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古迹丨燃灯塔:1400年的古老建筑,地标意义的文化象征-

京城古迹

古老的北京城,在千年岁月积淀中孕育了极其丰富的世界遗产与文物古迹,它们既是北京历史的见证,又是文化艺术的瑰宝,同时也记录着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与人文风情。正如梁思成先生曾说,“这些建筑遗存不仅具有独立的价值,而且曾经以其无与伦比的丰富性和完整性,构成了一个全世界保存得最完好,而且继续有传统的活力的、最特殊、最珍贵的艺术杰作。”

“京城古迹”栏目将带您“微观古迹,纵览京史”,通过一个个文物古迹的挖掘与科普,逐渐将点连成线,将线连成面;以功能分类为横轴,以历史时间为纵轴,去展现那一筑一物的历史变迁和建造艺术,去讲述那一时一地的文化精神与市井生活。


燃灯塔位于通州区北部,大运河北端西畔,紧邻过去的通州古城,与杭州六和塔、扬州文峰塔、临清舍利塔,并称运河沿岸四大名塔,北京大学著名的博雅塔便是以其为原型修建的。

燃灯塔的建造年代历来有两说,今人多以周唐说为主,即认为燃灯塔始建于北周末期,初为镇水之塔,唐贞观年间尉迟敬德监督重修,后几经兴废,距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是古代乃至当今通州的象征。

京城古迹丨燃灯塔:1400年的古老建筑,地标意义的文化象征

燃灯塔冬景(图片来源:北京文博)


01

燃灯塔的1400年

“一支塔影认通州”,清代王维珍的诗这样描绘运河北上风光。古时随漕船上京的人在几十里外的运河上就会看到高高的燃灯塔顶,于是就知道,通州到了。

京城古迹丨燃灯塔:1400年的古老建筑,地标意义的文化象征

位于通州城北的通惠河东端的葫芦头码头。摄于1860.9.23(图片来源:《北京青年报》2009年5月27日第A18版)

我们今天所说的通州区,地处北京城东部,地势以燃灯塔所在的通州古城海拔最高,在50米左右,而境内运河两岸低洼处,海拔仅8、9米,河面较地面更低,落差40多米,加上燃灯塔本身高度,以及不断加高的地基,上下落差不止百米,因此具备了航标的作用

古人认为通州多河,河水泛滥,必在城中高处建塔,才能镇河神而平定水患,也就是“宝塔镇河妖”。关于燃灯塔的建造年代历来有两说,即北周说和辽代说,现在学界多认为其始建于北周,由宇文周所建。

根据现有的资料,关于通县燃灯塔的最早记载是在明代刘侗、于奕正所著的《帝京景物略》上,其内容为:

古有日佑圣教寺者,今通州学宫也。宫墙外片地,故塔存焉,塔级十三,高二百八十尺,围百四尺,中空供燃灯古佛。塔有碣,楷书,续续字间存,周某号几年,……此北朝后周宇文氏也。塔别存石一方,唐贞观某年,尉迟敬德修,又一方,元大德某年,笃烈图述再修。


《光绪顺天府志》载:

有浮图十三层,高二百八十丈,下作莲花台座、高有二十尺,周围百四尺,虚中以祀佛,宇文周时所建。唐贞观中,尉迟敬德监修,元大德间,都哩都尔苏再修。


光绪年间《通州志》的记载大体相同,只在最近一次塔受损的年代上略有出入,《光绪顺天府志》中记载是在顺治年间,塔身逐渐毁圮,《通州志》则记载是在康熙十八年由于地震而毁。二者的修复时间都在康熙年间。

京城古迹丨燃灯塔:1400年的古老建筑,地标意义的文化象征

燃灯塔(图片来源:资料图)

我们现在看到的通州塔,是经过历代多次重修过的,明代以前的通州塔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据《帝京景物略》记载:

…塔今剥尽,所余肤寸,则金碧琉璃也。今人自谓:日文巧已,然此古塔,工花纹,妍色泽,后世实莫及。


从记载看,明以前或到明早期,此塔的塔身外壁用的是一层琉璃砖瓦,上下堆砌,并用琉璃雕刻出各种美丽的花纹、可以说金碧辉煌,耀眼夺目,而到明代时却已经几乎剥尽,仅存“肤寸”了,推测琉璃金碧的存续时间,至少也在元代之前,足以想见此塔在运河文化带上的地位。


