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疗时代-新与旧

作者:坛子谈医疗

我熟悉医药、医疗、医保、商保、互联网等领域,有着对当前医疗体制的深刻认知、医药医疗医保的系统化理解、互联网医疗的前沿行业信息、商业模式的深入浅出讲解。

一键三连,请 关注 点赞 收藏 !


前言

说起新医疗,又想起之前聊过的一次“新国企”,那还是2008年上海医药集团的口号。

时隔十年,看到本文的封面图片--2017年“对话新国企”,新国企还新吗?

就像医疗信息化,也十多年了,新吗?

但对互联网医疗来说,却很新!

医疗行业哪怕几十年没啥大变化,仍然可以说是“新医疗”,哪怕十年后,我也有底气这么说!


独角兽工作室

先推荐一篇文章:卫健委三箭齐发,互联网医疗没有梦想?

这是《独角兽工作室》的一篇文章,文中说:

预览导读:本文晦涩难懂,非医疗/互联网医疗从业人士请勿阅读,观点可以探讨,恕不接受吐槽文章难读难理解(我会理解为你太业余或智商不足)。

这一段文字,其实是推荐这个公司,医药界大咖--刘谦创办的,最近他又回到了传统医药公司:刘谦出任阿斯利康中国副总裁

所以这家咨询公司的内容还是比较干货的、接地气,这个很重要。

但这段文字,仍然是要吐槽一些观点。 瑕不掩瑜嘛~~

从这三个文件的内容来看,其指导思想和核心要点(请注意以下内容纯基于事实分析,并不表达褒贬或认同与否):
1. 遵循传统医疗以“安全”为核心,这也是管理思路;
2. 将国家层面定义的“互联网+医疗”,默默地修改为“医疗+互联网”。基本定义为传统线下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提供部分诊疗或非诊疗服务,换个说法,基本就是远程医疗服务的互联网部分管理办法;
3. 仅把互联网作为工具使用(远程沟通、互动+数据传输),去除了互联网的模式创新机会,从这部分讲,互联网医疗平台这个形态基本不能做了。不知道大家能否理解这个区别,用商业零售来打比方,就是只允许线下商店/商场在网络商店,且只能卖自己商店里的商品。那么电商就只有王府井在线、国美在线、百联在线,不会诞生淘宝、天猫和京东,更不可能有唯品会、小红书和拼多多了,也别想雪梨这种电商网红、C2B等新商业模式。

1、安全为核心,所以要合规。 我的老文章不再反复引用了,自己搜索看吧。

2、医疗+互联网,医疗行业出身的共识。 线下医疗机构=合规。

3、工具化=赋能,这恰恰也是这两年互联网医疗的“热点词汇”,一个周期的轮回,新与旧的轮回。

先有工具,再做平台。

先有医疗信息化,再有医疗互联网化,再有移动互联化。

先有医疗信息基础建设,才有信息高速公路,才有互联互通,才有平台基础。

继续转载部分文字:

互联网诊疗必须自己的医生通过医院或其互联网医院进行,也就是说:必须全是自营,不能做平台。那互联网医疗公司可行的路径就两个:
1. 对于强势医院,做医院的供应商(收技术服务费)或合作(没钱收),这个从商业上没啥好讨论的,我天朝的医院都是占便宜习惯了,就算做供应商也做不了几家。
这部分反倒是医疗信息化服务商有点机会,不过也得要所有医院都领政治任务才能成为一个不错的生意;
2. 对于业务比较差的医院,可以并购控股或深度合作。本质上是利用实体医院拿到准入门票,自己做业务。
微医几年前就开始这么做了,当时还准备在每个省市都成立一家互联网医院(好像最终没铺足数量),今天来看的确非常有远见啊!
在这个形态下,原本有病人有医疗业务的互联网医疗公司,
可以合规地完成诊疗处方到送药乃至治疗。走通闭环后,可以引更多的病人跨越地域和时间限制就医,也可以利用多点执业签约更多的医生到自己的医院或互联网医院注册,这就实现了法理上自营而商业上是平台的模式
线下实体医疗机构开互联网医院,在线下和线上同时提供医疗服务并形成闭环,这就是线上线下融合。因为都在线了有数据,再加上点数据智能。这就是我天天说的”新医疗”。
传统医疗有未来,互联网医疗也有梦想。新医疗,就是传统医疗和互联网医疗的未来与梦想。

