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本书你还会觉得陪孩子游戏难吗?

#教育听我说#

为什么很多新手父母,都觉得陪伴孩子玩耍很难?

我见过不少新手父母日常陪娃惯用的方式:

给孩子手机玩,父母刷手机,各玩各的;

经常陪孩子去各种游乐园玩;

买一堆玩具,给孩子自己玩。

很多新手父母或是由于工作繁忙,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倾听孩子,

或是真的不知道怎么转换角色,陪伴孩子玩耍,

又或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全心”陪伴,只是陪伴,而不是一起。

种种原因导致始终无法建立温暖亲密的亲子关系。

然而新手父母在陪伴孩子上各种“卷”终究不是好办法。

孩子从丫丫学语,离不开父母,到与父母分离,独自去上幼儿园、上小学……

孩子能陪伴在父母身边的日子,其实真的不多。

那么怎样才是真正地陪孩子玩耍?如何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2020年5月上市的《游戏力养育》这本经典新作,是送给所有中国父母的定制版养育指南,非常适合新手父母。


看完这本书你还会觉得陪孩子游戏难吗?

有读者评价:这本书是倾听者必备技能,后悔这么晚才看到。

还有读者评价: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得到了治愈。

还有读者评价:这本书让他从无边的焦虑中获得内心的平静,在育儿方面也得到极大的启发。

本书作者劳伦斯.科恩先生,美国杜克大学心理学博士,从事儿童及成人心理治疗工作三十多年。是美国国家亲子出版奖金奖获得者。

同时他也是美国杰出心理学家、儿童发展教育学家、亲子关系专家、游戏力养育理论提出者。

本书被张德芬、郝景芳、李一诺、年糕妈妈、刘称莲温暖拥抱推荐。

当朋友推荐我看这本书时,书腰上写道:“愿每一个孩子都被倾听,愿每一位父母都被支持。”这句话深深打动了我,让我迫不及待打开来看。

我们第一次成为父母,把全部的爱都给孩子,也希望自己能得到支持!而这本书正好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01联结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纽带

游戏力养育的第一步提到联结。它是和自己、和孩子建立深入的情感联结。

连接就像食物和水一样,不可缺少。

作者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解释了联结的重要性。

书中写道:“你和孩子联结得越深,你们就越懂彼此;越懂彼此,就连接的越深。真实的看到每个孩子原本的样子,如其所是,而非如你所愿。”

作者多年来在游戏力工作坊的实践中,对中国父母们的现状了解得非常透彻。

有一次他问大家:联结对你们意味着什么?其中一位家长回答:陪孩子玩的那一瞬间,我忘掉了工作。这个回答让我感动,我反思自己多久没有这种感觉了?

让我想起我和五岁女儿的关系。在她上幼儿园学之前,我全职带她,一天24个小时陪伴,可他还是更喜欢每天下班才陪伴他一会儿的爸爸。

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我每次都拿我心目中的好孩子的标准去衡量她,要求她做得完美,没达到要求就容易发火。

我终于意识到,正是因为我没有真实地与孩子相处,与自己相处,进行爱的联结。反而把学到的知识变成苛责自己的工具和控制孩子的方式。

我翻然醒悟。

我之前的育儿方式太严肃了,也太依赖成人世界的方法,比如:说教、逻辑、控制,我已经忘记了如何玩,不理解游戏的价值了。

我尝试用游戏的方法与孩子重建联结,并向孩子真诚的道歉。我听到孩子对我说:“妈妈,我很爱你。”

由此,我意识到,对于孩子来说,重要的不是拥有完美的父母,而是她的父母愿意去尝试。

02三种最高质量的陪伴

书中写道:“孩子通过游戏认识世界,父母也可以通过做游戏和孩子建立深层的联结,孩子最想要的不是玩具,是父母的全然关注。”

我深以为然。

之前的我总以各种理由:“我知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道理我都知道,但是臣妾做不到啊!我就是不知道怎么跟孩子玩。”敷衍自己。

