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联)诞生了。虽然1991年12月26日苏联完全解体,当年苏联的主体剩下了今天的俄罗斯,但是我们这一代人是在苏联小说、歌曲、绘画、诗歌等的影响下长大的,都有苏联情结,因此去苏联走一趟成了我们平生的夙愿。2007年7月终于开始了“金色俄罗斯”之旅。

入住当年莫斯科的奥运村,窗外一大片树林。在首都莫斯科绿化居然有这样好。旅馆房间里面没有开水供应(没有热水壶),问服务员才知道她们都不会英语。后来发现在莫斯科居然见不到任何英文,这就是俄罗斯的“文化自信”!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当年的奥运村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红场位于俄罗斯的莫斯科市区,其知名度可以与中国的天安门广场媲美,面积9.1万平方米,大约只有天安门广场的1/5。地面全部由条石铺成,显得古老而神圣。1941年11月7日,在德国法西斯百万大军的围困下,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军队在红场上举行了震惊世界的大阅兵,阅兵后受检阅的军队直接奔赴前线,抗击侵略者,极大地鼓舞了苏联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红场从此成为世界著名的广场之一。1990年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与红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红场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红场周围有很多著名的建筑物。南面是以九个形态和颜色各异的洋葱头教堂顶闻名于世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东正教)。瓦西里升天大教堂前面是民族英雄米宁和波扎尔斯基雕像。教堂前是一个圆形的平台,俗称断头台,是当年向群众说教和宣读沙皇命令的地方,同时也是行极刑的地方。红场西侧是著名的列宁墓,由红色花岗石和黑色长石建成。瞻仰列宁遗容的群众排成长队。列宁的遗体安放在水晶棺中,身上覆盖着前苏联的国旗。80多年了,遗体仍保存很好,清晰而安详。出了列宁墓,见到后面与克里姆林宫红墙之间有几块雕刻着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捷尔任斯基等前苏联领导人名字的墓碑。据说斯大林的遗体最初也在列宁墓里,1962年10月31日被赫鲁晓夫移出列宁墓火化后,葬在列宁墓的后面。红场的东侧是建于1893年的吉姆百货商场,现在已成为世界知名的十大百货商店之一。红场的北面是建于1873年的历史博物馆,红砖白顶,也是莫斯科的标志性建筑。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瓦西里升天大教堂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列宁墓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瞻仰列宁墓的群众队伍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红场上的吉姆百货商场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莫斯科历史博物馆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莫斯科历史博物馆

莫斯科的城市道路零公里标志。原点位于红场北侧小门附近,原点标记由铜皮制作,紧贴着地面,原点四周外环铜皮上刻着十二属相。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红场附近莫斯科市的中心地标

莫斯科的无名烈士墓位于红场西北侧克里姆林宫红墙外的亚历山大花园里。它建成于1967年伟大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前夕,为纪念在伟大卫国战争中牺牲的无名烈士。在烈士墓平台的战旗上摆放着士兵头盔和桂枝,一颗铜制五星的中央燃烧着象征光荣的长明火。每天从早晨8点至晚上8点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卫戍部队总统团的军人们在长明火旁站岗值班,每隔一个小时换一次岗。这就是俄罗斯妇孺皆知的“全国第一岗”。无名烈士墓花岗岩平台上刻着这样的字句:“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许多国外的政要访问俄罗斯都会来这里敬献花圈。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亚历山大花园

