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阳开物理课,是因为闲吗?

文丨灰狼


(前)顶级互联网大佬,大学物理老师,这两个看似全无瓜葛的身份意外地因《张朝阳的物理课》联系在一起,交织出一种奇特的「盛景」。按照布鲁诺·拉图尔的说法,这就是将戈尔迪之结重新系上。


张朝阳开物理课,是因为闲吗?


但即使要系上,也讲求「名正言顺」,张朝阳可以讲英语(事实上他确实讲过一段时间英语),但他总不能讲诗歌讲哲学吧?他能讲物理,包括其中比较复杂的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也确是因为他有着绝对科班出身。这一点,观众或者最初就有所耳闻,或者随便网上一搜就能验证。


清华物理系本科,世界顶级学府麻省理工大学硕博,这无懈可击的学历意味着哪怕放到今天,他也完全可以一毕业就在中国国内任何头部院校找到物理系的教职,更不用说1993年了。


张朝阳开物理课,是因为闲吗?

张朝阳


就此来说,张朝阳教物理,自己是重温旧梦,大众则是报以好评。究其原因无非是三点:


第一,张朝阳重操旧业,表现出他不忘本的态度,换句话说是「不忘初心」,仍然保持着过硬的专业水平;第二,张朝阳开设物理课,是不收费的义务教育,换句话说是「牢记使命」,保持着反哺社会的良心,而物理课作为诸多实业的基础,显然是「有用的」教育项目;第三,张朝阳亲自来教课,是身体力行事必躬亲,这相当于他从百忙之中抽出大量时间(对此看看他曝光的一些日常行程清单就知道了)做慈善,非常诚恳。


张朝阳开物理课,是因为闲吗?


基于上述几条原因,张朝阳此次不红似乎就没天理,何况他这么一个CEO亲执教鞭,既像是一种降维打击,又像是来接受广大群众的检验批评。


一位抖机灵的网友甚至以此类推了未来中国的全民MOOC课程:雷军主讲《深入浅出C++》,马云主讲《商务英语》,张一鸣主讲《推荐算法》,周鸿祎主讲《网络安全》,刘强东主讲《电子商务》,马化腾主讲《软件工程》,李彦宏主讲《搜索算法》……


这画面当然美到让人不敢看,上述诸位大佬也并不是空有其名而是绝对有两把刷子,担得起教学重任,比如,马云精通商务英语,雷军自己的编程能力确实一骑绝尘。然而换个角度来说,让众家老总下水,除了制造一波吸引眼球的流量之外,到底还有个什么卵用?真敢奢望他们顶替大学教育吗?


张朝阳开物理课,是因为闲吗?


关于这一点的构想,似乎可以追溯到早期的《百家讲坛》,这个节目早期(2001-2005)几乎是大咖云集,包括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罗伯特·蒙代尔、比尔·盖茨等等,想想都知道是什么神仙阵容。


原本是各行各业百家争鸣的节目,随着易中天的横空出世而作古,演化为单一的软性文化栏目,至今则半死不活。回想其盛衰轨迹,可以说是起于百家学说,盛于古典文史,终于主流文化。


这些软核文化的没落,与《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的没落一个道理,这些节目兴盛于教辅文化最为蓬勃的时期,而后随之凋敝。政策对实业的强调,以及对娱乐业的冷眼,似乎指明了需要用硬核对抗软核(尤其是娱乐倾向的软核)的必要性,这就给变相数理化专业视频开启了大门。


张朝阳开物理课,是因为闲吗?


