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门头沟:1924-1927年间,一个洋人前往妙峰山沿途所见

妙峰山位于北京以西的门头沟的妙峰山镇。曾是是北京地区民众宗教信仰的中心,山上建有释、道、儒、俗不同信仰的殿宇14座,其中以创建于明末的“金顶娘娘庙”最为著名。

旧时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一至十五,在妙峰山都要举行规模盛大的娘娘庙香会。这项古老的活动起源于明代,至民国时期的几百年时间里,妙峰山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北方远近闻名的朝拜圣地。每年进山朝拜者数不胜数。

历史上,曾有两位著名的摄影家前往妙峰山参加庙会,并用照相机记录下当时的盛景。这两人分别是美国社会学家西德尼·戴维·甘博和德国女摄影家海达·莫理循,今天选取的是甘博拍摄的一组照片,拍摄时间在1924-1927年间。

北京门头沟:1924-1927年间,一个洋人前往妙峰山沿途所见

妙峰山镇

妙峰山镇街头,一群男子挑着担子经过,供盒上写有“茶”“东”“意”等字样,这些人来自某个“花会”。路边精致的民宅前站着一名妇人,从大门上的“喜”字可知这户人家不久前刚刚办了喜事。

北京门头沟:1924-1927年间,一个洋人前往妙峰山沿途所见

铁匠炉

一处露天铁匠铺。一只铁毡,几把大锤,一只风箱,一口火炉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设备虽然简陋,但通过铁匠灵巧的双手,便能打制出精巧又实用的生活用铁器或各种农具。

北京门头沟:1924-1927年间,一个洋人前往妙峰山沿途所见

赤膊上阵

铁料烧红后,便进入打铁环节,老铁匠手握铁钳夹住铁料移至铁墩上,用手里的小锤不停敲打铁料,给落下的大锤指引落点,“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响起,合奏出一首动听的劳动音乐。

北京门头沟:1924-1927年间,一个洋人前往妙峰山沿途所见

铡猪草

两名男子正相互配合着将猪草切碎。现在很多现在的年轻人没有见过的铡刀,在过去是家家必备的工具, 给家畜或牲口加工草料时少不了它。

北京门头沟:1924-1927年间,一个洋人前往妙峰山沿途所见

进山路上

当时,每逢妙峰山举办庙会,就有很多“花会”参与其中,“花会”又称“老会”,分“武会”和“文会”两种。图为一支花会队伍正抬着供盒走在进山的途中。

北京门头沟:1924-1927年间,一个洋人前往妙峰山沿途所见

花会成员

“武会”主要是免费为游人带来精彩的民间技艺表演,如舞狮和杂技等等。“文会”则是搭起粥棚、茶棚,向进香百姓提供免费的饮食服务。注意看左二叉腰的男子,手腕上戴着一块手表,有点让人不可思议 。

北京门头沟:1924-1927年间,一个洋人前往妙峰山沿途所见

背香客

庙会上香客云集,需要大量的线香,这些线香基本都是依靠人力背上去的。山道运输,这是最为方便的一种运输方式。 图中的两名男孩正在休息,他们的背架用“丁子拐”支撑着,可以暂时减轻一下肩膀的负重。

北京门头沟:1924-1927年间,一个洋人前往妙峰山沿途所见

沿途行人

前景是一名穿着整齐的年轻男子,胸前的口袋里装着一只怀表,他夹着几块木板,一手拎着一只很精致的工具箱。在他身后,也有一名背香客,单薄的身体支持着很大的背架。

北京门头沟:1924-1927年间,一个洋人前往妙峰山沿途所见

山中村落

群山环抱的一座小村庄,村庄周围是开垦的农田。平日里,这是一片安宁而静谧之地。庙会期间,因为人来人往而变得异常热闹了。

北京门头沟:1924-1927年间,一个洋人前往妙峰山沿途所见

古松柏

前往山顶路边的一株古老松树,造型优雅,很有黄山松的韵味。树下坐着休息的行人,远处是蜿蜒的山道。

北京门头沟:1924-1927年间,一个洋人前往妙峰山沿途所见

山间小庙

山坡下的一座庙宇,石头围基,前后两进,小巧玲珑。门前的立柱上贴着“敬神如神在”的楹联,下联被树丛遮挡,可以推测所书写的应为“不敬如土块”。

北京门头沟:1924-1927年间,一个洋人前往妙峰山沿途所见

咬钉者

路边的一座土地庙,一名男子咬着铁钉依坐在神龛前。很多香客为了体现虔诚,常常采用背鞍、滚砖、 耳箭、悬灯等方式前来祭拜。图中男子咬铁钉便是表示虔诚的一种方式。

北京门头沟:1924-1927年间,一个洋人前往妙峰山沿途所见

三个男孩

三个下山的男孩,头上都戴着花。男子头上簪花是当时妙峰山庙会的一个独特的习俗,可能是受古代人的影响。在宋代时男人头上簪花是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另外,男孩手里都持有一根或两根顶端带杈的木棍,不知用途。

北京门头沟:1924-1927年间,一个洋人前往妙峰山沿途所见

女子下山

下山的一家三口,媳妇在前面手持两根木棍支持,行走颇为艰难。儿子在后面扶着母亲,肩上扛着好几根带杈的棍子,说明并不单单是作为拐杖使用的。

北京门头沟:1924-1927年间,一个洋人前往妙峰山沿途所见

坐轿下山

没钱人徒步,有钱人坐轿。山路难行,需要四人抬轿子。轿子也很简陋,两根粗竹竿上绑着一把太师椅,上山时乘轿人面向行进的方向,下山时则需要背对行进的方向,以防从椅子上掉下来。

北京门头沟:1924-1927年间,一个洋人前往妙峰山沿途所见

山间的路

从高处俯瞰当年前往妙峰山的道路,有蜿蜒的石头小径,也有石台阶。日本侵华时期,山上寺庙悉数被毁,庙会也随之衰落。现在妙峰山庙会再次恢复,而进山的道路,早已有了巨大的改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门头沟   线香   猪草   香客   铁钉   山道   花会   铁匠   庙会   洋人   沿途   北京   年间   男孩   男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