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的辛村 不凡的古村

传奇的辛村 不凡的古村

——河北辛集古村辛村和清代八世同居石牌坊


许书斋


2021年深秋的一个上午,我和朋友焦子生先生(中国画重彩写意开创者,著名画家、书法家、雕刻家)驱车出城南行,沿着公路国道通(通辽)武(武汉)线,这条公路原来是省道叫安新线(安国市至新河县),路上车辆川流不息,两旁是一望无垠、丰收在望的农作物和风景如画的田园风光。行驶约十几公里后,我们来到了一个温馨、宁静、和谐的村庄——辛村,村支书关舒强迎接了我们。辛村,说实话听名字就是一般的小村,很不起眼,更无奇特之处,但您若了解辛村的深厚历史底蕴后,您定会另眼相看,敬佩之情油然而升。下面我们就听一听平凡古村的不平凡和辛村的传奇。

传奇的辛村 不凡的古村

关舒强书记告诉我们,辛村历史悠久,有1300多人,姓尚的是大姓,还有姓关、武、刘等,属于辛集市马庄乡,2020年荣获“省级森林乡村”称号。从汉唐时就有居民生活于此,繁衍生息至今。因村中有九眼甜水井所以古称九眼井村,清时改为新村,后叫辛村。小村自古民风纯朴,人文荟萃,耕读传家,家庭和睦。至明代辛村已远近闻名,因村中在京为官和经商的人众多,素有“小北京”之美称。

传奇的辛村 不凡的古村

传说当年明朝朱棣从南京迁都北方时,首先看中了九眼井村,见这里风景优美,景色宜人,村中九眼井呈八卦之势,是非常难得的风水宝地。但夏天这里比较炎热,所以就往北行走到了天津卫。天津卫东靠大海,北有山脉,也是块风水宝地,但天津卫距离大海太近,不好防守,所以最终选中了各方面更为优秀的北京为都城。这就是至今辛村流传的“一京二卫三辛村(九眼井村)”的传说。

村中古迹遍布,村中心原来有古井九眼,中间一眼,四周八眼,按八卦的坎、震、艮、巽、离、坤、兑、乾八个部位排列,隐隐中透出一种庄重和神秘。水质清冽甘甜,一直使用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辛村人,现遗迹仍存。

传奇的辛村 不凡的古村

传奇的辛村 不凡的古村

守护古井的石狮子

全村原来最雄伟、最壮观、最重要的建筑是建于明代的尚氏祠堂和戏楼。祠堂也称家庙。它是供奉祖先、传递亲情、延续门风、聚会议事的重要场所。而戏楼(戏台)是祠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有“无(戏)台不祠”的说法。家庙正殿三间,东西配房若干。庙堂正中最上端供奉的是清光绪皇帝命令修建“八世同居”牌坊的圣旨,下面是曾湘乡相国曾国藩【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 ,宗圣曾子七十世孙。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中国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手书的“仁让垂型”木匾,再下面是尚氏先人的画像,两边的方格子内是尚氏先人的牌位。家庙和戏楼为一体式建筑,每年正月初三至初七都在戏楼唱戏,十乡八里都来看戏,天天如过庙会一样,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戏楼南面还有石碑一对分立左右,上面记载着尚氏先人及村子的介绍,现如今只看到了一个石碑座,据说石碑就埋在原位置的不远处。家庙原址现为辛村村委会。

传奇的辛村 不凡的古村

传奇的辛村 不凡的古村

家庙石碑座


辛村老北门外还有明末清初建的玉清观一座,正殿三间,有东西配殿。大殿内供奉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左右配祀中天紫微北极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南极长生大帝。后来改建成了学堂,现在是辛村小学。

传奇的辛村 不凡的古村

尚氏家庙南、九眼井北耸立着一个高大雄伟、雕花精美的石牌坊一座。石牌坊是为表彰尚氏族人尚钦周八世同居而建。清光绪七年皇上下旨在尚氏家庙前建造一座石牌坊,光绪八年开始建造,历时3年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三月建成,距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1966年邢台大地震损坏了牌坊的上部分,现在大部分基本保存较好,现为辛集市唯一保留至今的清代石牌坊。

