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将军陈招娣葬礼:曾助王治郅归国,郎平、孙晋芳郑海霞悼念

提到中国女排,大家会想到什么?是那个总是一脸严肃的教练朗平,还是她的那句“可以输,但是不能怕”的口号?还是五星红旗在运动场上冉冉升起的高光时刻?

网络上曾经流传过这样一句话,“别人的青春都是在花前月下度过的,可是中国女排人的青春,却是在运动场上挥洒着汗水度过的,她们一直在流汗、一直在疼痛,但是她们的青春没有遗憾,因为她们一直都在为了我们的祖国发光发热。”

对于中国人来说,中国女排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体育精神,她代表的更是一种催人奋发向上的民族气概。

女排将军陈招娣葬礼:曾助王治郅归国,郎平、孙晋芳郑海霞悼念

巅峰时期的中国女排,曾经连续在国际舞台上获得过五枚金牌,这群女子用她们坚实的臂膀撑起了国家的责任,让中国成为了世界排球史上第一个夺得五连冠的国家,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排球运动走入了中国时代。

作为一手缔造这个传奇的女排球员,郎平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都不陌生,不过一提到郎平,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位排球女将了,她就是有着“独臂将军”之称的陈招娣。

陈招娣不仅曾和郎平并肩,为中国女排作出过诸多贡献,而且她还曾帮助王治郅回到了中国。

女排将军陈招娣葬礼:曾助王治郅归国,郎平、孙晋芳郑海霞悼念

那这位中国运动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少将,究竟拥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呢?

一路前行不停歇

陈招娣于1955年出生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她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杭州妹子,杭州独有的水乡孕育了她细腻坚毅的性格,小的时候,陈招娣就对运动表现出了超乎常人的热爱了,什么跑步、打球、跳远,只要是她能够接触到的运动,她都能来上两招。

上学之后,她也成为了学校运动场上那道最为靓丽的风景线。只要学校办运动会,她必是第一个报名的那个。

在一次杭州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她和往常一样报名参加了跳高项目的比赛。

女排将军陈招娣葬礼:曾助王治郅归国,郎平、孙晋芳郑海霞悼念

就是因为在这次比赛过程中,她的表现极为出色,所以她才得到了省队教练的注意,1927年12月,浙江女排组队,该教练马上就想到了陈招娣,并于那一年把年仅19岁的陈招娣招到了队里。

仅仅只过了一年,在省队里表现出色的陈招娣,便被调到了北京体育学院集训队。

陈招娣非常清楚这次去首都学习的机会有多么的来之不易,所以她本人也非常珍惜训练的时光,可是到了北京之后,她才发现事情远远没有她想的那么简单。

女排将军陈招娣葬礼:曾助王治郅归国,郎平、孙晋芳郑海霞悼念

那个时候,中国女排还没有发展起来,北京的北京体育学院里的基础设施也不是特别好,但是在队里呆了一段时间之后,陈招娣便顺利地调整了心态,开始全身心地投入了训练。

但是没过多久,陈招娣就发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南北饮食差距的问题。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杭州人,陈招娣所熟悉的是南方饮食,相对来说,南方人的饮食比较精致,比较清淡,可是到了北方之后,她每天不是吃面条就是吃馒头、大锅菜。

南北的差异非常严重的影响到了陈招娣的锻炼生活,在北京的她是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忍不住饥饿的时候,她就靠吃家乡的点心,来告慰自己的思乡之情。

可是陈招娣每天的训练强度那么大,仅仅靠着这些点心,她怎么可能能够满足营养呢?没过多久,她就患上了严重的贫血症,每次完成训练之后,她都觉得极其疲惫。

随着她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到后期,她甚至连简单的训练动作,都无法完成了。

女排将军陈招娣葬礼:曾助王治郅归国,郎平、孙晋芳郑海霞悼念

疲惫的身体让陈招娣萌生了一丝退意,她想着,与其天天在队里拖大家的后腿,还不如回到杭州去呢。

萌生了这样的想法后,陈招娣锻炼的时候也愈发不走心了起来,她的教练吴中量发现这一问题之后,马上找到了她,询问她状态不佳的原因。

一开始,好面子的陈招娣还死撑着,说自己只是有一点不习惯,她原本以为教练会批评自己太娇气了,可是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听完她的话,教练不但没有批评她,反而还关心地询问她,是不是因为南北方饮食差异太大了,让你吃不好休息不好了?

