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固化时空”角度,地球生物的这两种“残忍”行为,都能解释

倘若你站在太空中朝着地球方向看去,你会发现: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面涌动着美妙的蔚蓝色,地理学家告诉我们:那是大海的颜色。你再定睛一看,浩瀚的大海将地球的表面完全占满了,而人类聚集的七大洲便如同漂浮在大海之上的竹筏小舟,充满了颠沛飘零的浮萍感。

如果再看一看地理学家给出的精准测量数据,七大洲寄“水”篱下、颠沛流离的感觉就更盛了:71%的面积是海洋,而七大洲总共加起来的面积不过是29%,连海洋面积的1/2都达不到,难怪有科学家反对“地球”这一不切实际的称呼,认为“水球”才够贴切。

站在“固化时空”角度,地球生物的这两种“残忍”行为,都能解释

暂且不论陆地和海洋的面积占比孰高孰低,它们至少传递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地球上的物质至少呈现出了陆地一样的固态和海洋一样的液体之分。

固态物质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固体,在生活中处处可见,表露在外的特征是僵硬、有固定的形状。僵硬代表了固体的强度和硬度,能抵抗各种作用力的作用。众所周知,地球上的万事万物都受到重力的作用,而固体的“坚强”、僵硬,使得它可以用来抵抗重力,傲立于大地之上。

固体还有一个估计很多人都会忽视的特点:边界性。也就是说,任何固体,都是有固定边界的,不存在无边无际的固体。连绵不断的群山终究有中断的一刻,再高的摩天大楼,也有它触手可及的极限。也正是因为固体的这些特点,《我亲眼目睹蛟龙盘踞地球》用5个字来形容固体的特点:有形有边界。

站在“固化时空”角度,地球生物的这两种“残忍”行为,都能解释

液态物质通常说的是液体,也在生活中处处可见,除了浩瀚的蔚蓝色大海是液体,我们生活中日常饮用的水就是液体。

与固体相比,液体的特性截然相反:它没有固定的外形,也没有硬度,故而无法抵抗任何作用力(流体力学上用没有剪切力来表征)。

因此,单独的液体无法抵抗重力,倘若将液体倒在地上且假设地表不吸水,液体绝不会像固体那样可以“立”得起来,只会紧贴着地面四散开去,直至找到了可以支撑的固体,比如一个玻璃杯,一道拦河大坝。只有“依靠”上了固体,液体才能“快乐”地水涨船高,沿着重力的反方向向天而立。

另外与固体截然不同的是:只要没有固体来捣乱,液体可以做到无边无际,因此太平洋、大西洋总是给人浩瀚无边的恐惧感,从失事船舶逃生下来的人也总是被水天相连的无边无际吓得出现幻觉。

站在“固化时空”角度,地球生物的这两种“残忍”行为,都能解释

除了以上的外形、边界、强度方面的差异外,固体和液体还存在分布均匀性的巨大差异。

固体总是制造“不公平”,其分布总是十分不均。钻石在南非盛产,可在欧洲就变得匮乏;七大洲上的植被、地貌也总是各有特色、差异巨大。同样是中国境内,黑龙江省一马平川,但山东省就显得曲折蜿蜒。

反之,再来看看液体的分布,总是那么和谐“均衡”,浩瀚无边的太平洋一眼望过去,四面八方都是一个样;将一滴墨水滴入清水中,虽然一开始呈现出了泾渭分明的黑点和透明色,但是很快,不甘“寂寞”的墨水便摇动着触须,向着四周扩散而去了,二分钟以后,清水已全部染成了均匀的黑色,就如同杯子里初始装的不是清水,而是墨水一样。

既然固体和液体存在这么大差异,两者形态和特征迥然不同,那么同在地球上生活,谁主宰了地球的“时空”?是占据绝对大多数的液体吗?

站在“固化时空”角度,地球生物的这两种“残忍”行为,都能解释

事实证明:权力永远掌握在“关键的少数”手里,用《我亲眼目睹蛟龙盘踞地球》一书的结论来说,即是:地球实际上是由固体统治的“固化时空”。至于为何是“固化时空”?《我亲眼目睹蛟龙盘踞地球》这本书在第11章有清晰的解释,这里不再赘述。

假如站在“固化时空”角度,你会发现:地球生物的这两种“残忍”行为,都能解释得了。

第一种“残忍”行为:食物链

食物链作为地球上生物生存繁衍的媒介,在多物种共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植物生长出来了,成为了牛羊这类食草动物的食物;食草动物发展壮大了以后,又涌现出了豺狼虎豹一类凶猛的食肉动物。

因为存在食物链的关系,故而当牛羊“吧唧吧唧”将长势良好的绿油油植物吃进肚子里,牛羊本身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

因为食物链是上天赐予的丛林法则,故而当豺狼虎豹在草原上狂奔追逐牛羊时,并且露出令人毛骨悚然的獠牙,不顾牛羊的求饶将其咽喉咬断,然后堪比古代的“凌迟”极刑一般,一口一口吃着它们身上的肉时,豺狼虎豹不会觉得有违天理。但是这让隔着屏幕的我们深感“残忍”。

站在“固化时空”角度,地球生物的这两种“残忍”行为,都能解释

为何上天会将食物链这么残忍的丛林法则赐予到了地球?并且成为了地球上绝大部分生物生死轮回的媒介?相信从生物学角度无法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但是如果站在“固化时空”的角度,就一目了然了。

因为主宰地球的是“固化时空”,而固体的有形有边界的是固有属性。既然边界有限,自然容纳的生物数量就有限,因此当某种生物繁殖到了一定程度,就必然影响其他物种的生存空间,故而除了消灭这种“多吃多占”的生物外,别无它法,而“食物链”这种丛林法则的出现便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一种生物成为了另一种生物的食物,不仅可以抑制某种物种的疯狂生长,收回其占据的有限固体空间,还可以极大地避免浪费:毕竟固体世界有限,如果仅仅是杀死对方,那么对方的尸体还是会占据有限的固体空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固化”的地球在“清洗”方面做得可谓相当到位。天敌虽然会吃掉猎物,但并不会吃得一干二净,但是没关系,无数的微生物齐上阵,将天敌留下的剩菜残羹消灭得干干净净,不留一点痕迹。这么做的目的何在?还不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腾出空间。

站在“固化时空”角度,地球生物的这两种“残忍”行为,都能解释

第二种“残忍”行为:战争

动物界的战争自不必说,说来就来。战争的目的虽然五花八门,有为了食物的,又为了领地的,也有的为了交配权的,但不论哪种,也都可以通过“固化时空”来解释。

因为固体的有形有边界,故而食物数量必然是有限的,为了有些的食物,为了生存,得战!

因为固体的有形有边界,故而领地面积必然是有限的,为了有限的生存空间,为了生存,得战!

因为固体的有形有边界,故而配偶数量必然是有限的,为了繁衍后代,基因延续,得战!

……

站在“固化时空”角度,地球生物的这两种“残忍”行为,都能解释

动物尚且如此,智能程度高的人类就可以免其俗吗?在固体有限边界的铁律下,一样地“残忍”。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因为垂涎中原富饶的土地、肥美的水草,便不断地向中原发动战争。

因为固体的有形有边界,而居住的中原民族知晓居住地面积必然是有限的,容纳不了那么多人,故而为了生存,悍然迎战。据统计,人类迄今为止,已经发动了15000场战争,而今,这个数量还在增加。

回到主题,站在“固化时空”角度,地球生物的这两种“残忍”行为:食物链和战争,是不是都能解释得通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豺狼虎豹   残忍   地球   时空   生物   食物链   大洲   固体   边界   液体   角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