02

雕刻精美的密檐砖塔

燃灯塔形制为十三层密檐砖塔,造型与北京天宁寺辽塔相近,由塔座、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

京城古迹丨燃灯塔:1400年的古老建筑,地标意义的文化象征

京城古迹丨燃灯塔:1400年的古老建筑,地标意义的文化象征

燃灯塔立面图(左)及实景照片(右)(图片来源:《北京古建文化丛书·桥塔》,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编)

塔座为两层八角形的须弥座,第一层须弥座的每个束腰上各设三个壶形龛,内有浮雕双人舞、双龙戏珠与双狮图案,造型活泼逼真;须弥座中间转角处,雕有两只兽头,面目狰狞令人生畏。第二层须弥座的束腰转角处有一团高浮雕花卉,花两边各有一尊金刚力士像;束腰南面有三个壶形龛,内雕有坐式或舞蹈形神像,金刚威武,仙女婀娜,刚柔相济,传达出中国古典哲学中“合和”的思想内涵。

须弥座上方是砖雕的仿木斗拱,向上托举着塔台,塔台四面均有砖雕围栏,围栏顶上则是巨大的仰莲花瓣托持着整座塔身,花间莲蕊雕刻栩栩如生。

京城古迹丨燃灯塔:1400年的古老建筑,地标意义的文化象征

浮雕舞蹈神像(图片来源:北京通州发布)

京城古迹丨燃灯塔:1400年的古老建筑,地标意义的文化象征

塔座部分(图片来源:《北京古建文化丛书·桥塔》,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编)

塔身一层为八角形,南面木门内有一佛龛,供奉着燃灯佛石造像,其他三门均为仿木门,无法开合。第一层塔身上是砖雕仿木式斗拱,仰托十三层塔檐,各层塔檐拱眼处都有一尊小型佛像,每根角梁下都镶有一尊神像,站坐不一,俯瞰塔外大千世界。

十三层塔檐每根椽子下都挂有一铜铃,大小样式各不相同,铜铃的发音也不一样,有的洪亮,有的清脆,有的深沉。铜铃外壁多铸有捐献人姓名、籍贯、所求、所愿、祷词等,字体多为楷书,也有少量隶书和行书及双钩体文字。塔檐共挂铜铃2248个,不用走近燃灯塔,就能听到悦耳的铃声,风雨天,雷电交加或是狂风大作时,铜铃与雷声、风声相交,带给人强烈的震撼。

京城古迹丨燃灯塔:1400年的古老建筑,地标意义的文化象征

燃灯塔檐的铜铃与明月(图片来源:北京发布)

燃灯塔及其东南侧的三座庙宇,一起构成了“三庙一塔”的古建筑群,其中“一塔”指的就是燃灯塔,而燃灯塔所在的佑胜教寺,则与文庙(儒家学府,又称学宫)、紫清宫共同构成“三庙”。这三处建筑近距离呈“品”字形布局,文庙在前,佑胜教寺和紫清宫在后,儒、释、道三教互为紧邻而又相互独立,三教和谐共存了400余年,是国内唯一的三教合一建筑群,也是大运河北京段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


03

燃灯塔与北运河精怪传说

中国运河初创自春秋时期,有确切文字记载是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邗沟,沟通长江和淮河,至今已有2500多年。秦统一六国,开始全国的通航水运大连通,这是中国大运河第一次修建高潮。秦汉运河的目的地是长安,运河把经济繁荣的江南地区(南端是杭州)与首都连接起来。

隋代再次统一全国,开凿了南北大运河,这是中国大运河第二次修建高潮。隋炀帝为了漕运便利和东伐高丽的需要,利用天然河道及旧有渠道开凿了以洛阳为中心沟通南北五大水系的大运河,以幽州为基地,利用永济渠向辽东运兵和粮草,奠定了幽州重要的政治军事地位。唐太宗东征高丽,即有人指出水路运输的益处,“或以为大军东征,须备经岁之粮,非畜乘所能载,宜具舟舰为水运”,幽州也成为镇御一方的政治与军事指挥中心。

辽金以后,北方游牧民族开始入主中原,北京从隋唐时期的军镇城市向都城转变。金代海陵王迁都燕京,建中都,利用潞水和华北平原水系实行漕运,从中原地区运粮至中都。早在迁都之前,完颜亮便升燕京东部潞水之畔的潞县为通州,取“漕运通济”之义,其含义再明显不过了——通州是专门负责漕运的城市,服务于中都城。

