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发富:重游盘谷寺-

邵发富:重游盘谷寺


说起盘谷寺,早在五十年前我就去过,那时的我还是个小学生,是随着学校组织的春游团徒步去的。记忆中,除了庙房便是满山的柏树,还有就是那盘谷寺的名字了。至于“盘谷”二字做何解?也没人告知我,大概是“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中的“盘古”吧,因为盘古是创世之神,寺院供奉也是理所当然吧。

这几年的闲暇时间多了,我又两次来到了盘谷寺,开始细究起了盘谷寺名字的由来。通过一番追根溯源,方知此“盘谷”并非彼“盘古”。盘谷寺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说法:因盘谷盘绕两山之间故称“盘”,这是其一;这个山谷地势险阻而幽僻,是隐者所盘旋的地方才作“盘”,此乃其二。这一结论可不是我一厢情愿的凭空臆断,而是唐代大文豪韩愈老先生亲笔所述。

今年大年初一,我偕家人又一次来到了盘谷寺。前两次,我曾在乾隆御碑亭前拍过照,也曾上过钟楼撞过钟,还对舍利白塔躹过躬,唯独寺后的摩崖石刻却从没去过。为了尽快弄清石刻的秘密,在乾隆御碑亭前稍作停留后,我便独自一人踏着新铺不久的石阶,向寺后百尺摩崖石刻奔去。远远望去,垂直的崖壁坦露着胸膛,在苍翠挺拔的柏树上方,显得格外醒目。崖壁中间一块长方形的石刻镶嵌在上面,让人一览无余。

怀着急切而又好奇的心情,我一路攀登。伴随着心脏的急速跳动和付出了内衣湿透的代价,我才气喘吁吁地来到了绝壁前。只见绝壁像一幢高耸的楼房,又像一面高大的城墙高高垂立着,中间镶嵌的长方形黑色石刻此时好像被放大了一样,又高又长。由于石刻前的小路只有一米来宽,仰面去看石刻,会因角度太直,上面的刻字只有几个能看见,不过还是能看出每个字都是那么雄劲饱满。然而,石刻的内容仍一无所知。这时,强烈的求知欲望刺激着我,让我迫切想知道石刻的内容,于是,我求助起手机百度,开启了网络搜索。

原来,二百多年前的乾隆皇帝,自幼饱读诗书,才华横溢。他最崇拜唐朝大文豪韩愈的文章,尤为欣赏其写的《送李愿归盘谷序》一文,并按图索骥,找到了河北田盘的盘谷寺,以为寻到了真正的文章出处,于是时常去祭拜,留下的墨宝不计其数。几十年过去了,听得有人说河南济源的盘古寺才是正宗,乾隆心生怀疑,立刻派河南巡抚实地考察此事。巡抚通过认真考察,确信无误后报以乾隆。乾隆深为自己治学不严谨,引起的张冠李戴而内疚。于是写了一篇《济源盘谷考证》的“检讨书”,命人刻于石壁之上,以示天下。他说:“盘谷实在济源而不在田盘,予向之假借用之者,误也。”对手下大臣也做了批评:“非不明于学,则有所面从,亦误也。”并自勉道:“陶渊明,不求甚解,在彼则可,在他人则不可,而在为君者益不可。”

立于“一览众山小”的摩崖石刻边,俯看眼前高低起伏的群山,我的血在激荡,我的心在颤抖,我的眼在模糊,我激动了,被它深深地震撼到了。一个封建王朝的君王,贵为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但他依然治学严谨,倡导求真务实,勇于承认自身之过,并昭示天下,以此警示后人,这是何等之胸怀!

虽然乾隆皇帝是个封建帝王,历史也已过去二百多年,但是他的治学思想,他的磊落品格,他的求真境界,无一不是今日的我们学习的榜样。

邵发富:重游盘谷寺

责编:王芳 远岫 若谷

作者简介

邵发富:重游盘谷寺


邵发富,河南济源人,退休教师,现赋闲在家,弄孙为乐。曾长期从事文体教育工作,文学、艺术多有涉猎,故每有所感,便诉诸文字,杂文、散文尤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盘古   济源   乾隆   碑亭   崖壁   摩崖   巡抚   绝壁   河南   石刻   邵发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