传奇的辛村 不凡的古村

石牌坊坐北朝南而立,为四柱三门式。该牌坊为三层叠檐挑角式石雕建筑,梁坊柱间榫卯连接,顶有脊,龙首吻饰。牌坊雕有龙形花纹和走兽图案,浮雕花卉等。高约6米,宽约4米,四根立柱前后共有四对石狮子,中间的两对高大威武,两侧的两对较小。牌坊正中最上端顶部小匾额,内竖刻“圣旨”二字。南面正中下边为一横匾,刻“八世同居”四字。再下面一长行竖刻字:“ 皇清敕授修职佐郎候选、儒学训导、附贡生尚钦周人口百余同居八世。遵例 题请建坊以彰义行,光前人而风后世 。光绪七年岁次辛已,礼部谨题奉 旨依议钦此,八年春,知束鹿县事于蘅霖钦遵命建坊,十一年三月吉日立”。中间两边立柱上的对联是翰林院修撰陆润庠【陆润庠(1841 1915)字凤石,号云洒、固叟,元和(今江苏苏州)人。同治状元,任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官至太保、东阁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其书法清华朗润,意近欧、虞。然馆阁气稍重。】譔赠的“人瑞萃同居八世宗支诒燕翼,天褒邀异数千秋坊表焕龙章”。东侧门上方刻“彰善”,西侧门上方刻“扬仁”,外侧两边立柱上的对联是监察御史贺尔昌譔赠的“旌其门闾增瑞彩,表厥宅里树风声”。

传奇的辛村 不凡的古村

传奇的辛村 不凡的古村

传奇的辛村 不凡的古村

传奇的辛村 不凡的古村

传奇的辛村 不凡的古村

石牌坊北面正中最上端顶部小匾额,内竖刻“圣旨”二字。北面正中下边是“一门雍穆”四个大家,再下面是“皇清敕授,武德佐骑尉候选,武痒生尚钦张与从堂弟尚钦周,七世同居,和睦无间洵为孝弟之门,宜沐旌扬之典,光绪四年岁次戊寅仲秋六日,知束鹿县事马瑞辰于孟冬,蒙直隶总督中堂李恭疏具题请旨”。中间两边立柱上的对联是翰林院编修吴树梅譔赠的“冀北垂典型雍和济美宗枝茂,畿南树坊表忍让扬庥奕叶芳”。西侧门上方刻“国恩”,东侧门上方刻“家庆”,外侧两边立柱上的对联是郏县知县金正春撰赠的“名留国史恩无既,善积家庭庆有余”。

传奇的辛村 不凡的古村

圣旨、牌坊、木匾为什么会在辛村呢?又有怎样的传奇故事?

清代初期,尚朝阳,太学生,无子,胞兄尚朝椿有二儿子,长子尚论次子尚友,朝阳遂以朝椿之次子尚友为子,兄弟各自分家过日子。朝椿是秀才,自朝椿没后,尚论家道式微,生活艰难。朝阳专务农事,日子越过越富裕。于是尚友对父亲朝阳说,愿与兄尚论合家过。朝阳曰:“吾久有此心,不料尔之先获也。”遂许之。尚论坚决推让不合家,弗得辞,最后两家又合了起来。从此友与论敬爱相依,皓首无异言。至咸丰末年,尚家合家已历八世,主事者是附贡生尚钦周(字希濂,孝友,善治家,智量绝人,待人接物慨慷大方,懂得以柔胜刚之道,知明处当巨细无遗,年七十六卒。清同治年间束鹿知县宋陈寿专门著《尚氏八世同居记》记载其事迹。)先是家世中落,钦周恢复前业。内外百余人,毫无间言,春风和气蔼如也。同治元年(1862年),土寇、流贼、土匪相继侵袭束鹿县,其间血流殷地,骨暴黄沙。城南一路,马迹殆遍。钦周豫将眷属移居县城内,又遣仆马接救邻里老幼入城。艰饮食者,咸周恤焉。四月贼退,同治二年(1863年)五月,董事人尚钦周聚里人议曰:“贼往来无定,避难在外非良策,吾欲筑寨护村。一切费用,皆予任之,诸君助力已耳。”众人说“善。”虽然寨墙的建筑费用很高,由于富者出财,贫者出力,筑土成垒,掘沟成濠。未逾月而工竣,寨墙有的地方是青砖砌墙,有的是用土夯实筑成的,有的是两种方法相结合。寨墙周长六百丈(清朝一丈等于3.2米),寨墙高一丈二尺,底宽二丈五尺,顶宽一丈,女儿墙高五尺,厚二尺五寸,护寨沟深二丈,宽二丈。南北二座寨门。同治七年(1868年)春,流贼又自县西南直趋滹沱,附近数十村入寨避难。钦周设法防御,无栖止者居之,无钱粟者给之,不能举火者,又施粥食之,而绝无德色。同治七年夏寨墙外复开重沟一道,宽深均二丈。通过建立寨墙和加强防卫,保障了一方的平安。

