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该不该揍?

教育孩子,该不该揍?

个人认为该揍,揍也要有度。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都是父母的宝贝。但是如果气人,犯了错误不知悔改一次又一次,好话说了一大堆,还是不听。这个时候是不是该揍啊。说得不好听的一点是如果任由孩子这样发展,将来步入社会,打架斗殴,不务正业。那就是社会的人渣,混混。那个时候做父母的才叫后悔。古来私塾里的先生,并不会禁止体罚,讲台上总是放置着一把戒尺,专门用来击打不听话的孩子的手板的,而手板,就是一个非常全面的全息反射区。

现在看来,这样的体罚多是在针对屡教不改的顽皮孩子,给孩子施加的一种充满爱意的警醒和教育,这样的做法,多么的充满人性关怀而又达到一定的教育效果。揍孩子还是要有度,不然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影响。小孩子就会产生惧怕心理。下面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案例:江紫都幼儿园一名家长(非当事人)向澎湃新闻提供了一段录音材料,称是家长发现自己孩子异常后在孩子身上放了录音器材,带入学校录音。

教育孩子,该不该揍?

音频显示,一女子大声说道“我说了什么,你完全把我的话当耳旁风是不是”,并伴有拍打和击打声,一小孩连声尖叫,并且叫喊“我不要,我不要”。女子继续追问“哪里,哪里,还玩不玩?你是闲得没名堂了吧”,小孩继续尖叫。

女子再喊:“你以为我跟你开玩笑啊”、“你睡不睡觉”,并大声叫另一小孩的名字,说“你是不是要打针”。该院方已经公开向孩子的家长道歉,但是案件还在进一步的调查中,院方也会受到一定的处罚的。所以,我的观点是揍还是要揍,但是要看什么情况,揍也要有度。

教育孩子,该不该揍?

故事分析:

儿子所在学校的校长是一位我非常敬重的教育专家,在儿子上小学的第一天就聆听了她的讲座。她也有一个儿子,目前在美国就读。她讲到两点,我印象非常深刻:一是因为和儿子沟通得很好,所以她从来没有感觉到孩子有叛逆期;二是她从来没有打过孩子,唯一打的一次是儿子成年后,在美国驾驶时违规,她打了一次,并且告诉儿子原则性的事情必须打,无论你是否成年,因为你的行为不仅自己有危险,同时危害到别人的安全。这事,必须打。

很为我们的校长点赞!非原则性的事情,接纳它;原则性的事情,必须解决。有所打有所不打。所谓叛逆期,百科里讲,这时期的孩子通常反对父母把自己当成小孩,他们迫切地想表现自己的不凡,对任何事情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为了证实自己的长大,他们会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在这里我想就非原则性错误和原则性错误,讲讲自己的做法。

教育孩子,该不该揍?

非原则性的错误:要适当地留白,儿子刚刚上小学时,我会盯着他写作业,看到他哪里笔画不对就指出来。当时儿子写提手旁时会总是先写一竖,再写横,指出他多次后他还是习惯性地先写竖,有时候妈咪情绪不好时就会有点怒,会对他发脾气。在多次弄得双方都不开心之后,我开始尝试着不再紧盯着他写作业,而是要求他自我管理,每课的生字我会给他留出相应的时间来自我复习,然后自我考试,觉得没问题了再来找我。

试用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这个方法非常好用。我们彼此有了自由的时间。同时他的学习质量也上来了,开始自觉地去寻找记忆方法。原则性的错误:惩罚时也要给孩子留足面子,看过一个新闻,讲到英国凯特王妃的小儿子乔治参加婚礼做花童时,不知道犯了什么错误,被妈咪叫到一旁去,低声地谴责。王子的妹妹夏洛特在旁边嘲笑哥哥时,女王对妹妹说。

你不该笑哥哥,你的哥哥很棒,他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是个很棒的哥哥。儿子在众人面前批评他也会特别不开心,是个很有自尊心的男孩子。所以在遇到问题时,我和他约定好,我会轻轻地在他耳边提醒他,而他也要做出改正的行动来。这样做的效果就是我和他可以继续母慈子孝,不再剑拔弩张了。

教育孩子,该不该揍?

总结语:

我是一名老师,自己的孩子一岁,学生十二岁,都是猴年的小猴子。这个问题,作为老师也同时是家长,谈谈看法。先抛出观点,适当的惩戒是必要的。不论对于学生还是自己的孩子,惩戒的时候不能带有主观情绪。何谓主观情绪?举个例子,就是不能够让孩子认为是你生气了才要惩戒他。如果是低龄段的孩子,他会害怕并且顺从,比如说五年级以前。但是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也就是六年级左右开始。

甚至更早,就会发现这一招不见效了,怎么办呢?树立规矩意识。我们惩罚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知道规矩,守规矩,明事理。因此我经常建议家长,不能冲动地教育孩子,要多思考,想方设法与孩子沟通,并且有目的性的聊天。在平常相处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让孩子知道你的底线。比如说,买东西。每次或者每月规定一定金额的购买基金,一定坚持下去,谁都不能超越。

教育孩子,该不该揍?

现在,初中阶段的孩子有写作业拖沓的现象,家长们一脸茫然,经常摊摊手说没办法,那其实都是小时候没有树立规矩意识的“后遗症”。惩戒要有提前意识。在孩子能够懂事,大概8到10岁左右,有预见性的树立规矩。然后在触犯规矩的情况下适当惩戒,让孩子感受到不是家长或者老师在惩戒他,而是规矩在执行惩罚,是一种最好的教育方式。

如果能够让孩子尽早的树立规矩意识,就相当于给孩子打了疫苗,他会很好地度过初中,度过叛逆期,你也会在未来的教育中不再被鸡毛蒜皮的小事拘泥,而是高屋建瓴地让孩子有更好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原则性   规矩   教育孩子   小孩   儿子   哥哥   家长   意识   父母   错误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