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夜战,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作者:水手长 来源:美篇App

庄稼成熟的季节天气特别的热,避免白天地里干活中暑,生产队会考虑在晚上夜战。

在那段日子里,一个有着满月的晚上,月亮轻轻地挂在天上。我与平常一样,随着成群结队的男女知青和社员参加队里的秋收夜战—开镰收割。

夜战开始,三五成群包干收割。由于一时的不慎,手被镰刀划破了一个口子,我懊恼地坐在割倒的玉米垛上,默默忍受着手部伤口的疼痛,汗水悄然浸湿了我的衣襟,我恨自己的鲁莽,但我无法止住伤口的血。就在这时,冷冷清清的田野里,我看到了阳光的她,高高的个子,曲线优美的身材。她拿出一块的手绢为我包扎,一张灿若朝霞的面孔,映着秋日明月,一股暖融融的气息竟是那样炫目动人而可心。我呆看了很久,竟忘记了疼痛的感觉,而清冷如冰的心,一下子软如溪水,并且潺潺地流了起来,原来感动竟然是这样的容易,心情顿时释然于怀。

打那以后,我们成了好朋友,劳动、收工、吃饭、闲暇时都在一起,就连回家探亲也会同车来往,形影相随。她的家庭条件比较好,在家又是幺妹,每逢她自己从太原回来,都要带许多好吃的东西拿来和我一起品尝。每当这时,同室知青都会很知趣地退避三舍,在旁人看来我俩的关系特别暧昧,让一些知青嫉妒、羡慕、恨,有人说我们是“天生的一对”,彼此相互在各方面照顾多时。

秋收夜战,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在农业学大寨运动开展以后,公社组织知青肩扛人抬、挑担车推、搬山填沟造梯田。在兴建大寨梯田紧张的会战期间,山坡上红旗招展,人山人海,指挥部广播站的高音喇叭里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毛主席语录歌,两人抬的、一人扛的、挑担的、推车的人们井然有序地往返于取土和填沟之间,好一派人定胜天的大干场面。

秋收夜战,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我和她同知青修田队被分配到山后坡的梯田边,开垦一片长满荆棘和野草的荒地,在繁重和艰苦的劳动中,每天的中午饭和休息时的饮用水都是食堂炊事员挑担送到田间地头。这时,她就拿上我俩的饭桶,像小燕子一样“飞”来“飞”去。

一年后,她由于种种原因先于我返城。

临走时,她让我一个人送她上站,在北白火车站我俩都感到一份难以释怀的依恋与不舍,但我什么也没说,什么也说不出来。分手时,她苦涩却不失深情地自言自语般地轻问:“你信别人说我们是恋人吗?”,我懵然地笑了笑,她也笑了,但笑得很涩,这就是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

秋收夜战,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岁月如歌,在共同劳动、共同生活的三年中,知青们有的彼此建立了挚友和挚爱关系,回城后有五对知青先后喜结连理。

我们插队的年代,农业技术和生产资料都很落后,一年下来,平均每人只能分到400来斤粮食,每人每天平均也只有一斤多,知青们每天挣的工分按十分制计算,男知青只能拿到村里社员的七分,女知青就更少。那时十个工分就是一元一块多钱,男知青一天下来就挣七毛多钱,每年结算时扣去口粮,出勤好的知青收支略有剩余或持平,有的知青甚至从家里往回拿钱倒帖,可想而知,这是什么样的苦日子。

不能保留的,才叫青春,不能解释的,才叫从容,不能放手的,才叫真爱,不够完美的,才叫人生。

时代在前进,历史不容回避。文革期间,政府机构瘫痪了,工厂停工了,学校停课了,领导成了敌人,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对立,派别之间的分歧发展成了武斗,用上了真枪实弹。文化大革命就是从学校发动起来的,学生相对单纯,在被作为发动文革的工具后,无所事事的红卫兵对国家经济及方方面面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已经成了被利用的对象。

秋收夜战,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从当时的现实情况考虑,政府把这些学生分散到农村的“广阔天地”之中,也就消除了红卫兵的破坏力,至于“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只不过是为了解决城市人口过剩难以就业的压力。

我就是其中的一员,在广阔的天地里度过了那灰色的年华。 回望走过的,有过憧憬,有过激动,有过忧伤,也有过无限的快乐。在看似平淡的日子里,自己热爱过、追求过、努力过、奉献过。虽然收获的不都是成功和欢笑,也体会过失败的滋味和泪水的苦涩。但始终坚信,只要积极地面对,人生就有意义;只要播洒汗水和希望,生命就有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夜战   红卫兵   文化大革命   水手长   工分   社员   梯田   知青   文革   村里   汗水   年轻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