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设计:堪比“企业号”星际战舰的海上实验站-

概念设计:堪比“企业号”星际战舰的海上实验站

#世界水日# PS大众科学“水特辑”

概念设计:堪比“企业号”星际战舰的海上实验站

科学家们对月球和火星表面的了解程度比对地球海床还要深入,这就是法国建筑师 Jacques Rougerie 要设计一艘能和“企业号”星际战舰相提并论的海上实验船的原因。

Rougerie 把他的“海洋轨道号”比作一个在海洋中畅行无阻的星际航标。“海洋轨道号”配备的深潜器和潜水员可以探索并分析海洋环境。“如果我们想更好地了解海洋,就需要彻底改变我们的研究方式,”他说。他指的是在马尾藻海等偏远海域进行直接观察和研究。在马尾藻海,海藻形成的海洋构成了尚不为人知的独特生态系统。“为什么来自北美和欧洲的海鳗在淡水河流中生活数十年后,会聚集在这里产卵?”美国前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局长、海洋生物学家 Sylvia Earle 说,“我们对这一海域几乎一无所知,这里上演着所有海洋生物中最不寻常的生命历史。”

“海洋轨道号”令人咋舌的造价——4800万美元——是它最大的缺陷。但是,在法国众筹融资网站 KissKiss-BankBank 的协助下,Rougerie 和他的团队已经筹集了数百万美元的资金,这些资金将用来建造轨道船的桅杆“神眼”。 如果他们能说服财力雄厚的赞助商补足剩余资金——这当然不是小数目——就有望真正将这艘“海上实验站” 建造出来。

概念设计:堪比“企业号”星际战舰的海上实验站

PS大众科学“水特辑”第三弹,概念设计:海上实验站

神眼

科学家们在这根桅杆上可以跟踪海洋候鸟的迁徙路径,并开展长期气象研究。

舱面作业

控制员可以在水线以上的操作平台操控遥控深潜器。室外操作平台还能作为潜水员的集结待命区。在深水环境下工作的潜水员可在减压过渡舱中适应正常气压。舱面还配有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发电机,所提供的电力用于驱动考察船。

生物实验室

每年,海洋生物学家都会发现大约 2000 个新的海洋生物物种,“海洋轨道号”将扩大这一数字。生物实验室配有大量养殖槽,不仅可供科学家们做实验,还能把物种活标本运往更先进的陆地实验室进行研究。

“车”库

水下“车库”可容纳一台双人深潜器,两台遥控深潜器和一台可潜至6000 米深度的自主无人深潜器。这些深潜器不仅用来发现新物种,还将搜寻可以治疗疾病的浮游生物、细菌及病毒。

数据中心

“海洋轨道号”的通信中心“尼摩”得名于儒勒·凡尔纳科幻巨著《海底两万里》中的反英雄主角。考察船的科研成果和发现通过通信中心与全世界进行分享。通信中心内还有一台管风琴,这也是凡尔纳小说里疯狂的尼摩船长所喜爱的乐器。小说里,这位船长抛弃了陆地生活去探索海洋的秘密。

水下加压舱

6 名研究人员将长时间生活在位于水下 100 米的加压舱内。在饱和气压环境下,他们的实验效率要大大超过陆地上的海洋生物学家,还不必像深潜潜水员一样每次返回母船时都要进行阶段性减压。此外,水下加压舱还能供航天部门使用,用来测试未来太空旅行中的作业规范,并进行长期封闭空间内生活的心理学研究。

更多内容可访问:www.seaorbiter.com

(图片及文字由PS大众科学首发 2022.3.22更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实验站   马尾藻   桅杆   潜水员   生物学家   大众   战舰   水下   陆地   轨道   星际   海上   海洋   概念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