女排将军陈招娣葬礼:曾助王治郅归国,郎平、孙晋芳郑海霞悼念

在教练的关切询问下,陈招娣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并将自己的问题向教练一一倾诉了出来。

聊过天之后,吴教练就去到食堂,专门拜托师傅给陈招娣做了很多南方的饭菜,并让她的教练为她定制了新的适合她的训练计划。

队友们听说了陈招娣的情况之后,也开始关心和照顾起了她的身体与情绪,众人的关照给予了陈招娣极大的鼓舞,那时候她便下定决心,无论有多困难,她都要留在队里。

女排将军陈招娣葬礼:曾助王治郅归国,郎平、孙晋芳郑海霞悼念

蓬勃发展多骄傲

80年代是中国女排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时代,1981年,中国获得了世界杯冠军、1982年,中国获得了世锦赛冠军、1984年,中国又在洛杉矶奥运会上获得了冠军。

我们仅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就成为了世界女排史上第一个获得三连冠和五连冠成绩的国家,而陈招娣就亲自见证并参与了这一过程,并为中国的夺冠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女排将军陈招娣葬礼:曾助王治郅归国,郎平、孙晋芳郑海霞悼念

众人只看到了陈招娣在奖台上的风光,看到了她人生一个又一个的高光时刻,可是,大家没有看到的是,她背后的付出和努力。

众所周知,体育行业是一个非常考验体力的行业,1981年,陈招娣回八一队打全国联赛的时候,因一个不慎,左臂受了伤。

第二年六月,旧伤未愈的她又在太原迎战到访的日本女排的时候,加重了病情。

女排将军陈招娣葬礼:曾助王治郅归国,郎平、孙晋芳郑海霞悼念

即便是那个时候,她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了,可是在第四届全运会开始的时候,她却还是坚持缠着绷带来到了现场,也正因如此,她才得了一个“独臂将军”的名号。

多年的训练比赛,使得陈招娣受了一身的伤,这些大大小小的病患,使得她没有办法继续在一线奋斗了。

认清事实之后,她便坦然接受,并去到了总政文化体育局开始做起了幕后工作。

女排将军陈招娣葬礼:曾助王治郅归国,郎平、孙晋芳郑海霞悼念

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她也一直在关注着中国女排的发展,就是因为她,所以后来王治郅才顺利回到了中国。

当年,姚明、王治郅和巴特尔三个人并称为了“中国移动的长城”,他们就是中国篮球界最为闪亮的那颗星星。

早在王治郅19岁的时候,他便代表中国出征奥运会,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了,因为他的表现极为出色,所以后期他还进入了NBA,成为了登陆NBA的首位中国人。

原本,按照中国男篮和外国球员签订的协定,王治郅是应该服从国家的规定,在国外参加完训练之后就继续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比赛的,可是王治郅却因私人原因,以各种理由拒绝归国,滞留在了美国。

女排将军陈招娣葬礼:曾助王治郅归国,郎平、孙晋芳郑海霞悼念

这期间,他甚至还切断了和祖国的联系,消失在了众人的视野中。

王治郅迟迟没有归国的事情一经曝光,便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大家都在猜测,他是不是要抛弃这个曾经培养过他的队伍呢?

正好,王治郅那个时候所在的部队就是陈招娣在管的总政部文体局,得知这个情况之后,陈招娣马上调查起了王治郅的相关情况,并主动联系到了他的父母,和他的父母一起劝说他归国。

女排将军陈招娣葬礼:曾助王治郅归国,郎平、孙晋芳郑海霞悼念

在劝说王治郅的时候,陈招娣采用了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办法,连同中国男篮,先后两次给大洋彼岸的王治郅寄去了书信。

在信中,陈招娣告诉他,他可以打消任何顾虑,安心回国参赛,国家是不会给他任何处分的。

为了避免中外媒体和球迷对王治郅的事情恶意揣测,引起不必要的误会,陈招娣还亲自站了出来,为王治郅正名,并还原并澄清了部分事实真相,给他创造了良好的归国条件。

女排将军陈招娣葬礼:曾助王治郅归国,郎平、孙晋芳郑海霞悼念

就是因为陈招娣一直在顶着重重压力和王治郅保持联系,并给足了他体面,所以王治郅才登上了回北京的飞机。

从陈招娣的一言一行我们可以看出,她是真心热爱中国体育事业的,当年身边的人都不支持她做这些事情,但是她还是顶着重压,压下了中国篮协对王治郅的惩罚,并真正做到了设身处地地为他考虑。