克里姆林宫是俄罗斯的一组建筑群,位于莫斯科心脏地带,紧邻红场和莫斯科河,是俄罗斯国家的象征、总统府所在地,曾是俄罗斯沙皇的居所之一。“克里姆林”在俄语中意为“内城”。围墙长2235米,厚6米,高14米,围墙上有塔楼18座,参差错落地分布在三角形宫墙上,5座最大的城门塔楼和箭楼装上了红宝石五角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克里姆林宫红星。克里姆林宫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的美誉。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远眺克里姆林宫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俄罗斯政府办公楼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克里姆林宫大礼堂处在克里姆林宫建筑群的中心位置,始建于1960年初,1961年10月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有6000个座位,是莫斯科乃至俄罗斯最壮观的大礼堂。这座白色乌拉尔大理石和玻璃结构的恢宏建筑,凝聚了现代建筑的特点和俄罗斯传统建筑风格。据说,1956年2月24日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会议上做全盘否定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就是在这个大礼堂的前身宣读的。中共中央一方面采取维护斯大林的立场,另一方面开启了反对苏联修正主义的斗争。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克里姆林宫大会堂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伊万大帝钟楼

圣母升天大教堂是典型的俄罗斯东正教教堂,在建筑的布局上,与罗马天主教有极大的差异:罗马天主教堂通常只有一个圆顶,但俄罗斯东正教堂却有5个圆顶。1547年到1896年,历届沙皇都在这里举行加冕仪式,同时该教堂也是俄罗斯东正教会的所在地。东正教是俄罗斯最主要的宗教。1917年俄国革命后,圣母升天大教堂变为了博物馆。1990年这个教堂恢复了以前的东正教活动。我们进去参观时,一个唱诗班的男声小组唱正好在那里表演,歌声美妙极了,那种和声估计只有西方人才能有。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圣母升天大教堂

这门炮王造于1586年,重40吨,炮口的直径达0.92米,可容下三人同时爬进。炮前陈列有四个堆在一起的炮弹,每个重为两吨。炮架上铸有精美的浮雕,其中有沙皇费多尔像。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钟王高5.87米,直径5.9米,重约200吨,于1735年11月20日铸成,号称世界第一大钟。钟壁上铸有精美的塑像和图饰,如沙皇阿列克谢与皇后安娜的像,还有五幅神像。但它铸成后敲第一下时就出现了裂痕。《美国百科全书》称它为“世界上从未敲响的钟”。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莫斯科的阿尔巴特街(Arbat Street)是莫斯科市中心的一条著名步行街,起源于15世纪,约1公里长,紧邻莫斯科河,是莫斯科市现存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在这里俄罗斯风情非常浓郁,俄罗斯人称之为“莫斯科的精灵”。在方砖铺成的街道两侧,既有古色古香的老店,也有时尚的咖啡店、服装店、精致的礼品店等。许多民间画家在这里摆摊为人画像,民间艺人跳着俄罗斯的民族舞蹈,连“普京”也出来站台挣钱。一队游人载歌载舞从我们面前走过,我也被他们热情邀请加入队伍。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俄罗斯著名诗人普希金的妻子塑像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普希金夫妇塑像

俄罗斯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中国古代类似,俄罗斯的宫廷斗争也是错综复杂、血腥残忍。下面的历史典故,均摘自网络。

1600年前后,俄国开始了延续了300年的罗曼诺夫朝。其中,米哈依一世活到五十岁,在位三十几年。在他之后,长子阿列克赛继位,是为阿列克赛一世,也活了近五十岁,统治俄国三十多年。他先后有三个儿子继位,即费多尔三世、伊万五世和彼得一世。费多尔三世病逝之后,他的两个弟弟五儿子伊万(体弱多病)和六儿子彼得,先后继位为沙王,是为伊万五世和彼得一世,不过,他们当时都还年幼,其姐姐、也就是阿列克赛一世的四女儿索菲娅摄政。为了篡夺王位,她将其弟彼得一世软禁在莫斯科近郊的皇村。1689年,成年的彼得在贵族们的支持下,发动政变,推翻并生擒索菲娅,夺得大权,并逼迫她成为修女,拘禁在新圣女修道院。彼得一世厉行改革,全力西化,使俄国从蒙古式国家变为欧式国家,实力突飞猛进。1721年,彼得一世称帝(常称彼得大帝),沙俄王国升级为俄罗斯帝国。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莫斯科近郊的皇村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彼得一世被软禁的住所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新圣女修道院

