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舞向海之探幽——你知道为何鹤舞向海吗?

鹤舞向海,不知倾倒了多少文人游客,也不知震撼了多少专家学者,更不知……。多么原始优美的生态景观,多么和谐共生的文明诗篇,多么天人合一的大美画卷。大凡到此一游的无不从心底发出如此赞叹!

壮美胜景易于耳熟能详,而幽深奥秘则难以烂熟于心。请问朋友:你知道为何鹤舞向海吗?你知道鹤舞向海背后的故事吗?你知道鹤舞向海的美丽实质吗?让我们一起荡起双桨,在生物多样性的汪洋里对鹤舞向海探幽索胜吧。

鹤舞向海之探幽——你知道为何鹤舞向海吗?

鹤类是典型的富有特色的湿地鸟类,是野生动物保护的旗舰物种。特别是丹顶鹤(别名仙鹤、红冠鹤)体型硕大、鸣声高亢、舞姿优美,是吉祥、幸福、长寿的象征,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鹤类对生存环境变化十分敏感,被称为湿地指示性物种。

鹤舞向海具有天然的生态底蕴和朴素的人文底蕴,充分彰显了生态文明支撑体系的磅礴力量。可以说鹤舞向海是生态文明的美丽缩影,是天人合一的时代结晶。从鹤舞向海优美画卷中可以亲切触摸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美好内涵和天人合一的时代特色。

《辞海》解释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中对天人关系的一种观点”。强调“天道”和“人道”或“自然”和“人为”的合一。《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易经》则强调天“始万物”,地“生万物”,人“成万物”。天、地、人互相对应,相互联系,各有其道;是一种内在的生成关系和实现原则。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则,人之道是实现原则,二者缺一不可。荀子《天论》云:“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自然的生成条件,更需要人为的实现条件。而且人为条件是决定因素,占主导地位,关系着自然之道的荣辱兴衰。

鹤舞向海体现了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中所蕴含的整体意识、和谐精神、平等价值观和生态理念。鹤舞向海的质朴绝美名气绝非偶然,她是天人合一的硕果必然。天然原始、区位优势,是天时地利。设置机构、乡亲自觉、政通民乐、游客络绎不绝,就是人和。向海确实不同凡响,具有地绝、水绝、物绝、景绝、名绝的鲜明特色。这“五绝”浑然一体,谱写了生物生命共同体的向海乐章。

向海古称香海,源于香海寺香烟成海。古刹毁于战火,香烟离散,遂为向海。“向”与“香”谐音,文脉相承,赋予新意;“向”和“像”又是同音。向海既是草原众生对遥远大海的心灵向往,又是乡亲自信家园湖泊堪比大海的骄傲自豪。

鹤舞向海之探幽——你知道为何鹤舞向海吗?

1981设立的向海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评为《具有国际意义的A 级自然保护区》而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册》,1993 年被纳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2005年国家邮政局发行一套《向海自然保护区》特种邮票。2016年中央电视台拍摄《家在向海》专题片。

向海,名扬古今,蜚声海外。传说成吉思汗、康乾大帝曾巡游向海并赞誉有加。乾隆皇帝还曾在向海御笔题写“云飞鹤舞,绿野仙踪;福兴圣地,瑞鼓祥钟”碑文。向海国家AAAA级、国际AAA级自然保护区,荷兰亲王贝恩哈德赞之“人间仙境”,国际鹤累基金会主席乔治阿其博先生考察后说:“我到过世界上50多个国家的自然保护区,象向海这样完好的自然景观、原始的生态环境、多样性的湿地生物,全球也不多了,这不仅是中国的一块宝地,也是世界的一块宝地。”向海名誉,独一无二,为第一绝。

地位地势,天下无双,是第二绝。向海自然保护区处于北纬44 55′-45 09′,东经122 05′-122 31′。南北最长 45 公里,东西最宽 42 公里,幅员1054.67平方公里。

向海是天地宠儿,地造天成。大兴安岭内蒙古褶皱带与松辽平原沉降带的过渡区,构造沉降出现洼地,形成了向海大面积湿地分布区。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条件,造就了向海特有的草原、湖泊、沼泽、沙丘、榆林、灌丛交错相间,多种生物类型相互渗透的生态自然景观。向海湿地亚洲第一、世界第四。

鹤舞向海之探幽——你知道为何鹤舞向海吗?