直隶总督曾文正公国藩延访乡贤,闻听尚钦周义行之事及已历八世合爨(cuan)过日子,内外家口百余人祥和敦睦,特邀尚钦周在保定礼贤馆居住,询问时事,并手书“仁让垂型”四个大字以优异之,欲留直隶署聘为总督顾问,钦周以家事纷繁为由推辞回乡。后来,直隶总督李鸿章将尚钦周的义行上奏光绪皇帝,天子听后很高兴,并表扬了尚钦周,以一门雍穆闻于朝,准许建牌坊以彰义行。

传奇的辛村 不凡的古村

听完关舒强书记讲的辛村传奇故事,我们漫步行走在古村里,鸡犬相闻,土鸡时而扑扇着翅膀相互追逐,时而自顾自觅食;村中的狗摇晃着尾巴,友善地望着我们;野鸭伸长了脖子叫,似乎在比赛谁的声音更响亮,间或拍打下翅膀,又像是欢迎我们的到来,好一派其乐融融的乡村风情画!古村辛村之行获义匪浅,平凡中见和谐,平凡中见美德,平凡中见真情,平凡中见伟大。希望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继续发扬光大。


资料来源《束鹿县志》


2021年10月于云涛斋


附:《尚氏八世同居记》

尚氏八世同居记


宋陈寿(清同治年束鹿知县)

余阅县志,载辛村尚论、尚友兄弟二人让产合爨(cuan)事,心窃慕之。询其子孙何状,佥云:“其家自国初同居以来,已历八世,上下数百人,毫无间言,门迎春满融融如也。”曾湘乡相国曾以“仁让垂型”四字旌之,愈欣羡而不已。以为和气致祥,敦睦可风,固近时所罕见者,彼独何为而能致此?夫一家之所以不能久合者,以不和耳。和则合,悖则离,情也。而其所以不和者,以不让耳。让则和,争则悖,尤情也。然其间视主家政者之公与私为断,主之者秉公则相让而和,而众可合;主之者徇私则相争而悖,而众必离。然则尚氏其能秉公而不徇私乎?不然彼独何为而能致此?

他日,尚氏钦周、钦张昆仲因公至室,余籍徇其家政,且问其所以致此之由。即应曰:“无他术也,率由旧章,均于划一而已。吾家自先世遗田数百亩,择众中之长而贤者司其出纳,以其赢余扩而充之。计一岁之食用沛然有余而无穷,于是立祭祀之田若干亩,凡宗祠之享尊,祖墓之拜扫,皆出焉,无丰减之杀也,而祭礼一矣;立婚嫁之田若干亩,凡男及时而娶,女及时而嫁,皆出焉,无多寡之数也,而婚礼一矣;立丧葬之田若干亩,凡衣衾棺椁之用,邱陇坟茔之费,皆出焉,无厚薄之等也,而丧礼一矣;而又设有义学之田,分为二等,自七岁以上者蒙师训之,十五以上者经师训之,三年后视其材可读则读,否则令其迁业焉,不任其游惰也;又设有恤寡之田,分二等,二十以内者加倍与之,三十以内者减半与之,三年后视其志愿守则守,否则听其他适焉,不加以勉强也。一家之中,士农工商各守职业,力所入者皆归众而毋敢自藏。一日之中,老幼妇女各勤绩纺,力所入者,亦归众而毋或私蓄。毋许置妾,五十余无子者继之,恐开宠间之衅也;毋许买爵,读书出仕者贵之,恐启浮靡之渐也。此先代之成规,大略如此。至家庭琐事,亦有一成不易者。食则蔬菜,朔望一贰荤焉。侍长者食毕,然后分班举箸也。衣则粗布,庆贺一帛焉。俟长者礼毕,然后序次登堂也。宾客视新旧有一定之款洽焉。戚族视亲疏有一定之周恤焉。间有奢侈无度者,众相与嫉之,则惴惴然有畏心;间有颓惰自废者,众相与笑之,则赧赧然有愧心。束闺门必肃,毋许有喧哗嘻嗃之声;督子弟必严,毋许有游览放旷之习。此皆先世所留贻者,百余年来循而行之,毋或越也。岁月既久,群相安焉,如是而已。”


余闻之,矍然起曰:“此圣人所谓富而好礼者也,乃竟于今见之乎?盖有礼则秩然不紊,秩然不紊则家政严;有礼则蔼然可亲,蔼然可亲则家道睦。又安有所谓不让不和者哉?遵斯道也,虽至十世百世可也。子其守是勿坠,张公艺九世同居不得专美于前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光绪   牌坊   义行   戏楼   同治   祠堂   圣旨   朝阳   立柱   总督   不凡   传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