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放:鸟巢播音间里的总台声音

回放:鸟巢播音间里的总台声音

这是3月23日的“天宫课堂”上,航天员王亚平制作出的热“冰球”,演示失重状态下的饱和液体结晶现象

一个液体球+一根小棍=一个通体雪白的“冰球”。看完这场太空“冰雪”实验,你是否回想起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上那朵开在阳光下的大雪花?

+++这样的组合,有没有让你想起一些熟悉的声音?比如——

请运动员们落座观礼!

让我们一起向未来!

祝大家晚安。

这些声音的背后,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现场播报团队。宝晓峰、季小军、乔东卓,康辉、李东宁、张善辉,刚强、赵瀛,苏毅、王端端等10位来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播音员,用专业坚定、温暖友善的声音,展现中国的自信与从容。

回放:鸟巢播音间里的总台声音

他们之中,有6人在总台工作超过20年,有参与过北京2008年奥运会播报工作的“双奥”播报员。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与冬残奥会期间,他们负责在四场开闭幕式现场,用中文、英文、法文三种语言相互配合,进行播报。

不只有 +++,总台现场播报团队的故事,还要从更多元素的奇妙碰撞说起……

+++ =

融于现场,精准播报

尽可能与创作团队的表达融为一体,不出现播报与创作氛围‘两张皮’的现象。

——英语播报员李东宁

以什么样的声音播报开闭幕式?体现中国的自信从容尤为重要。开闭幕式现场的播报工作,与日常播音和配音相比,更注重表达“外放”。将仪式感与服务性、气度与情感、大手笔与精微处有机结合,突出现场感 弹性。

难点一:

根据现场氛围注入适度情感,用极具穿透力的声音传递力量,与现场表演和音乐融合,紧卡环节时长。

冬奥会开幕式火炬手入场环节,解说词长度远长于火炬传递距离,但播报时又不能删改解说词。这时播报员们要基于经验打好配合,在开幕式当天,让每一棒火炬手与解说词“声画同步”。最终,乔东卓、季小军、宝晓峰的精彩演绎,获得导演团队一致肯定。

回放:鸟巢播音间里的总台声音

难点二:

精准度要求高。现场播报“时间紧,任务重”,没有补救机会,播报员要想“一次通关”,需“熟能生巧、杜绝分心”。

冬奥会闭幕式的颁奖环节,播报员需要用英文报出运动员的名字。而人员名单在闭幕式开场前3小时才能出来,这个艰巨的播报任务落在了康辉肩上。名单上各种辅音连读的长音节,用他自己的话讲就是:“这是从业以来遇到的最意想不到的难题。”

这次,康辉与李东宁打了场成功的“配合战”。李东宁先用手机录下人名的英语发音,康辉拿着录音钻进备播间,埋头苦练2个多小时,终于用熟练流利的英文完成了播报。

回放:鸟巢播音间里的总台声音

+++=

披星戴月,反复排练

排练时,我和同事老师请教播报技巧,及时调整,希望在闭幕式播报中用鼓舞振奋的声音效果,展现残奥运动员努力拼搏、突破自我的竞技体育精神。

——英语播报员苏毅

冬奥会开幕式,总台播报员们参加了6次彩排,其他场是3~4次。最早的前三场彩排时,鸟巢的播报间还没建好,他们要在北京冬夜凌冽的寒风中,完成长达几小时的工作。

回放:鸟巢播音间里的总台声音

在此之前,刚接到任务时,许多播报员不约而同地选择先以“观摩”的方式学习播报工作。李东宁回看了前几届奥运开闭幕式的解说视频;苏毅和乔东卓向宝晓峰、季小军请教情感把控的相关问题。

实操练习紧随其上。有的播报词只有一句话,如何通过短句表达出东道主的热情,展现中国几千年礼仪之邦的文化底蕴?

他们不断琢磨、反反复复地朗读回放,就连“谢谢”“晚安”“请坐”这样平常的话语,也要一遍遍不厌其烦地找感觉、找区别,确定最适合在几万观众前播报的节奏和语气。

回放:鸟巢播音间里的总台声音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总台播报员们用四场开闭幕式,将这句话演绎得淋漓尽致。

+ + +=

团队配合,坚实后盾

不管做过几次开幕式司仪工作,每一次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要求我们全力以赴,认真准备。

——英语播报员季小军

冬奥会开幕式现场,鸟巢小小的播报间内,坐着乔东卓、季小军、宝晓峰以及一位手势员。播报间外坐着王端端、苏毅、张善辉,他们是这场开幕式的备份播报员,也是屋内同事最为可靠的后盾。

回放:鸟巢播音间里的总台声音

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开闭幕式,都有备份播报员。原定每场开闭幕式互为备份,但冬奥会开幕式当天,康辉和李东宁另有重要的报道任务,所以备份播报员由王端端、苏毅担任。

播报员们的合影里,谁出现得最多?答案是王端端。因为她不但做了2次备份播报员,还担任总台现场播报团队的协调工作,因此4场活动都在现场。

回放:鸟巢播音间里的总台声音

回放:鸟巢播音间里的总台声音

回放:鸟巢播音间里的总台声音

回放:鸟巢播音间里的总台声音

担任备份播报员是什么样的体验?开幕式后2次彩排,备份播报员从头至尾参与,没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开幕式当天,他们像对待正式任务一样一丝不苟,还体贴地帮助正式播报员录音,反复听音节、节奏、音高,找到最佳的播报效果。

三名备份播报员在正式播报开始后,还承担着一个特殊的任务“开门”。鸟巢的播报间很小,只有5平方米左右。几个人在里面工作,像豆荚里的豆子挤在一起,非常容易缺氧。一个环节结束后,备份播报员们会马上把门打开,快速晃动,为里面的同事多输送一些新鲜空气。

回放:鸟巢播音间里的总台声音

回放:鸟巢播音间里的总台声音

2022年1月1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行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前方报道团出征仪式。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兼总编辑慎海雄在动员讲话中指出,总台报道团队要勇于突破、确保首发、狠抓独家,以整体节目创新讲好冬奥故事,确保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完美。

在此之前几个月,总台现场播报团队就已经“组队成功”。总编室密切对接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工作部,全链条做好现场播报团队的统筹协调工作,包括人员选派、疫情防控、政策协调、现场演练、应急调整、服务保障、品牌宣介等,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力保证了总台现场播报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圆满完成。

总台播报员们始终追求完美,用声音打好一场配合战,向世界传递出一份包容、温暖、自信的力量。鸟巢播报间的麦克风中传递出的每个音节,无不是播报员们默契配合、细致打磨的成果,也赢得了北京冬奥组委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和赞誉。

此夜曲中闻折柳,莫忘幕后献声人。这些或充满磁性、或恢弘大气、或温暖浑厚的总台声音,绕梁三尺,熠熠生辉。

回放:鸟巢播音间里的总台声音

来源 | CMG观察(CMGguancha)授权发布

责编 | 孙晓宁 美编 | 王伟民 总编 | 陈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总台   鸟巢   声音   冬奥会   开幕式   北京   备份   团队   现场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