医通”仍可使用。

4月19日晚间,京医通线上系统的建设和运营方北京怡合春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怡合春天”)发布公告称,经相关部门协调,公司与北京银行进行了沟通,后续双方将以理性态度对“京医通”线上系统的历史投入和未来运营经费等相关问题进行协商,以推进所有问题的最终解决。文中承诺“协商期间,我公司将保障京医通线上系统的正常运行”。

京医通的“停运风波”此前引起了各界的关注。4月18日,网上传出一份怡合春天发布的停运通知,其中称,北京银行作为京医通线上系统的出资方,因为一直拒绝履行出资义务,导致怡合春天独自承担数亿元成本长达七年之久,目前公司已“不堪重负、弹尽粮绝”。因此,怡合春天将于4月20日9点停运京医通线上运行系统。

在京医通微信小程序上显示,京医通是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联合北京银行推出的实名制IC就诊卡,具备线上挂号、线下取号、门诊缴费、报告查询等功能,并可实现小额支付。

京医通当前合作了22家在京医院,正在开通中的医院还有6家。作为各联网医院间的“一卡通”,它正逐步替代原来各医院自行发放的各类就诊卡。根据怡合春天2021年在微信公众号“本木医疗”中的介绍,目前“京医通”线上平台已覆盖了6万余名医生、4万余张床位、3000多个临床学科,付费用户群体超3000万,已累计为近6亿+患者提供服务,为全国最大规模的公立医疗在线服务平台。

因此,京医通停运风波传出后,在微博上,不少网友表示,京医通超级方便,服务也非常人性化,“怎么能因为经济纠纷就没了?”

4月19日,北京卫健委也对此做出回应称,已与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紧急通知了事件双方,将进一步督促指导双方从维护公众利益出发,使广大群众能够继续获得便利的线上预约服务。

京医通停运风波背后:谁该为不赚钱的商业模式买单

(图源:京医通微信公众号截图)

运营方:已弹尽粮绝

据Boss直聘平台上该公司所显示的地址,《财经天下》周刊实地探访了怡合春天所在的办公地点。这是一家位于北京东三环的高档写字楼内,一楼大厅内由身着职业套装的物业人员管理,需要刷卡才能进入楼内。

《财经天下》周刊向一名物业人员表明了来意,但对方表示,上午物业领导已有通知,要求加强管理,不允许来访怡合春天的人员进入。同时该工作人员还透露,目前该公司“并不叫怡合春天”。根据楼层指引上的公司名显示是三医互联。

三医互联与怡合春天是关联公司。据天眼查,三医互联全名三医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其法人代表兼经理李若晨,持有天悦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天悦投资”)的10%股份。而天悦投资也是怡合春天的参股方。

同时,三医互联的参股股东上海波朗辈尔科技合伙企业(下称“波朗辈尔”),其执行事务合伙人是李若晨。根据股权穿透图,天悦投资也持有波朗辈尔95%的股权。但总体看来,三医互联与怡合春天两者之间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京医通停运风波背后:谁该为不赚钱的商业模式买单

(图源:天眼查)

写字楼的物业工作人员向《财经天下》周刊展示并提供了该公司的联系电话。《财经天下》周刊发现,这与“怡合春天”公开的联系电话是同一个号码,但拨打该号码一直无人接听。

公开资料显示,怡合春天于2014年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马骏,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技术开发、技术咨询等。

据悉,早期的京医通主要载体是一张实名制的就诊卡。2012年,北京市医院管理局与北京银行合作签约,并举行了“京医通”的揭卡仪式。2015年,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推动下,社保卡纳入了京医通系统。也就是在这一年,北京银行、腾讯、怡合春天三方签署了《智慧京医通战略合作协议》,京医通实现了微信预约挂号,并可进行微信支付。

签署合作协议后,怡合春天也曾迎来业务的“春天”,收获了众多北京医院的导医项目。北京市政府采购网显示,2017年7月,怡合春天中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京医通预约平台导医服务项目,中标金额为91.9万元,合同履行期为1年。2018年7月,怡合春天又中标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京医通导医服务项目,但中标金额未披露。