女排将军陈招娣葬礼:曾助王治郅归国,郎平、孙晋芳郑海霞悼念

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陈招娣曾经说过,夺取冠军是我作为一名运动员的执着追求,我是不会放弃的,而当将军则是我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梦想。

是的,陈招娣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运动员,她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解放军人。

退役之后,曾招娣曾出任过国家青年女排主教练,并担任了总政文化体育局局长、解放军总政部宣传部副部长等重要职位,在工作方面取得了许多佳绩。

女排将军陈招娣葬礼:曾助王治郅归国,郎平、孙晋芳郑海霞悼念

正因如此,2006年7月,祖国还为她颁发了少将军衔。

病魔来临离人世

事实上,陈招娣也完全担得起少将这一军衔,陈招娣既要每天负担高强度的工作,还要完成体育训练,所以她的身上也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她却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高职位给自己搞特殊,只要能够坚持下去,她便会亲临赛场、训练场,完成属于她的工作。

女排将军陈招娣葬礼:曾助王治郅归国,郎平、孙晋芳郑海霞悼念

在北京奥运会的赛场上,陈招娣还曾作为解说员,为无数观众朋友们讲解过女排比赛呢。

她说:“中国女排在这次奥运会上的路并不是轻松的,我们面对的对手越来越多,我们的困难也越来越多,但是我们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进军北京奥运会的。

陈招娣的身上有很多标签,她是运动员、是教练、是军人、她也是无数人心中的精神标杆,但可惜的是,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女性,后来换上了直肠类癌。

女排将军陈招娣葬礼:曾助王治郅归国,郎平、孙晋芳郑海霞悼念

病魔击倒了这位坚强的军人,患病之后,陈招娣曾经在医院做过两次大手术,病情最为严重的时候,她甚至无法下地。

但即便是条件如此艰苦,她还是依旧关注着中国女排的赛事情况,为中国女排今后的发展操心。

女排将军陈招娣葬礼:曾助王治郅归国,郎平、孙晋芳郑海霞悼念

2013年,中国女排的发展情况已经不似当年那么蓬勃了,由于中国女排的多位主力队员因伤退役,而所以当时还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情况,看着这样的情况,躺在病床上的陈招娣也是心急如焚的。

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她所想的所念的一直都是中国女排的未来发展。

就在她的身体状况每日愈下的时候,她的老朋友、老战友朗平,回到了中国,来到了她的身边探望。

女排将军陈招娣葬礼:曾助王治郅归国,郎平、孙晋芳郑海霞悼念

两人见面之后先是寒暄了一阵,然后陈招娣便马上把自己所整理出来的中国女排的现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朗平进行了一一交流,说完了之后她还千叮咛万嘱咐说期待郎平能够带领中国女排走向更好的未来。

那个时候,郎平因为早年遗留下来的身体创伤,身体情况已经大不如前了,她还没有做好决定要不要留在训练场,可是,当她看到陈招娣的情况之后,她当时就下定了决心,一定要继续坚守一线,续写她们的荣耀。

女排将军陈招娣葬礼:曾助王治郅归国,郎平、孙晋芳郑海霞悼念

或许是因为陈招娣触动了郎平,又或许是因为郎平从心底里从来都没有放下过中国女排,总之,在陈招娣离世之后,朗平便接过了国家队抛来的橄榄枝,担任了女排教练。

2013年4月1日,陈招娣因病在北京永远地离开了人世,那年她只有58岁。

女排将军陈招娣葬礼:曾助王治郅归国,郎平、孙晋芳郑海霞悼念

陈招娣,离开之后,她的家人和朋友专门为她举办了一个简单的告别仪式,在她的葬礼上,她的家人朋友、和她有过交集的人、崇拜她的人和她曾经的队友郎平、郑海霞、孙晋芳都来到了现场。

看着,那副大大的,陈招娣的黑白照片,大家泣不成声,用自己的方式和这位英雄做了最后的告别。

女排将军陈招娣葬礼:曾助王治郅归国,郎平、孙晋芳郑海霞悼念

陈招娣是幸运的,她亲眼见证了中国女排创造历史的高光时刻,相信她在天有灵,看到中国女排如今的发展,应该也会感到非常欣慰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女排   总政   杭州   葬礼   北京   中国   病情   中国女排   将军   教练   情况   国家   郑海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