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游记随笔

圆明园游记随笔

圆明园游记随笔圆明园游记随笔

大概是二零一五年吧,作为一名初中生第一次来到这里参加活动。虽然已经过了五年之久,却依然清晰记得当时眼前的情景:当时下着淅沥沥的小雨,师生一同撑伞来到大水法旁的一片空地。我环顾四周,到处是散落在被雨水浸湿的泥土上的大石块;但即使它们东倒西歪、凌乱不堪的样子,却依然能从它们的高度以及混杂着凌乱伤痕的雕刻中感受到一份与众不同。在这残垣断壁中曾经历过的那段赤红色的过往,算得上是书空咄咄了。

在那之前我曾以为这次会是一场充满欢乐的活动,但当我走进园内踏在那片土地上的那一刻,谈不上悲伤,但也为之震撼。而这份震撼中,夹杂着很多复杂的情绪。说不上来具体哪一种情绪,只觉得心口有些堵得慌,脑海中浮现出课文所提到的场景。与此同时,想起《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中开头铿锵有力的第一句话——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时,我才真真正正理解“不可估量的损失”。

时隔多年再次回到这个老地方,更像是故人重逢,其中却又不乏一丝陌生感。

当我再次站在大水法面前时,眼前的景象让我有些震惊。完全颠覆了印象中那个没有几根咋杂草光秃秃的荒土地上零散着的大块石头的情景;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个将我们与历史的长河远远隔开,而那悲伤的故事也逐渐消失在时间的茫茫大海中。此时此刻,满眼的翠绿仿佛在慢慢将悲伤深藏,埋进心底。

圆明园游记随笔圆明园游记随笔圆明园游记随笔

修正规矩的灌木,搭起的木板游览区域,茂盛的草丛,无一不体现着时代的变迁、国家的复兴和人们对未来发展充满活力的坚定的内心。那是一股神秘的力量,而这种独一无二的力量来自于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圆明园游记随笔圆明园游记随笔

2019年,圆明园古莲子“穿越重生”:休眠多年的古莲子相较于普通莲子成活率更低、培育难度更大。历经几个阶段,最终在圆明园重绽芬芳。或许在到访的游客眼中与普通莲花没有什么差别,可于圆明园来说意义非凡。

圆明园游记随笔圆明园游记随笔圆明园游记随笔

现在,这里更像是人们家门口的最常去溜达的公园,似乎这个称呼比“皇家园林”更能拉近之间的距离。

而我,来到此处或许不会再有那么多的悲愤;渐渐地这种情绪悄无声息地产生了变化,更多地只是轻叹一声:可惜。我找到一处僻静之地,静静望着微风吹拂过平静的湖面,泛起层层涟漪。我不禁想,凌乱散落的石块是否与身边的草儿诉说过它们的故事;荒凉的土地会不会因为越来越多游人的到访而不再寂寞;古莲子的发现到再次盛开是否早已注定... ...

圆明园游记随笔

这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即使曾有过那样的经历,却也终究再次恢复平静。但也因为我们的出现,让这个地方不再神秘。

不知为何会写下这些,但这些来自心底的真情流露。

不再怨恨、不再悲伤,就只是走在这园中,慢慢走着,慢慢走着... ...

圆明园游记随笔圆明园游记随笔

如今,这里接纳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是拉近国与国之间的距离。所到之处,他们也会将目光停留,也会惋惜,也会感叹。

但我想,这样的场景是美好的,是我们所期待的。我们要将中国的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真实的历史、真正的中国。

圆明园官微征稿活动自举办至今,陆续收到了很多朋友的优秀稿件。感谢朋友们对圆明园的关爱,我们将会用心对待每一篇稿件,把更多更好的文章分享给大家。

投稿邮箱地址:ymyxck_gw@163.com(标题请注明:圆明园官微投稿。并标注作者联系方式,请所有投稿者“保证稿件均为原创,且为微信公众号首发”,谢绝一稿多投。)

[作者]

颜 畅

[编辑]

李 卓 阳

圆明园游记随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圆明园   不可估量   莲子   石块   凌乱   稿件   游记   随笔   悲伤   情绪   损失   距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