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评电视剧《烽烟尽处》


胡评电视剧《烽烟尽处》

疫情期间,呆在家里百无聊赖。打开电视机,搜到新上银屏的电视剧《烽烟尽处》,看看内容简介颇为动心,于是聚精会神地看了起来。

《烽烟尽处》是以张松龄的抗日历程为主线,讲述了张松龄的传奇战斗经历。

对张松龄的扮演者张翰并不陌生,对他的形象也颇有好感。据说他以前演过许多电视剧,可是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是电影《战狼2》中的卓亦凡。这个角色塑造得可圈可点,有胆怯,也有热血。经过战火的锤炼,绝地反击,表现出热血硬汉的形象。

再看导演是连奕名,这个人更加熟悉。没当导演之前就参演过许多电视剧,都是铁血硬汉的形象。当了导演之后,导演过许多战争剧,如《雪狼谷》,《中天悬剑》,《左手劈刀》等都比较有特色。

基于以上的印象,《烽烟尽处》尽管是VIP会员制,也决定追剧,天天到时间就打开电视追着看。

有句俗话说得好,“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烽烟尽处》这部电视剧完全诠释了这句俗语,看了几集真让我惊掉了下巴。这著名的导演,这优秀的演员,这电视剧拍得怎么和我的期望值相差得这么远?

演员在剧中的表演怎么辣眼,这里我就不说了。我只是一名普通观众,在表演上也说不出个一二来,只是看了觉得不太舒服。

就剧情来说,我一个局外白丁,对剧情认为不合理的地方也可能说得不对,那就姑且是我“胡评”吧!

剧集一开头,张松龄就和兄弟朱成壁、彭雪文一起去刺杀小鬼子的间谍。咱不说情报的来源,就说他们三个20多岁的愣头青小伙子,事先有所准备,吭吭哧哧楞没打过一个人。说是小鬼子特工受过专门训练,三个人也没打过,也算有情可原。可那么近的距离,几乎是贴身肉搏,开了一枪,居然让鬼子躲过去了!

这还不算完。当日本间谍用枪指着三人,三人有性命之忧时,一名共产党地下工作者神兵天降,夺过枪,击毙了日本特务。这是出于对剧情的考虑,增加惊险度,好吸引人们的眼球,是可以理解的。可千不该万不该,这名地下工作者在刺杀现场留下了一只箱子,而箱子里恰恰有关于证明他身份的东西。你说这名地下工作者是傻呀还是导演无知?去刺杀敌人还要在现场留下证明身份的东西,怕的是小鬼子找不到刺杀的凶手?


在学生们被劫,土匪索要赎金,张松龄的父亲去送赎金被土匪打死之后,张松龄的母亲,一个彪悍的蒙古女人,射杀几个土匪之后,扔掉弓箭,奔到丈夫跟前,甘愿被土匪打死。女人临死前拼最后一口气,爬到丈夫身边,拉住丈夫的手死在一起。这场面是有点悲壮感人,但不符合人设。蒙古女人彪悍好武,骑射纯熟。丈夫被害之后,她第一个想到的是杀死仇人,给丈夫报仇,而不是像江南女人那样多愁善感,给丈夫殉情。

胡评电视剧《烽烟尽处》

张松龄故关阻击战后,由于对国军的失望,特别是苟团长呑枪自杀之后,他脱掉军装,离开了部队。隐居山中,借打猎之名,偷袭暗杀日本鬼子。

根据剧情,他应该杀了不少小鬼子,这其中不乏有日本军人。可是他每次出击都是用和他身高差不多的“老洋炮”,打一枪,还得先装火药和铅弹。用这样简陋的武器,居然把一小队押解中国人的鬼子全部杀光。

我在想,杀了这么多的日本兵,三八步枪唾手可得,子弹也不在少数。步枪虽然不能背在身上,但是能不能把这些武器藏在隐蔽处?等要杀鬼子时再拿出来,不比“老洋炮”管用吗?

我这种谬论并不完全正确,最少在剧集中不符合事实的地方随手可见。比如发型长长的刘海还染着色,完全是韩国欧巴的样式,西服白衣亮眼的军装,这是扮酷耍帅,还是不尊重历史和观众?

胡评电视剧《烽烟尽处》

《烽烟尽处》的立意是好的,它展现了青年人的爱国热忱。 但是导演对故事的处理和演员的表演有点差强人意。就连我这个局外人都看到不足,说明《烽烟尽处》显然有许多质量不到位的地方。

我只是个普通观众,和那些专业的影评人比较起来,差的不是一点半点。说的只是个人的看法,并不一定正确。之所以说出自己的看法,是因为对导演连奕名和主角张翰的尊重。现在只看了几集,希望在以后的剧集里能看到我希望看到的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烽烟   电视剧   蒙古   剧集   日本   土匪   鬼子   导演   丈夫   剧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