是,这是自己在逃避,我不愿意花时间在孩子身上去玩那些“幼稚”的游戏。

当我看到书中的三种最高质量的陪伴:眼对眼、肩并肩、心连心。

我更深刻意识到,我老公虽然每天只有下班时间陪孩子玩,但他是全心全意的,比我24小时陪着孩子更优质。

每次看到孩子,看到爸爸回来了,老远地就向他屁颠屁颠的扑上去,用老友久别重逢的场面形容毫不夸张。还一个劲叫喊:“爸爸,爸爸,亲爱的爸爸。”

我醋坛子打翻都习以为常了。

书中写道:一个简单的拥抱也是。是啊,眼对眼、肩并肩、心连心,这三种方法对于一个母亲来说,其实再容易不过的,因为我们爱孩子。

但我经常认为这很费时间,应该和孩子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其实这种“眼高手低”的想法才是真正导致之前我和女儿不能建立温暖亲密的亲子关系的原因。

曾经女儿说;“妈妈陪我玩吧。”我经常用手中的工作搪塞她:“你先自己玩会玩具吧。”

而他爸爸则是立马放下手中的事情,和她疯玩起来。比如书中的游戏:枕头大作战、打架、你跑我溜、还有他们自创的奥特曼打小怪兽……

每次玩的两个人大汗淋漓,哈哈大笑。

有一次,女儿说了一句:“哥哥拉钩洗屁打哥哥啦。”我还没明白啥意思,父母俩相视一笑,原来是父母俩的游戏“暗语”。

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用三种最高质量的陪伴,用心陪伴孩子。

03玩耍是最严肃的教育

当我想起我的母亲,耳边总是传来她的声音:“我很忙,别理我。”我不希望我女儿也这么想起我。

作者在书中写道:“游戏力养育是一种思维方式,不是一种方法。”放弃成为完美父母,因为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达到完美。

我对这句话深有体会,我们不需要照搬育儿专家的方法,也不需要学习游戏力养育的完美游戏。每个家庭不同,根据游戏力养育的思维,灵活运用,定制适合自己家庭的方案。

我曾经为了让女儿养成跑步的习惯,编了一个游戏。结果女儿根本不感兴趣。

反而当我们俩只是纯粹一起玩时,不带目的,我俩反而都玩的很开心,比如:你追我溜——孩子跑,我来追,眼看就要抓住她了,却被她溜走了,还装作傻乎乎的惊讶地说:“怎么抓不到呢?”

同时放下自我批评,书中写:“转化自我批评的最佳答案是自我慈悲。”

有句“咒语”:愿我平安,愿我平和,愿我善待自己,愿我如其所是地接纳自己。我把这句话写在纸条上,贴在书桌前面最显眼的地方。

当我有自我批评的念头时,我就赶紧念这个咒语,已经一年多了,亲测有效,我确实有了很大改变了,特别感谢这本书。

书本最后还非常贴心的附上了游戏清单,可供父母们在陪孩子玩时去尝试,非常的有趣味。

比如:推手游戏;绳子游戏;躲猫猫;……

本书文字亲切有温度,文字浅显易懂,不晦涩。作者像朋友聊天似的,把他这二十多年来的经验和故事分享出来,书中的插图和案例丰富,接地气实操性强,有趣味。

让父母通过案例和插图对专业名词能够快速的理解,轻松毫不费力的读完一本书。

游戏力养育不仅仅是讲一些方法和游戏,而是一种真正看到孩子的方式。

新手父母们,还会觉得陪孩子玩很难吗?我很幸运,在不懂如何陪伴孩子玩耍,建立亲密亲子关系时,遇到了《游戏力养育》这本好书。拿着这本定制版养育升级指南,让我能够愉快地开启游戏力养育之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孩子   自我批评   游戏   爸爸   父母   女儿   玩具   新手   完美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