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懂行人都在等台积电版骁龙8Gen1,而不看好天玑9000?

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尽管天玑9000的已经确认领先骁龙8Gen1一代,但是懂行人却都在等5月份发布的台积电版骁龙8Gen1+,对天玑9000反而不太看好,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天玑9000量产后,媒体又重新测了一遍功耗,发现量产机的测试数据,和工程机有一定的差距,反而天玑8100才是黑马。天玑9000其实并没有完全站起来,不仅相机实力也落后一大截,能效也没领先太多。

为什么懂行人都在等台积电版骁龙8Gen1,而不看好天玑9000?

根据极客湾的测试,天玑9000工程机的CPU跑分是单核1297分,多核4474分,单核功耗为3.5W,多核功耗为9.8W。但是在量产机上,天玑9000的成绩是单核1311分,多核4635分,单核功耗为4.7W,多核功耗为11.3W。

对比之下,骁龙8Gen1的CPU跑分是单核1208分,多核3830分,单核功耗4.5W,多核功耗为11.1W。简单换算一下你会发现,天玑9000的CPU单核能效可以视为279分,而骁龙8Gen1的单核能效可以视为268,两者的差距其实并不算大。

为什么懂行人都在等台积电版骁龙8Gen1,而不看好天玑9000?

只要骁龙8Gen1换成台积电4nm工艺,产品力反压天玑9000一头,几乎是确定的事实。届时,骁龙8Gen1+的CPU持续功耗,很可能会控制在8W左右,和麒麟9000差不多。再加上骁龙自研GPU比ARM公版更先进,游戏性能也值得期待一下。

最重要的是,各大手机厂商在影像领域的算法,基本都是在骁龙平台上打磨的。放在联发科平台上,根本发挥不出优势——这也是红米把它卖到3000元价位的原因。简而言之,只要性能、能效可以持平天玑9000,台积电版骁龙8Gen1+在高端市场会有明显的优势。

为什么懂行人都在等台积电版骁龙8Gen1,而不看好天玑9000?

除此之外,天玑9000量产机的测试数据,也透露了一个问题:哪怕是采用台积电4nm的天玑9000,CPU多核功耗也飙到了11.3W,和骁龙8Gen1一样难看,只是相对性能更高了而已。换句话来说,骁龙8Gen1的功耗爆炸,并不完全是三星4nm的锅,和ARM V9架构也有很大关系。

作为对比,天玑8100没有用上ARM V9架构,用的是A78+台积电5nm方案,能效表现反而比旗舰芯片更良好。抛开性能不谈,天玑8100的CPU能效甚至干翻了骁龙8Gen1、天玑9000,几乎可以和A14、A15媲美。

为什么懂行人都在等台积电版骁龙8Gen1,而不看好天玑9000?

越来越多的信息都在指明一点:这一代旗舰芯片上的功耗问题,不仅和半导体工艺有关,和ARM V9架构也有着直接关系——尤其是A710大核。简单科普一下,苹果在iOS11时就已经强行普及了64位架构。对比32位架构,64位架构应用的优势就是性能更强,功耗更低。

但是,因为安卓系统的生态极其碎片化,开发者为了一劳永逸,就只发布了32位架构的版本,没有向上适配。这也就导致了一个现象:大量的安卓应用还在用32位架构,手机厂商只能倡导,但是不敢一夜之间全都禁了。

为什么懂行人都在等台积电版骁龙8Gen1,而不看好天玑9000?

重点来了,在ARM V9中,A510小核,X2超大核都不再支持32位架构,只有A710大核是兼容32位架构。而安卓是有真后台的,比如你不小心点开一个32位应用,然后把它放在后台挂着,那也要调用A710大核,才能正常工作。

至于能效更好的A510小核,只能在旁边干瞪眼。要知道,有些手机厂商甚至连官方内置应用都还是32位,这或许才是导致天玑9000、骁龙8Gen1功耗过高的关键。对此你怎么看,欢迎一起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三星   多核   懂行   量产   功耗   旗舰   架构   手机厂商   后台   性能   优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