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小行星的中国第一人张钰哲,让中国人名、地名闪耀太空

张钰哲(1902年2月16日-1986年7月21日),中国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他是第一位在太空中发现小行星的中国人。

张钰哲1923年赴美求学,先后学习机械工程和建筑学,因为对天文学着迷,于1925年转入芝加哥大学学习天文系,师从天文学家樊比博教授,1929年获取博士学位。


发现小行星的中国第一人张钰哲,让中国人名、地名闪耀太空

张钰哲

1928年11月22日,张钰哲在美国叶凯士天文台进行观测时,意外发现一颗天体,随后多天进行连续观测,最终证实为之前从未发现过的小行星。

这是中国人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根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规定,小行星可以由发现者命名,张钰哲满怀深情地将它命名为“中华”。

第一次在中国土地是发现小行星的是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华生1874年在北京发现的。他请恭亲王奕䜣赐名“瑞华星”。

而中国人在中国土地上发现小行星则是1955年1月20日张钰哲和学生张家祥在紫金山天文台用60厘米口径的反射望远镜发现的,后来命名为“紫金山1号”。

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0年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改名为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张钰哲被任命为台长,一直工作到1984年。

在此期间,张钰哲领导了全国天文学科的规划和发展,布局建设北京天文台,南京天文仪器厂等。今天,全国各个天文台站各有所长,给中国航天事业带来蓬勃发展的景象。

紫金山天文台,在张钰哲的领导下,先后发展了太阳物理、行星与行星物理、射电天文、人造卫星运动力学、天体物理、空间物理等多个方向。

在张钰哲的老本行小行星领域、至上世纪80年代,紫金山天文台行星研究室观测发现的小行星约150颗获得国际编号,一部分陆续获得正式命名。从此,张衡、祖冲之、郭守敬等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的名字,以及北京、上海、江苏、福建和紫金山等祖国各地的名字开始闪耀太空,与日月同辉。

美籍华人天文学家邵正元将自己发现的那颗小行星以张钰哲的名字命名为“(2051)chang”,以表达对他的敬意。

在古代,掌管国家天文机构的官员成为太史令。自号“钟山太史”的张钰哲,他的科学研究涉及小行星、彗星、日食、恒星天文、航天和中国天文学史等方面,先后发表论文、报告、专著90多篇,为发展中国现代天文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来源:新华日报、百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小行星   紫金山天文台   紫金山   中国   发现   天文学家   天文学   人名   地名   行星   天文   太空   物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