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6万!高校毕业生走入就业季,创历史新高

1076万人,这是教育部公布的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同比增加167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这个就业季,有点不一样——今年夏天毕业的大学本科生,多数出生在1999年和2000年,他们是“00后”,他们属于“网络世代”,他们对就业、创业和人生的规划,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

1076万!高校毕业生走入就业季,创历史新高

资料图 新华社供图

就业新风向

就业特征

投简历分散活跃

选择维度更多元

扎堆“一线”缓解

姿态主动又谨慎

偏爱领域

互联网行业

电信和科学技术

5G技术行业

云计算

自动驾驶

口味变化

不再迷信“大厂”

小微企业受捧

在意岗位适配

看公司氛围

看老板个性

接受灵活用工

在意因素

职场平等

性别学历歧视

有无“五险一金”

是否经常加班

专家建议

多看传统制造业

了解社会实际

鼓励大胆创业

沉下心选择就业

突破

还没毕业已经创业

突如其来的春雪,让北京城在上周体验了一把春寒料峭。而在西南边陲云南,首都师范大学2018级的本科生宋潇,却在阳光充沛的果园,收获着沃柑。

“很不一样。”说起自己的大学生活,宋潇用了这四个字来形容,因为疫情,他暂时还不能返校。“我和同学们在大学四年中大概有两年,其实都不在学校。毕业会是什么样的场面,我现在也无法想象。”

从遥远的云南昭通考进北京的大学,刚读了一年半,疫情就来了。学习、交流都改到了线上,同学、老师,天各一方。疫情改变了太多事,但对宋潇的创业,却有一些积极的影响。

从小喜欢“捣鼓”东西的宋潇,学的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19年7月8日,他就注册了第一家公司,进行擅长的软件开发和物联网技术工作。疫情之后,宋潇回到云南昭通老家,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开始认真思考未来。

“我不喜欢朝九晚五那种上班族的生活,想自己做事。”宋潇发现,自己所做的物联网技术可以运用在智慧农业领域。云南,正好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亟待开发和推广。

“这个季节,就是盛产沃柑、粑粑柑等柑橘类。另外,我们这边有很多特产,比如辣椒酱,但是缺乏包装和设计,所以卖不出去。”在云贵川地区,宋潇广泛发掘农特产品,又利用线上技术,联络合作伙伴。2020年底,宋潇注册成立了一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小程序也在随后上线。22岁的宋潇,现在是公司的执行董事。他的团队里,年纪最大的出生于1992年,最小的出生于2003年。智慧农业、远程办公、机械喷灌、无人运输……这些高新科技,现在都运用到宋潇的创业项目中。宋潇的团队,也因出色的表现,荣获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一等奖。

现在,打开小程序,可以买到云南的鲜花饼、四川的麻辣牛肉、陕西的苹果。宋潇说,他目前没有继续深造的想法。2022年夏天,他将本科毕业,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创业项目中去,跟同样热爱乡土的团队成员一起,挖掘更多值得推荐的农特产品。“疫情会好起来,一切都会好起来,我觉得机会无限。”

选择

有人留京有人回乡

1999年末出生的王奕霖是北京交通大学2018级本科生。老家在内蒙古赤峰的他,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寒假,利用“北交就业”公众号上的招聘信息,找到了工作单位。

疫情之下,就业也更多通过互联网完成。“北交就业”公众号可以通过职位订阅来实现精准推送。坐在家里,王奕霖就完成了线上面试。“是一家大型央企。我跟人力资源约定了时间,通过微信视频电话面试。”确定了意向,王奕霖3月初返校后,进行签约等相关工作。

“我对自己的职业前景还是很看好的,也跟同在这家企业的师兄交流过,觉得学到的知识,可以用上。”更远的事,比如晋升、买房、成家,王奕霖还没过多考虑。

从北京到赤峰,坐高铁2个多小时就可以回家,王奕霖没觉得离家太远。跟他同届毕业的北京交通大学学生丰硕,则有不一样的选择。

丰硕出生在2000年,老家距离武汉只有一个小时车程。来北京之前,他对大学生活有很多憧憬,但憧憬转化成现实,只维持了一年半的时间。2021年10月,他就确定了自己的工作单位。

