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象方便面获央视盛赞国货之光,却为何很少有超市在卖?有人不让

帮助残疾人就业、拒绝日本资本控制,获全民盛赞的“白象方便面”,却为何一度在超市中消失?

白象方便面获央视盛赞国货之光,却为何很少有超市在卖?有人不让

白象食品的产品

冬残奥会日前正式落下帷幕,在这个全球残障人士备受关注的盛会期间,一家国货品牌因帮助残疾人就业意外冲上网络热搜——

据官方数据披露,白象食品集团(以下简称“白象”)在山东济宁的分公司,2020年在职残疾职工237人,占到了总职工人数的近1/3,安置残疾职工的就业数量在济宁市位居第一。

与此同时,有人挖出此前报道,“白象”还曾多次拒绝日本资本入股控制,是目前国内方便面领先品牌中唯一纯正本土企业。央视曾盛赞,这是“铁骨铮铮的民族企业”!

随后短短几日,意外走红后的白象产品销量一路飙升,销量增长了近200%。各大电商平台的库存也被网友们搬空,白象官方旗舰店甚至发布公告,呼吁大家理性消费。人们纷纷将其称为速食市场中的“国货之光”。

但就是这样一家企业的产品,为何我们如今实际很少在超市中看到?甚至其一度消失在消费者视野当中?

白象方便面获央视盛赞国货之光,却为何很少有超市在卖?有人不让

白象集团标志


01

小破厂崛起

1970年,上海益民食品四厂试验成功我国的第一包方便面,由于生产线从日本引进且产量稀少,1包方便面的价格高达1毛五分钱,对于老百姓们来说是望而却步的奢侈产品。

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引进多达300多条方便面生产线,一时间许多品牌兴起。但其产品多小麦品质不佳、口感较差、包装单一,白象昔日就是这些低档次方便面竞争市场中的一员。

彼时的白象集团还是河南政府旗下的一个食品公司,名为“河南正龙食品有限公司”。其与当时许多国企一样,由于产能过剩经营不善连年亏损。直到一个人出现,公司的发展迎来了拐点,这个人就是姚忠良。

1996年,早年在部队当兵的姚忠良上任后烧了“两把火”:

1. 那时许多员工觉得自己身在国企,紧紧握住了“铁饭碗”,因此对于工作毫无热情。他辞退了一批出工不出力的老职工,招聘来一批中专、大专生的高学历人才,完成了公司的一次大换血,使公司重新充满活力。

2. 他开始大举铺设销售网络,甚至鼓励员工售卖白象产品,使得白象这一品牌很快打出了知名度,销量大涨。

1997年白象年销量突破了一亿元,到了2001年,高速发展的白象年营收已经突破了6亿元。

白象方便面获央视盛赞国货之光,却为何很少有超市在卖?有人不让

可就在未来看似一片坦途的时候,作为政府资产的“白象”应政策要求进行改制,这成为公司迎来危机出现的前夕。


02

内忧外患:丢失市场地位


由于公司空降了更高级别的董事长和许多职业经理人,姚忠良瞬间被架空。管理企业开始束手束脚,2001年姚忠良最终选择辞职。

而与此同时,进入二十世纪,众多外资企业开始争夺中国市场。其中,两大巨头站稳脚跟,它们用精美的包装和独特的口味迅速占据市场,同时带动着国内的方便面生产水平提升————

康师傅靠着刚入场时的红色包装的红烧牛肉面开启长达十几年的热卖;统一靠着老坛酸菜牛肉面从一年2.5亿卖到了一年40亿,创造了业内的单品奇迹。而一些小品牌也想尽办法在市场立足。

白象方便面获央视盛赞国货之光,却为何很少有超市在卖?有人不让

统一与康师傅

一方面外资带着强竞争力产品占据国内市场,另一方面改制几乎导致公司发展停滞。这使得白象业绩一落千丈,很快丢失了昔日建立起的市场地位,可谓“一夜回到解放前”。这时,领导们意识到姚忠良的带领对于白象有多重要。

面对困境,河南省政府多次要求姚忠良重回公司。2003年,姚忠良以白象必须完成改制为条件,重新接手了公司。再次接手后,姚忠良带领白象重新走上正轨,一方面走出河南面向全国扩张建厂,一方面进行产品创新,期间凭借“白象大骨面”取得销量突破。

反复改制5年后,2007年白象终于再次回到一线品牌当中,以40亿元的公司收入成了方便面行业之中仅此于“康师傅”的品牌。


03

遭日本资本围剿


但“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在不断前进的同时,一个新的问题又摆在白象的面前,那就是同行企业纷纷被日资渗透。