元明清三朝,北京成为统一王朝的都城,运河的支撑作用更加重要。无论军需漕粮还是民间小麦,均由大运河运来,大运河成了古代北京城的生命线

京城古迹丨燃灯塔:1400年的古老建筑,地标意义的文化象征

北运河漕运盛景(图片来源:《潞河督运图》局部,清 江萱/绘)

长期以来,北运河滋养了其沿岸居民。许多村镇因运河而建立并发展,人们的人生仪式、岁时节日、民间工艺等民俗文化也与运河漕运息息相关。但是,北运河及其支流的河道经常淤塞,极易发生洪涝灾害。当面临突发的洪水时,生命和财产所遭遇的损失和危险会对人的心理造成难以平复的创伤。人们探寻灾害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力求避免灾害重复发生,另一方面也是寻求心理的修复、缓解紧张的情绪。

对于灾害起因的探究,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思维模式。在中国神话中,大洪水起源于共工怒触不周山,由人类的英雄禹带领人们去消除水患。北运河民间传说中的灾害起因延续了中国人的神话思维,在这里,灾难的发生常源于精怪作祟,而无关人类的行为过失。

在北运河传说中,频频出现的水灾经常是精怪作祟的结果,而燃灯塔则顺理成章的扮演着镇水宝塔的角色。这座宝塔在有关精怪的传说中多次出现。如在“姐妹造塔”传说中,大鱼制造灾害,两位仙女下凡,在一夜之间建成一座塔,制住了“欧鱼”和“黑海”两大祸患。在另一则传说“燃灯塔下放河灯”中,在黑头蚊子引发瘟疫时,人们从和尚手里得到燃灯佛爷的神灯,神灯照到哪儿,传染疾病的黑头蚊子就会死掉,人们建了座高塔把神灯挂在塔顶上,神灯把整个通州城照亮,黑头蚊子再也不能来传染疾病了。

这些传说中的高塔就是燃灯塔,自建塔之初就承载着人们借助神灵的力量摆脱精怪、消灭灾难的美好愿望。伴随现代化的发展,人与居住地之间的关系多呈现疏离倾向。葆育地方感、珍惜人的恋地情节,是提升人的幸福指数的一个重要环节。北运河精怪传说与河流、寺塔等自然和人文景观紧密相连,稳稳矗立的燃灯塔,既是镇邪驱灾的象征,也为当地居民提供认同意识和归属感,与运河等景观共同构成了带有地标意义的地方文化。

京城古迹丨燃灯塔:1400年的古老建筑,地标意义的文化象征

树梢看塔影,烟外过通州(图片来源:北京规划自然资源)


04

未来的燃灯塔

《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提出,“完整保护三庙一塔历史景观,重点强化燃灯塔景观的标志性,加强周边地区空间管控,严格保护天际线,对现状影响观塔视廊的建筑予以拆除或降层,营造良好的观塔视廊,再现‘一支塔影认通州’的历史画卷”。

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庙一塔景区及周边的复兴是落实北京城市总规、副中心控规,打造大运河文化带金名片的重要举措。加强“三庙一塔”周边环境整治,保护利用好以三庙一塔为核心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对于展现城市副中心的城市风貌,提升城市副中心的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城市的发展和变迁中,燃灯塔以其标志性的身影,在运河北起点旁矗立了1400余年,与通州古城、三教庙、运河码头等古迹共同昭示着通州的历史;而在未来的发展中,燃灯塔将依然扮演起重要的“灯塔”作用,继续守望着这片土地千百年来的市民生活记忆,承载着愈加厚重而灿烂的文化历史内涵。




参考资料

[1] 张建. 大运河文化带·通州故事丛书 说说三庙一塔那些事儿[M].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2] 北京古建研究所. 北京古建文化丛书·桥塔[M].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2014.

[3] 赵福生,蔡蕃.北京大运河概述[J].北京文博文丛,2017(01):25-44.

[4] 陈喜波.古代北京城的生命线[J].北京纪事,2021(11):54-56.

[5]王卫华.中国民间文化中的灾害记忆——基于北运河精怪传说的分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6(05).

[6]吴晨,郑天,马振猛.塔影认通州:三庙一塔及周边的复兴[J].北京规划建设,2019(06):179-187.

[7]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 2019.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灯塔   北京城   通州   漕运   京城   铜铃   大运河   精怪   地标   古迹   运河   北京   象征   古老   意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