李乐永、韦东奕都是此类翘楚,他们的理科教学各自出圈,张朝阳不过是步其后尘,以科普硬核反戈一击。这个生态圈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于,数学物理本身带有科学崇拜的维度,听不懂也是「不明觉厉」,你只要看着老师写上满满的一黑板公式,推导出一个伟大的E=MC²公式,就会本能地报以热烈掌声。


这就是张朝阳第一期线下课程所做的事情,黑板上一片求导公式,然后轻描淡写地说:「微积分就是代数,很简单,前面加个d就行了。」但事实上,仅仅「加个d」这事就有很大的专业门槛,更不用说那些不断转化的质能单位符号,因此虽然张朝阳线下找了诸多托,但看到诸位满眼的金星和满嘴的哈欠,我们本能地断定这个课程本身并不有趣。


张朝阳开物理课,是因为闲吗?


按照坊间的信息,张朝阳的线下物理课是通过志愿者招募活动而来的,而且对志愿者要求非常高:清华或北大在读,物理或相关理科专业(报酬给予100元补助+培训证书+周边伴手礼,这一如搜狐多年来稿费水准)。


观众弹幕中所提到的是不是「人均985」只是个基础数据而已。然而清华、北大的学生来听完课之后,基本反馈是「张朝阳讲的东西非常基础,现场非常尴尬」。


专业学生嫌他入门级别,但大众似乎跟不上他的节奏。满屏的公式堆砌和微积分求导公式,所针对的对象或许就是高中生和部分物理自学者。专业人士和普罗大众似乎对他有个共同的评价:枯燥。


张朝阳开物理课,是因为闲吗?


这个枯燥一方面是他不想罗永浩那样能说段子,另一方面是他搞错了「科普」和「教学」的区分。人们的基本态度是将张朝阳的物理课归于「科普」,但张朝阳为了强调其硬核能力,实际玩的是以科普为名的高校慕课教学,并为此罗列了密集的物理词条。但这种「物理词典教学」换个角度来说又是典型的「异端教学法」,按照武学的说法就是只学了些奇招,而连不成套路。


为了回应我自己的疑惑,我重新打开了杨振宁先生的《清华大学普通物理30讲》,重温了一下当年的物理学知识。杨院士用英文讲的,声音不疾不徐,我完全听得懂,我想很多人,包括物理学的门外汉,也大概率能听得懂。


除了杨振宁之外,像同济大学物理学教授吴於人的B站视频(不刷题的吴姥姥)也非常养眼,赵峥、汪品先等老先生的屋里教学视频也都各有千秋。但我再切回到张朝阳的物理课,发现压根不是那味。


张朝阳开物理课,是因为闲吗?


旁人是专业知识汇聚丹田,由内而外徐徐发散,以小见大融会贯通,既有个人见地,又能照顾到广大受众;张朝阳呢?基本上是引一个噱头,写一堆公式,重复前人的推导。


这基本上可以被视为生吞活剥、现拾现卖、照本宣科——他讲的完全是大学物理课本上的知识,做的完全是大学物理老师的重复工作,他自己的特色在那?我看不出来。


但参照网友的弹幕,我发现有人觉得他口条不错,有人觉得他字写得不孬,有人觉得他cos开尔文的那个帽子很有型。


但平心而论,我觉得张朝阳没我当年的大学物理老师讲得好,他能吸粉只是因为他是张朝阳。


张朝阳开物理课,是因为闲吗?


他讲了一堆看似无比深邃的知识,但基本上都是照搬课本内容,重复前人的公式推导,全无原创观点,也无个人魅力。


他的确有MIT物理学博士学位,足够让人敬仰,但时移世易——离开专业几十年之后,我相信其研究能力基本清零(因为任何学科都是与时俱进的),他能重拾的最多不过是当年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他的物理水平大致停留在此,讲课能讲到目前的水平,也只能说是因为「有备而来」。


说到底,张朝阳的物理课卖的不是「知识」,而是「人设」,他这个免费教学的背后是高度目的性的流量经济,这一点任何人都看得出来。


张朝阳开物理课,是因为闲吗?


