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有逆子”,恭喜你

逆反心理是孩子非常强的特点,教育时要巧妙地利用他的逆反心理。——郑渊洁

“我家的孩子说不得,一说他就顶嘴。”

“我家的孩子更说不得,一说就进卧室‘呯’的一声关上门。”

“我家的孩子孩子一言不合就离家出走。”

“……”

“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那么叛逆?


如果“家有逆子”,恭喜你

李乐是某校的高一新生,最近他“摊上事儿了”。

老师给李爸打电话“告状”,李爸把李乐狠狠地骂了一顿,李乐怒了:“你别管!老师就是看我不顺眼!没事儿找事儿的!”然后把门一摔,在书房里听嗨歌,任凭李爸怎么骂都不理不睬……

原来,李乐初三时非常用功,如愿以偿地考进了重点高中。可是刚进高一成绩有所下降,李乐于是就认为老师对他成绩不好有偏见。

一次历史课上,老师让他们背诵历史年表,他认为那个年表一查书就知道了,干嘛犯傻把它们背下来?李乐对老师说了自己的想法,老师觉得他在故意捣乱,李乐就跟老师争辩起来。从此他和老师“结下了梁子”。他几乎天天下课就到老师的办公室里“喝茶”……


如果“家有逆子”,恭喜你

从上述数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李乐有很强的逆反心理。进反心理指是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常会发现个别人就是“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

一般而言,叛逆有三个阶段: ①2-3岁幼儿期;②7-9岁儿童期;③12-21青少年期。

青春期孩子叛逆的原因有两个:

①生理原因。孩子会在兴奋和抑郁之间摇摆。

②心理原因。青春期是二次心理断乳期。

其实,叛逆的根源是渴望被看见、被允许和接纳。孩子内心深处根本没有叛逆,他的表现是因为不被允许,背后的渴望是独立自主和价值感,不要把孩子渴望独立误解为叛逆。

青春期的孩子有很想独立同时与依赖父母的矛盾与冲突。青春期是狂风骤雨期,心理跟不上生理的迅猛发展,外表成熟内心幼稚,做不到自己的期待,想跟成人一样但又做不到,容易自我否定。青春期的孩子渴望活出自我,以自我为中心,我是独一无二的。渴望跟别人一样,又不甘心跟别人一样,在自卑和自负之间摇摆。当孩子的自尊心和自我满意度受到影响的时候,容易自卑,会产生各种情绪。产生的情绪更多是因为自我否定,所以会被家长误以为是挑战和挑衅。


如果“家有逆子”,恭喜你

孩子每个行为背后都有其正面意义和价值,其所有行为的背后只是证明自己是个好孩子。

人生没有弯路,每一步都算数。家长的应对方法:尊重,允许,接纳。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反复无常。家长要告诉孩子表达情绪要遵守三个要点:

一、不要伤害到自己。

二、不要伤害到别人。

三、不要伤害物品。

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当孩子的情绪被看见了,被接受了,就会获得很大的释放。

而父母一定要做到“三不三只”原则:不指责,不评判,不否定;只陪伴,只引导,只示范。

另外,随着孩子的成长,部分父母的不成长也会造成亲子之间的思想拉扯。孩子“瞧不起”父母的“落后”,父母“受不了”孩子的“忤逆”。于是孩子就被冠予“叛逆”之名。所以,如果是这种情况下的家有“逆子”,恭喜你,他比你成长得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逆子   逆反心理   年表   青春期   叛逆   情绪   父母   自我   老师   孩子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