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坚决不去两个博物馆,一个在俄罗斯,一个在乌克兰

前言:

二战德国的鹰徽雕塑,你在电影上肯定是看到过的吧?

毕竟最牛的那一个鹰徽雕塑,当年可是立在德国的柏林,而且是立在国会大厦的顶端;所以二战题材的宏大电影场景,基本上都得给它一个镜头。

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想看这个雕塑真品的话,现在还能看得到。

德国人坚决不去两个博物馆,一个在俄罗斯,一个在乌克兰

1,

在展开本文以及我的旅行见闻之前,你首先要搞清楚三个背景知识。

其一:虽然美国利用战后自己的舆论宣传霸权,表达了美军的各种英勇,以及拍摄了诸多二战题材的电影;但真正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二战时的整个欧洲战场,苏联才是对抗纳粹德国的顶梁柱。

其二:为什么苏联以及现在的俄罗斯,把5月9号定为“胜利日”?

因为是苏联红军攻克的柏林,因为是苏联旗手伊斯梅洛夫,将苏联红旗插上了德国国会大厦的屋顶。

因为在1945年5月9日,德军统帅部代表凯特尔元帅,在柏林签署了向苏军和盟国远征军的无条件投降书。

德国人坚决不去两个博物馆,一个在俄罗斯,一个在乌克兰

德国人坚决不去两个博物馆,一个在俄罗斯,一个在乌克兰

其三,纳粹德国当然给人类带来了一场浩劫,你可以说它邪恶,但不能说它就各种无能。

军事层面就不展开了;咱们单说纳粹德国不但特别重视宣传,而且还特别重视宣传道具和场景的仪式感。

比如说抛开战争的立场和是否正义不谈,单纯从服装设计的角度来看二战时各国的军装,德国军装完全可以轻松夺冠。

这还不算完,二战德国的徽章、勋章、旗帜、雕塑,无一不是经过了严格推敲和认真设计,其效果和仪式感也都大大领先于当时各国。

这还不算完,二战德国的阅兵式、元首的演讲,以及拍摄之后剪辑出来的宣传片和纪录片,都能以宏大的场面和极具视觉冲击力、情绪煽动力的震撼画面,让当时的德国观众热血澎湃、充满激情;也让纳粹的宣传效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德国人坚决不去两个博物馆,一个在俄罗斯,一个在乌克兰

这其中的代表作就是《意志的胜利》——这部记录片的背景是百万德国人参加的纽伦堡大会,出自才华横溢的德国女导演雷芬斯塔尔之手。

为了拍摄出宏大场面的最佳效果,雷芬斯塔尔动用了几十台摄影机同时多角度拍摄,一方面用最佳的画面来表现希特勒、戈林、戈培尔等人,另一方面也完美记载了当时的宏大场景。

雷芬斯塔尔对电影的节奏与动感的表现,把握得恰到好处,使这部电影在视觉表现上酣畅淋漓、耳目一新;旋律、节奏、动感之间的衔接和转化,几乎达到天衣无缝的地步。

这部电影被公认为是电影拍摄手段和技术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把纯粹的宣传片提高到罕见的艺术高度。

以至于战后清算出现了这么一幕——盟军一边把希特勒的座上宾、为二战德国服务的女导演雷芬斯塔尔拘捕了7次审判了3次;一边又暗戳戳极其认真地模仿她的拍摄手法。

以至于它至今仍是部分电影学院纯技术领域的参考教材。

德国人坚决不去两个博物馆,一个在俄罗斯,一个在乌克兰

2,

了解完上面的三个历史知识,不知道你是否想过下面这个问题。

纳粹德国的这些个徽章、勋章、旗帜、雕塑,当时是极具仪式感的;如果它变成了战利品,再被人家给陈列出来,岂不是同样具备超强的仪式感,而且还是反向的?

比如说把德国当年的铁十字勋章这么铺上几柜子,展示给你看?

德国人坚决不去两个博物馆,一个在俄罗斯,一个在乌克兰

比如说把纳粹德国的各种旗帜铺到参观路线的走道上——虽然还隔着钢化玻璃,但是不是也有一种被“随意践踏”的感觉?

有没有觉得这个展陈设计,配上当年德国物件的仪式感设计,二者叠加之后的效果,不但让参观者瞬间心领神会,而且还有翻倍的刺激感?

德国人坚决不去两个博物馆,一个在俄罗斯,一个在乌克兰

比如说文章开头提到的鹰徽雕塑——下图这个可是货真价实的原件,是当年苏军从国会大厦上揪下来之后,再给扛回来的;它被放在玻璃柜子的下面,柜子的上面是镰刀斧头旗。

这个设计追求的也是刻意的仪式感——让你瞬间就想到了苏军攻克柏林有没有?瞬间就想到了苏军士兵当年插旗子的那一幕有没有?

然后,你有没有觉得这个玩法,羞辱感很强呢?

