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毕业潮”背后:比失业更悲哀的事-

突然想到,是去年还是什么时候?互联网企业开始带头“福利”员工,要么取消大小周,要么强制要求下班……


印象里,互联网裁员的风已经不止一次地刮了,所以坦白讲,这次网上传得沸沸扬扬的所谓“毕业快乐”,其实并不令人意外才对。

究其本质,无非企业不需要那么多人了。

要么是前期快速扩张的业务已经趋于稳定,企业开始优化结构,保证健康发展不至于体系臃肿。

要么是原本志在开疆扩土的业务已经彻底宣布败北,整个业务被砍掉。

在互联网仍然快速发展的这个时代,上面两个理由任何一个都不令人意外。

那么自然而然的,大量人员被“毕业”也并不令人意外。

互联网“毕业潮”背后:比失业更悲哀的事

至于网上所谓的“资本家的血都是黑的”、“互联网没有裁员,只有毕业和优化”等等言论。

都是意料之中的网络声讨罢了,实质上跟企业本身真的没有太大关系。

当行业的高薪吸引了超出饱和度的人员涌入,所有结果都是自然而然的,有因自然就会有果。

而真正让我开始感到悲哀的,是互联网从业者被大量“毕业”背后,蕴含着的所有打工人共同的悲剧——不敢轻松


正如开篇那一段,互联网企业带头“福利”员工。

我无意于恶意揣测什么,但有一条最底层的逻辑链在于:

工作是需要有人做的,当员工开始被轻松,意味着企业总的工作量在减少(这里面有一个基本前提,企业不会做慈善),那么就意味着企业的业务量在变少,那么很自然就会反推回去,企业最终将不再需要那么多员工。

当然,需要声明的是,我引出以上逻辑链,并不是意指当时互联网企业开始福利员工就已经埋下祸根。只是由那件事让我联想到这条逻辑链而已。

有一次,部门开会,领导说了这么一句话:“公司把你们招进来,总不是为了发工资的吧。”

所以,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任何企业养着员工的出发点都是一样的,无论是这次闹得沸沸扬扬的互联网行业,还是笔者从业的传统行业。

所以呀,打工人们都想着有一份轻松的工作,五天八小时,福利全部到位,工作量小等等等。

那么又有多少人仔细想过,当有一天这些东西真正落在你头上的时候,你真的敢去接吗?

任何一个稍微有点职业危机的人都应该陷入惶恐才对。

所以,打工人好像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一边喊着累,一边其实根本不敢轻松。

互联网“毕业潮”背后:比失业更悲哀的事

这才是所有行业的从业者共同悲哀的事。

而这件事的本质,其实就是没有保障。

这样其实就不难理解为了那么多清北等顶尖名校的毕业生涌入体制了。

稍微有点思考的人都应该明白,这些顶尖名校的毕业生,走上社会找一份待遇高于体制的工作太轻松了。

所谓体制内福利待遇好,只是针对特定的那一部分群体罢了(大家都能理解的,说的太明容易被扣上歧视的帽子,网络暴力笔者还是惹不起的)。

这些顶尖名校的毕业生涌入体制,除了真的有那么一部分不适合混社会之外,总的来说都是图两个字——保障


打工人被毕业只是社会群体面对企业完全没有反抗能力,没有保障的一个缩影罢了。

在这个任何企业都能随意拿捏打工人的大背景下,个体或者某部分群体的遭遇,都只是在为所有人敲响一口没有任何实质意义的警钟罢了。

那么什么才是有意义的呢?

企业的良心发现?社会群体自觉的对于从业的均衡分配?还是其他什么?

那个答案我们都知道,但我们都不能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社会群体   名校   福利   体制   工人   悲哀   员工   轻松   业务   行业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