根据每一年世界方便面协会所发出的调研报告可知,近十几年来,中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方便面消费市场。2020年全球总共方便面消费量约为1170份,在这其中我国占比近40%,拥有630多亿的庞大市场总量。

面对如此庞大的中国市场,方便面的诞生地日本,早已有许多企业蠢蠢欲动想要在这个方便面市场分一杯羹。

过去数十年,日资方便面企业纷纷积极入股我国方便面企业,其中就有我国的龙头方便面企业康师傅、统一与今麦郎这三个品牌。而要知道,在2021的数据之中,这三家企业在中国方便面市场中的占有率可高达近90%。

早在1999年时,日本三洋食品株式会社就已经拥有了33.18%的康师傅股份。2008年,统一集团也开始同日资企业展开合作,背后不乏日资集团的资助。2004年时,今麦郎也正式与日本方便面行业的巨头企业日清食品成立了合资公司,并投资了近5.5亿元人民币,2012年时,今麦郎的33.4%的股份已被日本日清所持有。

白象方便面获央视盛赞国货之光,却为何很少有超市在卖?有人不让

白象方便面则也曾是日资企业的重点目标之一,但在多次商谈之中,白象都明确拒绝与日资企业合作,拒绝将股份出售于它们。在三大方便面龙头企业均被日资入股后,宛如异类的白象方便面则遭遇了黑暗时刻,发展进程步履维艰——

拒绝日资入股后,白象被今麦郎、统一、康师傅进行集体围剿。依据相关从业人士表示,日资控股品牌对于超市提出过2选1策略,在市场热度的绝对占比之下,白象便在多数商超中没有了一席之地。

同时品牌间存在破坏性的低价格战:沉浸在“大骨面”热销中的白象,曾将原本1元的袋装面,涨价至2.5元,尝试冲击中端市场;不料今麦郎为代表的品牌,陡然从中端市场杀回,上架定价1.5元的“大今野”。价格策略的对抗下,最终导致白象被消费者抛弃,市场份额极度缩水。大量产品只能积压在仓库之中。

这使得,消费者一度很难在各大商超里看到白象方便面的身影,白象一度走到了快要倒闭的境地。2011年时,白象方便面还拥有全国方便面市场18%的市场份额,而到了2012年市场占有率跌至仅仅7%。


04

时代更迭:国货当挺起民族脊梁


将时间再度推移,如今已是外卖行业如火如荼,懒人经济崛起的时代。连同白象所深耕的方便面商品本身需求也有所下降,如果不是今年鸿星尔克捐款引发了国产品牌热,白象可能也不会被提及。

不过可以欣慰的是,白象仍然没有就此倒下——

白象方便面获央视盛赞国货之光,却为何很少有超市在卖?有人不让

从2019年到2021年,白象不断探索创新,两年时间开发出方便面、速食产品、挂面等各品类产品共80多种,广泛开展线上业务。目前力压一众对手成为了同行业方便面在天猫、拼多多、京东等电商平台的销售额第一。

而更值得肯定的是,作为纯正本土企业的白象,不断创新提升自身产品力的同时也在坚持不懈地回馈社会。

残疾人本就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在社会整体就业形势严峻、残疾人就业政策法规不完善、社会歧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残疾人就业问题难以解决。据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我国残疾人总人数已经达到了8502万人左右,数量十分庞大,然而,其就业年龄段的残疾人就业率仅仅43%。

而在这种大背景之下,白象食品集团多年以来坚持聘用残疾人。如果搜索招聘信息,便能够看到白象集团在四川、山东等多地的分工厂都在大量招聘残疾人员工,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岗位。

白象方便面获央视盛赞国货之光,却为何很少有超市在卖?有人不让

除了积极助残外,每次在国家处于危难之际总能看到白象食品默默付出的身影。

从向宋庆龄基金会捐款1000万元设立“白象大学生救助基金”,到捐建5所希望小学,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支援乡村教育;从举公司全力驰援汶川地震,到集团跋涉2300多公里亲赴玉树地震一线抗震救灾;新冠疫情爆发之时,白象爱心捐赠了300万防控资金;河南暴雨受灾,白象再捐500万元及物资。

白象方便面获央视盛赞国货之光,却为何很少有超市在卖?有人不让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全球经济形势激荡,国家经济的崛起绝对离不开民族力量。诸如“白象”等国货品牌如能持续建立起自主竞争力、回馈社会,则也必将值得收获我们更多不留余力的支持与呼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方便面   康师傅   国货   销量   河南   日本   央视   超市   品牌   市场   产品   企业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