1935年苏联政府正式开通莫斯科地铁。地铁考虑了战时的防护要求,深入地下50米,可供400余万居民疏散之用。地铁站每个车站都由国内著名建筑师设计,各有其独特风格,建筑格局也各不相同,多用五颜六色的大理石、花岗岩、陶瓷和五彩玻璃镶嵌出各种浮雕、雕刻和壁画装饰,照明灯具十分别致,好像富丽堂皇的宫殿,享有“地下艺术殿堂”之美称。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莫斯科地铁站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在莫斯科郊外有一个新圣女公墓,埋葬了俄罗斯民族历代的精英和著名人物。新圣女公墓饱含着浓厚的文化韵味,墓主的灵魂与墓碑的艺术巧妙结合,形成了特有的俄罗斯墓园文化。新圣女公墓陈列着俄罗斯的整个历史,每个墓碑都仿佛是历史的一页,向路人述说着动人的故事。公墓的雕塑又各具特色,是整个俄罗斯雕塑艺术发展的缩影。与俄罗斯的这些雕塑作品相比,中国的雕塑艺术水平的提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新圣女公墓入口

法捷耶夫是斯大林时期的文联主席,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他担任《真理报》记者,写了一系列讴歌苏联人民英勇战斗的文章及特写集《在封锁日子里的列宁格勒》(1944)。根据克拉斯诺顿共青团地下组织“青年近卫军”与德国法西斯占领军进行斗争的事迹写成的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1945,获1946年度斯大林奖金),描述了青年一代和全体人民抗击侵略者的机智勇敢、奋不顾身的斗争。 在赫鲁晓夫攻击斯大林以后,他吞枪自杀。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奥斯特洛夫斯基是自传式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书中的主人翁保尔.柯察金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激励着中国几代人。他让我们记住了,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奥斯特洛夫斯基临终前的最后一刻,被雕塑家永远地定格在了这块墓碑上。他的一只手放在书稿上,饱受疾病折磨的身体微微抬起,眼睛凝视着远方。墓碑下面还雕刻着伴随了他大半生的军帽和马刀。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著名的小说《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曾影响了无数中国青年人。而小说中的原型卓娅和舒拉,以及这本小说的作者、两位小英雄的母亲---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都安葬在这里。据说卓娅塑像的表情和姿势,就是年仅17岁的她当时被德军绞死后的真实情景。18岁的卓娅在执行任务时,不幸落入德国法西斯虎口,德军不仅强暴了她,而且在她牺牲后,还残忍的割去了她一只乳房。当卓娅英勇就义的事迹传到莫斯科后,斯大林给当时的城防司令朱可夫大将下了一道命令,将杀死卓娅的德军步兵团的番号立即通报给所有的红军部队,命令说在未来的作战中,只要俘虏了这个团的官兵,一律格杀勿论,不许接受他们的投降。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莫斯科大马戏的创始人尤里·弗拉基米洛维奇·尼库林坐在一片松林中,眼睛看着他前面卧着的他忠实的朋友,那只聪明的狗。据说他和他的狗是同天死亡的,这是心灵交融的结果,比人和人的情感更为真挚动人。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著名芭蕾女神乌兰诺娃的墓碑是一块洁白的大理石,她优美的舞姿永远地留在了像幕布一样的碑石上,让世人无法忘记。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歌唱家夏里亚宾靠坐在沙发里,一手搭在扶手上,一手插在坎肩里,头略微上扬,神情专注,似乎在聚精会神地倾听音乐。这座传神的雕像不仅唤醒了人们对夏里亚宾歌声的追忆,更唤起了许多俄罗斯老人对他的挚爱和怀念。从未受过正规音乐教育的夏里亚宾,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他被称为世界的低音歌王。他的歌声曾让世界文学大师托尔斯泰感动得流下了热泪。他低沉的嗓音震撼了整个世界。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曾担任过苏共最高领导人的赫鲁晓夫的墓上立着一块三米高两米宽的墓碑,墓碑由黑白两色的花岗石交叉在一起,赫鲁晓夫的头像就夹在黑白几何体的中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按照赫鲁晓夫生前的吩咐,他要求自己最不喜欢的雕塑家涅伊兹维斯内为其设计墓碑。雕塑家通过黑白两色交错的花岗石,表现了赫鲁晓夫鲜明的个性和他的功过是非。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更改国名为俄罗斯联邦,由叶利钦担任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1999年12月31日辞职并推举普京作为接班人。2007年4月23日病逝,在新圣女公墓留了一个穴位。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这座公墓里还埋着三个中国人,分别是王明和他的妻子和女儿。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王明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他出身于大地主家庭,为了革命变卖家产,曾留学苏联,深得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的宠爱,并派往中国。王明在担任中共重要领导期间曾经犯过左倾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王明路线)的错误。后在苏联病逝,埋葬在新圣女公墓。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下面的墓碑不一一介绍了,请大家欣赏。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莫斯科基督救世主大教堂原是为纪念1812年抗法战争胜利而建的,高度103米。十月革命后,莫斯科市政府于1931年炸掉了这座珍贵的古建筑,打算在原地建造415米高的苏埃宫,仅其顶上的列宁塑像就高达75米。打了地基后发现设计有重大缺陷,只好停工,在地基上别出心裁地盖了座露天游泳池,这座游泳池的水大冷天也热得冒蒸气。政治巨变后,莫斯科市政府于1994年决定在原址原样重建基督救世主大教堂,花了3亿美元和6年时间,2000年8月重建完毕,历史又回到1931年。这座教堂可以容纳1万人左右,庄严而高雅。教堂对面的莫斯科河上,有一条被抬起来的帆船,拿着图纸的彼得大帝站在船头眺望远方。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莫斯科基督救世主大教堂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站在船头眺望远方的彼得大帝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莫斯科步行桥(最佳观景点)

