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力与结合能


核力与结合能

核力与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现代物理学认为,自然界存在着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即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自然界中的各种力,都可以归结为这四种相互作用。

17世纪下半叶,人们发现了万有引力。正是万有引力把行星和恒星聚在一起(图),

核力与结合能

组成太阳系、银河系和其他星系。引力是自然界的一种基本相互作用,地面物体所受的重力只是引力在地球表面附近的一种表现。

19世纪后,人们逐渐地认识到,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从本质上说是同一种相互作用的不同表现,这种相互作用称为电磁相互作用(electromagneticinteraction)或电磁力。它也是自然界的一种基本相互作用。我们知道,宏观物体中包含了大量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宏观物体之间的压力、拉力、弹力、支持力等等,都起源于这些电荷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

20世纪,物理学家发现原子核是由若干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然而,带正电的质子之间存在相互排斥的电磁力,这种斥力比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大得多,似乎质子与质子结合在一起是不可能的。物理学家们发现,原子核中的核子之间存在一种很强的相互作用,即存在一种核力,它使得核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稳定的原子核(图)。

核力与结合能

这种作用称为强相互作用(stronginteraction)。与万有引力和电磁力不同,距离增大时,强相互作用急剧减小,它的作用范围只有约10-15m,即原子核的大小,超过这个界限,这种相互作用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它是短程力。这样,万有引力、电磁力和强相互作用分别在不同的尺度上发挥了作用。

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家发现了放射现象。后来发现,在某些放射现象中起作用的还有另一种基本相互作用,称为弱相互作用(weak interaction)。弱相互作用是引起原子核衰变的原因,即引起中子一质子转变的原因。弱相互作用也是短程力,其力程比强相互作用更短,只有10 ¹⁸m。

1967年,美国物理学家温伯格和巴基斯坦物理学家萨拉姆在美国物理学家格拉肖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电弱统一理论,把电磁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统一成了一种相互作用。他们三人因此获得了197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结合能

我们考虑下面的问题。相距很远的两个物体,由于万有引力而相互接近,运动速度越来越大,引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最后撞在一起,一部分动能变成热并散失掉了。两个物体为了结合而付出了代价——失去了一些能量,如果要把它们分开,还要重新赋予它们能量。

类似地,要使基态氢原子电离,也就是要从氢原子中把电子剥离,需要通过碰撞、施加电场、让氢原子吸收光子等途径使它得到相应的能量。

思考与讨论

如图,氦原子核是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凭借核力结合在一起的,要把它们分开,需要吸收能量。反过来,4个核子结合成氦原子核要放出能量。那么,把核子分开需要的能量与核子结合放出的能量有什么关系?

核力与结合能

原子核是核子凭借核力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要把它们分开,也需要能量,这就是原子核的结合能(bindingenergy)。这个能量也是核子结合成原子核而释放的能量。

自然,组成原子核的核子越多,它的结合能越大。原子核的结合能与核子数之比,叫作比结合能(specificbinding energy),也叫作平均结合能。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质量亏损

原子核的结合能很难直接测量。幸好,爱因斯坦已经给我们指出了物体的能量与它的质量的关系,即

E mc²

单个的质子、中子的质量已经精确测定。用质谱仪或其他仪器测定某种原子核的质量,与同等数量的质子、中子的质量之和相比较,看一看两条途径得到的质量之差,就能推知原子核的结合能。

核力与结合能

通过这个例题可以看出,原子核的质量小于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之和,这个现象叫作质量亏损(mass defect)。质量亏损表明,的确存在着原子核的结合能。

不同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是不一样的,图是按照实际测量结果画的图线。可以看出,中等大小的核的比结合能最大(平均每个核子的质量亏损最大),这些核最稳定。

核力与结合能


核力与结合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结合能   核力   原子核   质子   核子   万有引力   相互作用   电磁   能量   质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