我是说,对德国人而言。

德国人坚决不去两个博物馆,一个在俄罗斯,一个在乌克兰

好吧,如果你去俄罗斯旅行,不想错过以上场景的话,那就拿个小本本记住这个名字:莫斯科中央武装力量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的室内外,还陈列了大量二战时苏军缴获的武器,以及苏联红军参战的各种武器。当然,那是军迷们的频道,不是老非的频道。

对了,莫斯科的这个博物馆还特别贴心——不但可以随意拍照,还给你提供中文讲解器呢!

现在你可以做个假设——你跟德国人说:我掏钱请你去看这个博物馆,你觉得他会跟你去吗?

哈哈,要说这个博物馆呢,面对历史一点都不缺德;而且德国是主角呀,所以实际场景也没法“缺德”。

但实在是太“辱德”了。

德国人坚决不去两个博物馆,一个在俄罗斯,一个在乌克兰

德国人坚决不去两个博物馆,一个在俄罗斯,一个在乌克兰

如果从二战的历史中拔出来的话,就需要顺便说这么一句:博物馆内还有这么一张照片。

这是普京当年自己开着战斗机,亲自上手跑去揍车臣的分裂武装。

德国人坚决不去两个博物馆,一个在俄罗斯,一个在乌克兰

3,

虽然乌克兰跟俄罗斯现在闹得不可开交,随时都有擦枪干仗的可能;但在建个博物馆一起“辱德”这件事上,当年可是高度一致的。

所以,如果你去乌克兰旅行的话,可以去乌克兰首都的基辅国立卫国战争博物馆参观一下。

德国人坚决不去两个博物馆,一个在俄罗斯,一个在乌克兰

为啥说乌克兰基辅的这个博物馆,跟俄罗斯莫斯科的那个博物馆,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你看啊,这里也陈列着一个二战德国的鹰徽雕塑。

不过这个是原尺寸的仿品,毕竟当年德国国会大厦上的真品只有一个,肯定是曾经的老大优先使用啊。

德国人坚决不去两个博物馆,一个在俄罗斯,一个在乌克兰

至于博物馆里面接下来的画风,基本上就没啥区别了。

铁十字勋章不但也摆上几柜子,而且还拼成一个铁十字——这叫做用自己的仪式感配上人家的仪式感,哈哈!

室内外的武器展示,也跟莫斯科中央武装力量博物馆的一样,既有缴获对方的武器,也有乌克兰参战方面军的武器。

同样可以随意拍照。

其实我觉得吧,这两个博物馆都不是“允许拍照”,而是“欢迎拍照”。

德国人坚决不去两个博物馆,一个在俄罗斯,一个在乌克兰

4,

请允许我跑个台——如果你说咱们中国同类博物馆的展陈设计没这么到位的话,我表示赞同;但你要说咱们有多“善良”,那我就不赞同了。

很多人说北京的军事博物馆,其镇馆之宝是:西汉的铜鎏金弩机,北洋水师的镇远舰铁锚,叶挺将军的指挥刀,三八式步枪、解放军的第一辆坦克……

我赞同,但我还有自己心目中的镇馆之宝。

一个是苏联545号T—62坦克——你知道,它是我们从珍宝岛的江面下强行打捞出来的战利品。

一个是美军的“北极熊团旗”——你知道,它来自当年的朝鲜战场;整团覆灭、军旗被缴、团长被毙,是美军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事。

我倒是觉得,我们该学学莫斯科和基辅那两个博物馆的“不善良”。

德国人坚决不去两个博物馆,一个在俄罗斯,一个在乌克兰

结语:

一般来说,参观博物馆的人,大多数情况是表情认真和宁静的。

可我在莫斯科中央武装力量博物馆参观时,就老是忍不住想乐。

另外,咱们别把自己的旅行过于简单化,简单到“上车睡觉、下车撒尿、排队拍照”,那可真是“回家一问,啥都不知道”。

那样会错过诸多的精彩,明明你千里迢迢都已经摸到了精彩的门口。

那样的旅行,即便跟别人花的是同样的钱,我觉得你也亏大了。

很多去俄罗斯旅行的人,都会错过莫斯科中央武装力量博物馆,有的甚至还会错过莫斯科的新圣女公墓……

可这些,也都是超级精彩的目的地啊!



奉上两个自己原创的延伸阅读,有助于在俄罗斯的深度旅行:

其一,莫斯科的新圣女公墓。

站在赫鲁晓夫和叶利钦的墓碑前,我家老爷子的态度差别很大

其二,俄罗斯的圣彼得堡——俄罗斯最美的人文及旅游城市。

圣彼得堡:玩3天以为什么都知道,住3年发现什么都不知道


#旅行# #历史# #带你走遍全世界#

关注@老非2020 ,分享旅行。

文字原创;未经本人允许拒绝任何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乌克兰   俄罗斯   基辅   博物馆   莫斯科   苏联   德国   德国人   仪式   当年   两个   旅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