1995年二战胜利50周年,莫斯科在景仰山上建了以二战胜利为主题的纪念公园,该公园由胜利广场、胜利纪念碑和森林公园三部分构成。胜利纪念碑高141.8米,意味着参战各国经过1417天(4年)的浴血奋战,打败了德、意、日法西斯,从而取得二战的胜利。碑的底座有一组雕像,英勇的格奥尔基骑士用利剑奋力砍下邪恶怪兽的头,象征着法西斯的灭亡和二战的胜利。每年5月9日,胜利广场会举行二战胜利纪念活动。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二战胜利广场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二战胜利纪念碑

建于1829年的莫斯科凯旋门是为了纪念俄国战胜拿破仑而建造的。1936年斯大林为了城市建设将这座门拆除。1966年政府决定在二战胜利公园附近的库图佐夫大街中央重建了这座凯旋门。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莫斯科凯旋门

1992年时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和副总统鲁茨科伊在改革方案上发生了分歧,叶利钦当时想解除鲁茨科伊的副总统之职,并且解散议会,彻底废掉鲁茨科伊的政治基础,但是俄罗斯议会直接否决了叶利钦的一系列方案,并且反过来要解除叶利钦的总统之职。于是在1993年10月叶利钦调动军队和数十辆坦克和装甲车,“炮打白宫”(俄罗斯议会大厦也叫白宫),并且很快就攻进了议会大厦,解决了俄罗斯政坛长达一年的两个权力机构并存的局面,史称俄罗斯十月事件。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俄罗斯议会大厦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炮打白宫”(网络照片)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莫斯科大学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莫斯科大学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莫斯科火车站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莫斯科火车站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莫斯科乌克兰饭店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莫斯科街景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俄罗斯莫斯科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莫斯科   俄罗斯   叶利钦   东正教   赫鲁晓夫   克里姆林宫   斯大林   彼得   苏联   红场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