向海水绝,绝无公害,绝无污染。区内有三条大河横贯。南有霍林河贯穿东西,中有额穆泰河流进湿地,北引洮儿河水注入水库。三大水系交汇贯通,形成向海水库和兴隆山水库两个大面积的芦苇沼泽区,以及大肚泡、付老文泡等22个大型泡沼和上百个小型自然泡沼。向海三大水系都来源人烟稀少地区,径流洁净,进入雨水也无公害、无污染。这是原始生物多样性的核心保障,水是向海自然保护区的命脉。

向海物绝,木贵禽珍,绝无仅有。向海保护区原生态环境、星罗棋布沼泽湿地,是草木鱼禽繁衍生息的理想天堂。区内有595种植物、293种鸟类,其中“湿地指示物种”鹤类就有6种。一类保护珍禽丹顶鹤全球仅有1500多只,向海就有60多只。

植物界“熊猫”蒙古黄榆是稀世珍宝。向海蒙古黄榆天然次生林,约50平方公里,亚洲最大。蒙古黄榆是干旱地区沙丘岗地特有的、亚洲稀有的树种,可与胡杨媲美。向海已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地和科研教学基地,国内外专家学者每年都来此考察交流。

向海景绝,四季景观,独具风光。完好的自然景观、原始的生态环境、多样性的湿地生物,构成了向海独特景观。30多个自然景点各有千秋,珠联璧合,交相成趣,四季可观。仙姿神韵的丹顶鹤,风骨坚毅的蒙古黄榆;波光粼粼的湖泊沼泽,碧海连天的草原苇塘;珍禽孵化的细腻,原始冬捕的粗犷……沐浴自然,返璞归真;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鹤舞向海之探幽——你知道为何鹤舞向海吗?

春闻:野杏百里花香,雁鹤排空归来。夏赏:湖波潋滟,蒲苇绿浪,水草丰美,鱼欢鸟翔;原野葱郁,榆林滴翠,渔歌牧曲,花木清香。秋游:芦花雪浪,湖天金风;候鸟南飞,黄榆送雁。冬览:黄榆傲雪,冰湖玉颜;火热冬捕,渔火灿烂。

鹤舞向海不仅得益于天地的自然造化,更得益于大爱的人为保护。向海自然保护区是内陆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以其湿地多样性景观和动植物种群多样性闻名。然而在1998年后,连续多年的干旱使得向海湿地内泡沼陆续干枯,草原不断退化。到2011年,湿地面积从3.6万公顷锐减到0.36万公顷,减幅达到90%,许多动植物在向海面临消失。2012年起,吉林省启动“河湖连通”工程,通过渠道将河流与水库、泡沼打通,有序利用雨洪资源进行补水,及时抢救了濒临灭绝的向海湿地。与此同时,全面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工程。反映望海村退耕还湖、植树造林,禁止乱砍盗伐、狩猎野生动物的央视热播电视剧《永远的田野》,以及2014年8月21日焦点访谈以《保护生态守护家园》为主题,叙述的老盖头弃猎从渔故事,从不同侧面歌颂了当地村民转变观念,牺牲小我,保护湿地家园的奉献精神和大爱情怀。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向海湿地从十年前极度萎缩,经过几年加大力度的修复,到湿地功能有效恢复、再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画卷。

鹤舞向海之探幽——你知道为何鹤舞向海吗?

悠然间,恍惚在美丽画卷中飞出一排丹顶鹤,引领着探幽方舟仰望昆明上空。联合国COP15大会“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主题横幅,十分醒目、熠熠生辉,似乎在忠告世人……。转瞬鹤舞向海的真谛宛若醍醐灌顶,令人茅塞顿开:保护鹤类及其栖息地,不就是保护巨大的无形资产吗?不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村吗?不就是保护美好家园的美丽明天吗?


鹤舞向海之探幽——你知道为何鹤舞向海吗?

《咱们村》文学平台作者简介

魏安民,吉林通榆人,1954年出生,中共党员,军队退休军官。1972年12月入伍,历任连队战士,营部书记,师政治部组织科干事、副科长、科长,团政治处主任,旅政治部副主任,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人武部政委等职。在吉林省军区政治部退休后回聘于司令部史志办。期间,先后主编《吉林省军区年鉴》,为老首长撰写回忆文章、代笔编著《吉林边防史》;并在报刊、解放军政治工作网发表诗词、论文、通讯和报告文学。2008年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诗集《兵心如歌》。继而在杂志、网络发表诗歌、散文、词赋等作品。现为东方诗人协会会员、东方兰亭诗社会员、桑榆文学社会员。

编辑:侯秀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蒙古   丹顶鹤   吉林   画卷   自然保护区   湿地   天人   原始   生态   自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