“我的目标很明确,回家,回湖北。”只用了一两天的时间思考,丰硕与武汉的交通企业迅速签了约。“有很多原因决定了我的选择。更多是考虑家庭。虽然现在交通很方便,但我是独生子,一人在外,还是很挂念父母,希望能离他们近一点。”

丰硕说,同宿舍的同学,除了考研深造,其他选择就业的,都不约而同选择回乡。“现在中国发展越来越均衡,很多省会城市都非常不错。”

变化

“大厂情结”被打破

从2021年下半年以来截至今年三月,“00后”用户求职简历的投递,在多个招聘网站出现了明显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以往校招季季节性很明显,过了“金九银十”,应届生的求职热情往往会缓慢下降。但去年下半年以来,一些招聘平台上“00后”应届生的活跃度,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在简历投递上,以往校招季应届生的简历大都是集中式投递,今年相对分散。可能是受疫情影响,传统意义上的“春招季”和“秋招季”没有以前那么明显。

在求职地域和行业上,新一代年轻人表现得更有特点。从BOSS直聘平台的数据来看,年轻人就业选择的整体趋势更多元。“应届生扎堆一线城市的现象有所缓解,许多年轻人把意向城市定在了二线城市。在意向行业方面,数字技术领域依然受年轻人的青睐,代表行业如互联网、电信和科学技术服务行业。新基建领域行业,如5G、云计算、自动驾驶等也吸引了很多理工科学生。”BOSS直聘分析师单恭介绍说,新一代的求职偏好也正在打破传统的性别划分。一个例子是,“00后”求职用户中,投递工程造价、技术研发等“男性主导”岗位的女性占比高于“80后”和“90后”。

“大厂情结”也在被打破,“00后”对小微企业的接受度进一步提高。据介绍,相比公司的知名度,年轻人往往更看重岗位适配度、公司氛围、老板个性等。他们对灵活用工的接受度也更高,更偏爱自由、弹性的工作环境,不少人会选择在暑期灵活用工,或者长期从事摄影、文案等兼职工作。

单恭透露,年轻人在线上与人力、老板“搭话”、开聊的姿态也更主动积极,但在选择职位时,又相对谨慎。他们更注重职场平等,对性别歧视、学历歧视等问题更加敏感,对企业是否有“五险一金”、是否经常加班更在意。

建议

找准优势大胆创业

“不同年代的人的特征,跟当时生活的环境直接相关。体现在就业方面,就与其童年生活、受教育经历以及各种社会现实相关。”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新一代年轻人成长的背后,有互联网及其相关产业发展的大背景。

储朝晖表示,年轻人在虚拟情境下学习生活得比较多。进入互联网时代后,互联网产业有比较大的需求空间,但根基依然在现实中。年轻人可能对社会的深层次就业岗位了解不多,但从社会产业结构、国家政策倡导等等来说,第二产业依旧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传统产业、制造业的转型提升,还需要大量人才。

此外,他还鼓励年轻人有更高更强的创业意识。“我们学生创业的比例,在世界上是比较低的。一味争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显得有些狭窄。从个体自身的成长发展来看,应当有相对超越性的角度,来找到自己的工作定位,这也有利于社会的资源优化配置。”

对于现实中一些年轻人喜欢“挑老板”、频繁跳槽等现象,储朝晖表示,应当客观来看。“社会就业问题,深层次来看要复杂得多。‘挑老板’也好,跳槽也罢,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年轻人还是看问题和选择过于简单,应该沉下心选择就业和谋求个人发展。”

(原标题:1076万高校毕业生走入就业季,创历史新高 22岁的他们 完全不一样)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孙毅 李松林 制图 宋溪

流程编辑:u099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昭通   云南   丰硕   疫情   北京   新高   高校毕业生   年轻人   老板   社会   行业   历史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