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资料整理:“莫斯科”,苏维埃最成功的模仿相机(下)-

注:这篇莫斯科系列相机文章是我早年写作,发到SY916的,后来网站停办,无法找到配图的原文,现在把文章正式发出来,使用了自己的图片资料翻拍照片,文章比较长,分两次发出来,这是第二篇。

四、莫斯科(MOCKBA)-4

莫斯科-4型相机其实有点不伦不类,它在莫斯科系列相机中也是最没有特点和最没有性格的。当然也可以看出莫斯科人在设计和推出这款相机时的随意和茫然。

莫斯科-4型相机有两个版本,即早期的莫斯科-4A型和晚期的莫斯科-4B型。

相机资料整理:“莫斯科”,苏维埃最成功的模仿相机(下)

早斯的莫斯科-4A型在外型只是在原来莫斯科-2的相机后背挖个洞,即增加了6 6的拍摄画幅。但快门开始使用莫缅特-23C型,这种快门同1型没太大的区别只是增加了闪光灯连接线的插孔,自此以后出厂的莫斯科相机可以使用闪光灯,其它一切都涛声依旧。

但要拍摄6 6规格的片子只是在原来6X9的基础上增加一个6X6的挡片夹而已(就象我国的海鸥4B的645挡片一样)。不过这种可塞进莫斯科-2上的6X6的片夹我在经手的十几台莫斯科-4A型相机中却没见有一个,也就无法描述它是什么样子了。

自莫斯科-4相机开始,厂家为其配了很结实很精致的牛皮盒。近年来我过手的莫斯科2、4、5相机有上百台,但一直没见到有莫斯科-2的皮盒,虽有些莫斯科-2也带有皮盒,但都是标明是莫斯科-4或莫斯科-5的,难道是到了莫斯科-4A型的问世厂家才开始为其配皮盒?不知莫斯科-2的原包装是什么样的。

晚斯莫斯科-4B型相机又同莫斯科-5型相机相近。区别是它仍采用的是同莫斯科-2型一样的镜头,即茵度斯塔尔-32(110/F4.5)。当然快门也是使用莫缅特-23C型,带有闪光灯连接线的插孔的。

莫斯科-4这种不伦不类却又承前继后的非“优生子”让人犯疑,我在仔细地研究了莫斯科系列相机的生产年代发现一个问题:莫斯科-2型生产期是1947-1956,而莫斯科-5生产期是1956-1960,两者完全是可以衔接的。但在其间却夹杂着莫斯科-4,生产期是1955-1958。再想它的功能却又那么没有新意,可不可以断定,它是台“杂生”的相机。

就是莫斯科-2生产到后期,莫斯科-5已经设计并试产完毕。如果直接停产莫斯科-2生产莫斯科-5就会舍弃许多零配件、原材料。而如果继续生产莫斯科-2却已经不合市场的适宜(这时可能6 6画幅在苏联风行了),于是聪明的莫斯科人想出了这个具有现代市场意识的招法(我说这话是离不开当时苏联计划经济的实际情况的)现在看来这种产品意识在现代社会或者说在当代的中国可能实在是不值一提,但在当时铁幕下的苏维埃帝国这种创意和市场理念绝对是新奇和开放的。

于是莫斯科人开始加班加点地在库存积压的莫斯科-2后背上打洞,使用新的莫缅特-23C型镜头快门,换个底板(上写“MOCKBA-4”)再塞进个6 6的片夹,莫斯科-4A型相机就这样轻板的诞生了……

也许很快这种具有6X6篇幅莫斯科-4A就销售一空了,于是开始上马生产最新型的莫斯科-5型相机,但材料库的主任急急忙忙找厂长来了,报告说盘点库存中又发现了一大批用于莫斯科-4A型相机上的快门和镜头组合件还没有用完,而原来的莫斯科-2型的机身架却没有了。而这种快门镜头在新产品莫斯科-5是用不了的,厂长急中生智:“那就用现在莫斯科-5的外壳加上原来莫斯科-2的镜头,再生产一种新型号莫斯科。”“叫什么?”“莫斯科-6不好吧,这莫斯科-5还卖不卖?而且也不能一代不如一代啊!?干脆还叫莫斯科-4吧!”

以上说法是笔者的杜撰,没有依据,但我们现在见到的是两种款式莫斯科-4型相机,肯定是由于它是过渡性产品所决定的。

莫斯科-4A型相机资料:

画 幅:6 9cm 6X6cm

镜 头:茵度斯塔尔-23型,F4.5/110

最近调焦:1.5米

快 门:莫缅特(Momeht)-23C型。

镜头有闪光灯连接线插孔。

速 度:1-1/250秒、B

取 景 器:

楔式补偿器双影重合连动测距器

(顶盖装折叠式支架式取景器)

莫斯科-4B型相机资料:

画 幅:6 9cm 6X6cm

镜 头:茵度斯塔尔-23型,F4.5/110。

最近调焦:1.5米

快 门:莫缅特(Momeht)-23C型。

镜头有闪光灯连接线插孔。

速 度:1-1/250秒、B

取 景 器:

楔式补偿器双影重合连动测距器。

五、莫斯科(MOCKBA)-5

莫斯科-5型是莫斯科系列产量最大,也是关门之作。它是在成熟的莫斯科-2型的基础上舍弃了似乎作用并不太大的机顶望远镜式取景器,而在机身的右上方开了一个小取景口,另外就是将镜头改为口径更大的N-24,3.5/105mm,而快门也改成了莫缅特(Momeht)-24C型。这种快门是在莫缅特(Momeht)-23C型的基础上增加了自拍。

可别小看这一点,却让莫斯科人整整用了十年才找到蔡斯伊康的真正感觉。我对这藏在镜头快门里的自拍器的机械性能并不太了解,但它的技术要求和生产难度一定不小,否则霸道的苏联人是不会客气的,不会因知识产权问题在模仿蔡司伊康相机上拿在它的眼里已伦为孙子辈战败国德国的专利权当回事的,君不见前苏联有多少相机是照搬德国的,其他方面就不用说了!

相机资料整理:“莫斯科”,苏维埃最成功的模仿相机(下)

苏联人在莫斯科相机上不是不想一步到位,而是局限于当时的客观条件,他们选择了自己力所能及范围内的事,从这点上看苏联人是明智和严谨的,没有盲目的头脑发烧可能是莫斯科系列相机最后能成功的主要原因,回看我们50-60年代研制的一些相机,有的只是有了不知能不能拍照的样机,有的相机出厂就玩不转了。

从胆量上看我们的前辈可能是世界相机史上最大的,但产品的成功率可能也是世界相机史上最低的,我作为没有在当时特殊条件下生存过的后人,可能没有权利对尊敬的先辈在相机领域里的探索指手划脚,只是感觉我们的先辈确实是有些着急和草率了一些。至少在这一点上我们没有莫斯科人的理智啊!

除此之外,莫斯科-5还对后背进行改革,可以完全取下来。在画幅上增加6 6的片幅,在机身上安装了活动的6 6片夹。注意,这种片夹在莫斯科-2型和早期的莫斯科-4A型上是用不了的。

莫斯科-5型采用了天塞结构的3.5/105头,可以说是同超级伊康相机最终殊途同归。

到这时,莫斯科在性能上同蔡司伊康才完全相近,而且比蔡司伊康还多了闪光灯连接线插孔。但在外表上莫斯科开始自己风格的探索,它取消了蔡司伊康的机顶折叠式支架式望远镜取景器。其实这也非莫斯科的独创,到这个时代这种取景器基本都改为了机内,就是目前仍广泛流行的机内平视取景器。

但莫斯科-5(及莫斯科-4B)的双影重合取景器和直观取经器是分开的,而且全部在我们现在很不习惯的右侧。因为这种相机是拍两种画幅,在直观取景器上还多了6X6和6X9转换扭,这种直视取景器因太靠近右侧,在近距离拍摄时的视差会很大。

这种相机的快门和镜头同蔡斯是完全相同甚至可以互换的(我手里就有一台莫斯科-5镜头的蔡司超级伊康太),但它比蔡斯高级之处是多了6 6的画幅和闪光灯连接线插孔。我在许多台莫斯科-5相机上还看到有闪光灯插座,而且是直接装在机顶的“MOCKBA”字上的。开始没有以为然,以为是个人的行为,但后来看得多了,而且东西一样位置也相同,不知是厂家后加的还是某个部门的“改装机”。

时代不同了,随着感光材料的进步,五十年代相机开始向小画幅方向发展,而莫斯科-5正是迎合了这一世界潮流,要知道由6 9的拍八张到6 6的12张,每卷可多拍三分之一,经济帐也是十分可观的,对于一款面向大众化的相机,这一变化会迎得多少市场、迎多少摄影爱好者的青睐啊!但还有不满足的摄影爱好者,有不少莫斯科相机的使用者自己在相机上还挖个洞,又改成了6X45的画幅,一下子又能拍16张了。这种自己改制的“莫斯科”也是经常会碰到的。

莫斯科-5型相机资料:

画 幅:6 9cm 6X6cm

镜 头:

莫缅特(Momeht)-24C型。F3。5/105

最近调焦:1.5米

快 门:

莫缅特(Momeht)-24C型。

镜头有闪光灯连接线插孔。自拍器。

速 度:1-1/250秒、B

取 景 器:

楔式补偿器双影重合连动测距器。

“莫斯科”系列相机起于1946年的1型,止于1960年的5型。在长达14年的生产和开发中几款相机都是很成功的。即使过了在四、五十年后的今天这些相机大部分仍能使用,说明它的精密加工和选用材料是相当不错的,特别是它的镜头历经这么多年风雨沧桑,却绝大部分光亮如新,镀膜通透,极少有长霉脱胶的甚至很少有磨痕擦痕的。

这说明了莫斯科相机在制作上的技术高超和态度的严谨,这点可是其他前苏联相机是没法相比的,我不知这其中是否还有别的原由,是否有蔡司人直接参与了制作,但我要说的是:“莫斯科相机人”是值得尊敬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莫斯科   苏维埃   取景器   蔡司   相机   画幅   插孔   连接线   闪光灯   快门   镜头   资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