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答红星新闻:空间站核心舱完成了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结果符合预期

4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展情况。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杨宏在回答红星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神舟十三号飞船顺利返回后,目前在轨运行的是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组合体,状态正常,在轨各项运行参数稳定。核心舱在轨运行将近一年时间里开展了多项关键技术验证工作,主要包括物化再生生保、大型组合体控制以及大型柔性太阳电池翼及驱动技术等等,经过评估,结果符合预期,目前功能性能优于设计。

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答红星新闻:空间站核心舱完成了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结果符合预期

红星新闻记者提问

“核心舱在轨运行将近一年时间里,所有任务均是按照计划顺利实施,完成了与两艘载人飞船和两艘货运飞船的交会对接,以及神舟十二号乘组3个月的驻留和神舟十三号6个月的驻留任务。同时还开展了出舱活动、机械臂转位货运飞船以及手控遥操作等多项专项任务。”杨宏介绍,在此期间,核心舱开展了多项关键技术验证工作,主要包括物化再生生保、大型组合体控制以及大型柔性太阳电池翼及驱动技术等等,经过评估,结果符合预期,目前功能性能优于设计。

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答红星新闻:空间站核心舱完成了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结果符合预期

杨宏

杨宏举例,神舟十二号和神舟十三号两个乘组驻留期间,天和核心舱的再生生保系统为航天员提供良好的载人环境,满足航天员在轨的物质代谢需求。其中,将航天员排出湿气收集成冷凝水,尿液回收再处理成饮用水和电解质氧,整个水的回收效率优于95%,水利用效率优于83%,均满足指标要求,通过这项技术,大大降低了通过货运飞船上行携带航天员饮用水和氧气的需求量。同时,大型柔性太阳电池翼及其电源技术自去年核心舱发射到现在,持续为核心舱及其组合体提供了能源,经过评估,发电能力近10千瓦,超出了设计预期,在出舱活动、交会对接、机械臂转位等能源需求较大的任务中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供给。

杨宏介绍说,目前顺利完成了4次出舱活动,涵盖了舱外电子、机械、管路等典型设备的操作、安装、维修,表明了整个出舱流程、出舱保障以及天地协同均满足要求,为后续空间站建成后的长期运营期间,航天员进行舱外设施的照料、安装和维护维修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还在开展能力评估,进一步挖掘核心舱潜力,提质增效。

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有很多“抢眼”的部件,机械臂是其中的焦点和亮点。杨宏介绍,机械臂在整个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完成了航天员出舱、转位货运飞船以及舱外状态巡检等多项关键任务,在整个过程中表现完美。通过机械臂舱外操作,其关节运动能力、末端定位精度等功能性能均满足设计预期;机械臂操作负载所表现出的刚度特性,表明机械臂具有执行大负载转移任务的能力。同时,也获取了在轨失重环境下机械臂运动学模型参数。这都为今后机械臂转位实验舱、舱外大型载荷照料等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之,空间站核心舱完成了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任务,达到了预期目的。”

红星新闻记者 吴阳 北京报道

编辑 柴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答红星新闻:空间站核心舱完成了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结果符合预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红星   空间站   关键技术   生保   神舟   核心   组合   航天员   飞船   设计师   阶段   机械   系统   新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