此外,怡合春天也获得了增资扩股的机会。据媒体报道,为了配合北京银行,怡合春天需要寻求国资股东身份,为此,北京银行介绍了中国青旅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青旅实业”)投资,利用其央企身份为怡合春天背书,但是只能平价出资。

之后,双方签署了《增资扩股合作协议》及《合作框架协议》。青旅实业以中青中联(北京)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中青中联”)的名义将增资款1.02亿元打入怡合春天账户内,怡合春天注册资本由5000万元增至1.52亿元,中青旅实业持有怡合春天67.1%的股份。

与此同时,怡合春天改由中青旅实业委派的李兴录担任执行董事,马峻担任经理。但这也为之后怡合春天内部持续多年的股东纠纷垫下了“埋伏”。

天眼查显示,怡合春天2014年成立之初的法定代表人为马峻,2017年9月12日,法定代表人变更为中青旅实业董事长李兴录,2021年6月8日,再次变回为马峻。与李兴录同时退出的还有投资人中青中联。

在此期间,怡合春天也与中青中联发生众多诉讼,而这一切的背后是京医通项目的亏损。据裁判文书网,在2020年9月2日披露的判决书中,马峻认为,怡合春天之所以出现重大资金困境,是由于中青中联延迟支付1.1亿元运营资金的缘故。

李兴录则认为,怡合春天经营亏损一直加剧,马峻作为怡合春天的管理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据裁判文书网,李兴录表示,2017年12月以来,怡合春天经营亏损加剧,而马峻却以停运系统为要挟,要求大股东无条件提供资金,拒不履行向执行董事负责的各项责任。

双方各执一词,但毫无疑问的是,无论京医通项目做得多么成功,都暴露了其并不盈利的事实。

北京银行淡化的“不赚钱项目”?

据《中国企业家》报道,除了网上流传的停运通知,还有一个名为《关于京医通合作项目的最后一次紧急情况汇报》的文档。

据该文档,京医通系统在建设之初,北京银行曾反复承诺其作为京医通项目的出资方(依据原北京卫生局和北京银行签署的合作协议),会承担关于京医通线上系统的运营经费。然而,北京银行除了前期支付了极少量的费用外,近年来一再拒绝支付运营经费,京医通运营7年来单方面投入超过5亿元,导致怡合春天弹尽粮绝。

4月19日,针对怡合春天的指责,北京银行表示,将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继续与怡合春天进行积极的沟通,以理性的态度,加强各方协同,确保患者正常就医。

在网传的通知中,怡合春天也表示,北京银行作为京医通的出资方,一直以来将该公益项目作为其重要社会责任亮点对公众进行宣传。

北京银行愿意投资京医通,或许也是为了获得良好的社会口碑。清晖智库创始人宋清辉向《财经天下》周刊表示,北京银行之所以愿意作为京医通的出资方,目的或是为了突出其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业绩亮点,能够树立起北京银行的品牌形象和业界口碑。

在《北京银行2020社会责任报告》中,北京银行曾提及,京医通是其惠民金融主线,为北京市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就诊服务项目。

从2012年至2018年,北京银行每年都会在年报里面提出京医通的发展现状。但到了2019年,北京银行就不在其年报里面披露任何关于京医通的信息了。

据报道,一位接近北京银行的人士在接受财新采访时曾透露,京医通最开始只有北京银行参与,资金结算、收款等业务与北京银行独家合作,但随着京医通覆盖的医院范围越来越广,其他银行通过各种渠道参与进来,变成大家一起“分蛋糕”。

在京医通微信公众号上,认证主体是北京市医院管理局。这也意味着,在外界认知中,京医通更多地是属于“政府公益项目”。再加上京医通多年来盈利困难的局面,或许都成为制约了北京银行继续投资的因素。

“对于北京银行而言,如果京医通一直不能盈利,也不能实现现金流转正,虽然其支出压力未必很大,但持续地看不到回头钱的投入,应该是它不愿意继续合作的主要原因。”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分析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资方   弹尽粮绝   北京市   买单   北京   风波   商业模式   周刊   春天   银行   医院   项目   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