《张朝阳的物理课》可以和之前的英语课以及网络直播带货构成一个「搜狐视频矩阵」,这里边义务教育是面子,带货和流量变现才是里子。


张朝阳最享受的,绝对不是当物理老师,而是和年轻的美女主播在直播间带货,推荐各种榨汁机、咖啡机、咖啡豆、加湿器等等他「一直在用的良心产品」。在内心层面,他并不希冀成为杨振宁、李政道和吴健雄,而是希望成为薇娅和李佳琦。


这是张朝阳的「视频化生存」。


张朝阳开物理课,是因为闲吗?


他亲自肝英语课、物理课、直播带货,都绝非偶然,这是门户网站凋零和多媒体后来居上的世代,张朝阳曾经的竞争者如新浪、网易、腾讯和百度公司,都依靠自己的专门优势和拳头产品保持着当下的竞争力,但唯有搜狐,欠缺独门武功,处境尴尬,游戏、视频、搜索引擎、邮箱、自媒体等业务一应俱全,但样样不行。


搜狐集团连年亏损是业内皆知的事实,市值缩水至2003年的60%,合计只有微博的十分之一,也早已被爱奇艺、优酷、哔哩哔哩等后起之秀全面超越。这等危机,张朝阳不可能视而不见,他毅然以不服输的精神亲自上阵,开始了螳臂当车的作业,他以自己为媒介投身各个视频端口,似乎是要孤注一掷,重塑当年「白手起家」之辉煌。


张朝阳开物理课,是因为闲吗?


事实上,张朝阳当年并非严格意义的「白手起家」,而是得到了其恩师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的风险投资。尼葛洛庞帝是MIT媒体实验室的缔造者,他写过一本享誉全球的著作《数字化生存》,而作为其弟子的张朝阳,则开始了其实践意义上的「视频化生存」。因为他终于明白,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代,拥抱短视频和直播是自己唯一可能的活路。


张朝阳的「视频化生存」有其前身,可以追溯到当年天安门玩滑梯、半裸拍时尚杂志封面,组织美女野兽登山队等等,这树立了他前期的「跑男」人设,那是他的光辉岁月;但2009年开始的以「微博」为主导的媒体转型以及随后的「电商转型」「视频转型」「直播转型」彻底绝了搜狐的后路,张朝阳横向铺展了一个面面俱到的门户帝国,却缺乏自身的神兵利器,对世间发生的一切后知后觉,终于断送了自身转型的多个良机。


张朝阳开物理课,是因为闲吗?


最近十年来,张朝阳在各条阵线节节败退时,但唯有在视频行业有那么一点闪光时刻,而这个时刻恰恰是十年前搜狐视频推出的自制短剧《屌丝男士》。


《屌丝男士》连拍四季,张朝阳则奉大鹏为上宾,支持他拍《煎饼侠》并亲自客串片中的搜狐CEO。但事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大鹏的影片票房10亿,随后就离开了搜狐,而搜狐再也没有出过如此火爆的视频作品或者电影作品。


张朝阳开物理课,是因为闲吗?

《煎饼侠》(2015)


搜狐视频在最近十年里,几乎是「死而不僵」的存在,张朝阳再无退路。


化身「物理教师」,是他企图撬动新世代流量的「孤胆之举」,以图重塑搜狐视频这个发黄的招牌。从现实的热度口碑来说,张朝阳似乎是赢了一阵,数千条的互动和好评如潮的口碑,似乎让他看到了搜狐未来的希望,但这似乎只是幻影——它反倒让人看得更清楚:张朝阳的时间不值钱了!


张朝阳开物理课,是因为闲吗?


由此,我们可以全面质疑张朝阳物理课备受好评的三个假设:张朝阳不是不忘初心,而是迫不得已重操旧业;他也不是回馈社会,而是自己带动流量经济;他并不是甘愿牺牲大量时间,而是他的时间已不值钱。


当这位出生于60年代初的行业前辈,想再用30年前的课堂知识而借道超车的时候,已经注定它会是一场无疾而终的表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物理课   这一点   搜狐   物理学   公式   流量   当年   物理   专业   视频   张朝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