这说的不就是前年我想的,去年我写的B2B2C,就是医院做主体,公司做工具/服务/平台。


村夫日记

自从村夫日记的文章内容开始水化,比如:

1、开始写国内医疗、医改的文章,老调重弹

2、开始写国内医药的文章,老老老调重弹,不就是发现了以药养医,原来还可以这么玩,所以开始开心的拥抱着各大外资药企,同时又天天批评着“路径依赖”。我看是路径依赖了才知道了依赖的好处,于是开始“立牌坊”。

3、天天推书,问题是这书,就是一本外国行业新闻的翻译合集,加一点吐槽?吐槽谁不会呢?

4、关于PBM的争论,讲不过道理,竟然开始人身攻击,泼脏水,谁不会呢?我不屑而已。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各位看着一乐,引发点思考也是好事。

同样是聊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医院新规:压垮原有商业模式的最后一根稻草

村夫日记认为:

市场有观点认为《新规》迫使平台公司降级为技术服务公司,未来更有价值的是原先的医疗IT公司,而非新兴的互联网医疗公司。但从本质上来说,互联网医疗在经历了数年的发展,至今没有成熟的可规模化的商业模式,其核心原因并不在政策是否开放,政策给予多少利好或利空,而是中国医疗体系自身面临的核心困境。此次《新规》的推出只是明确了其市场发展的局限性。
囿于中国的医疗体制,建构于其上的互联网医疗有着较强的路径依赖。这一路径依赖使得互联网医疗日益自我强化原有的发展逻辑,最终积重难返。

感觉这段话,怼的就是《独角兽工作室》所说的降级为技术服务公司。

但问题是,你说的“核心原因”“核心困境”“局限性”“路径依赖”“自我强化”“发展逻辑”“积重难返”……

讲了这么多年,不就是明文公告说的,“医改是个系统性问题”。

村夫日记给出的建议or解决方案是:

此次《新规》的出台主要是政府看到了医联体对基层的价值并没有显现,希望通过发展互联网的手段让大医院的资源能落到基层。虽然这么做事实上已经是政府默许了大医院的新型扩张模式,但只要能真正做强基层,政府仍认为是有价值的,能够推动病人回流基层并缓解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
当然,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政策还是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基层医疗的发展,但那是在大医院为了自身扩张的前提下。
在这样的前提下,互联网医疗的机会仍然在为大医院扩张上,因此,真正有机会的是在为医联体提供完整解决方案的商业模式,其他的那些意图依托医疗机构来发展线上服务市场是不可能获得真正发展前景的。无论是从医还是药来看,这一政策强化的是医联体内的正向循环,无法成为第三方平台可规模化的商业模式。
中国的互联网医疗要发展必须等待支付方政策的变革。《新规》的出台对互联网医疗市场划出了明确的边界,第三方平台的发展明确受限,其商业发展模式将被迫转型。

看我一年多前的观点:

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之我见(下)

H2H2C:医联体远程医疗
-目前最规范、可落地的模式,B端商业公司沦为信息化公司,洪嘉君所批驳的一种模式。论“洪嘉君:唯善学”之“伪善学”(一),但这已经是现实政策环境下的最优方案。

新医疗时代——新与旧

就我这三段话,是不是把《独角兽工作室》、《村夫日记》的观点都包括了~~

而且这是一年前的预判,一年后政策落地,容我嘚瑟下!!!

发布于 2018-09-21 00:17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在线   医疗   村夫   独角兽   商业模式   路径   政策   医院   时代   平台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