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和旅行,哪个会让自己很快得到升华?-

读书和旅行,哪个会让自己很快得到升华?

小羊觉得,这个问题这样修正一下或许会更准确:以什么样的方式来阅读和旅行会让自己很快得到提升?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书和旅行,通常被看做是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好方式,因而很多人对此趋之若鹜。

然而,有些人所谓的旅行,不过是在网红地按照既定的路线和流程打卡发朋友圈,对旅行地的地势地貌,风土人情,文化底蕴只有浅薄的感知,更别说是休养生息或是深度观察一个不同的生活样本。

有些人所谓的读书,只有在买到书发朋友圈的那一刻有些许热闹,不久后就把它们丢在书柜里吃灰了,即便是打开阅读,也是浅尝辄止,看到长篇大论的复杂论述,需要动用思维能力甚至是毅力去啃这块”硬骨头”的时候就望而却步了。

于是乎,书籍成了一本本精致的“摆设”,显示出我们爱阅读,有文化素养,但这种浅层次的灵魂“装饰”不过是另外一个层面的无知。

古语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理解,如果你没把书读进去,没把厚书读“薄”,真正吸收书籍的精华,你的气质是不会得到提升的。

我们骗得了别人,可骗不了自己。每次“假装”很努力,都是在增加内心焦虑的筹码。直到天平开始失衡。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深度思考和实践层面的精进,今天的你是怎样,十年后的你仍然是怎样,很难有大的提升。

读书和旅行,哪个会让自己很快得到升华?

01、走遍千山万水,最终是为了找到一条通往内心的路

曾经有一个文案非常受欢迎:

你写PPT时,

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

你看报表时,

梅里雪山的金丝猴刚好爬上树尖。

你挤进地铁时,

西藏的山鹰一直盘旋云端;

你在会议中吵架时,

尼泊尔的背包客

一起端起酒杯坐在火堆旁。

有一些穿高跟鞋走不到的路,

有一些喷着香水闻不到的空气,

有一些在写字楼里

永远遇不见的人。

有句话叫:

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会以为这就是全世界。”

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

是那么丰富多彩,灿烂多姿,妙不可言。“

每一个在格子间拼命内卷的”社畜“在看到这段话的时候,都会有灵魂呼吸了一口新鲜空气的感觉。

每一个人都是天涯羁旅客,茫茫然飘荡在红尘中。

然,这只是旅行的其中一个层面。

抛开物质层面的因素不说,一场真正的旅行,是一场决心跟毅力的较量,是一场内心的朝圣之旅。

汗流浃背、旅途劳顿、风吹日晒,还要面对未知的风险。

奇峰险峻、狂风骇浪,小桥流水、落日夕照。

将内心坦露在自然的力量和美之前,灵魂得到彻底的冲洗。

旅行很难说不是对真实人生的模仿,我们在克服艰难险阻之后得到奖励,比用钱直接买到的刺激深刻得多。

你去看那些背包客,他们虽然肤色不同,国籍不同,但脸上有着同样坚毅的神色,目光交换间彼此的心意便了然,如同两条星光交汇,最终又将滑向各自命定的轨道。

在长途跋涉过后与内心渴求的美景相遇,就是对他们最大的酬报。

读书和旅行,哪个会让自己很快得到升华?

02、阅读,是精神上的旅行

在现实生活中,一场长时间的旅行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跟精力,这是很多繁忙难以抽身的上班族心有余而力不足的。

那么,有没有什么代偿机制?

有,就是阅读,深度阅读与思考,同样能够扩宽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其效果并不输于旅行。

这里有一个例子,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门罗。

她几乎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她所居住的小镇,跟现在有些人动不动就全世界旅行打卡不同,她把身边的美景运用到了极致。

同样是一条回家的路,普通人可能匆匆走过就算了,但她会仔细观察路上的美景,落日的余晖、路边蓝色的野花、孩子们放学后的欢声笑语,都是她可以捕捉到的美。

不是我们身边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更别说将人类的历史、政治、哲学思辨、科学发展、人文地理等全部收纳进来的书籍。

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上下五千年,纵横两万里。

读名人传记,可以看到,即便是伟人,也遭遇过大的磨难,有的人甚至会经历生死考验,我们在现实中那一点点挫折又算得了什么?

读文学名著,可以看到主人公在爱恨情仇面前的反复挣扎与纠结,他们的心理独白,跟千百年之后的我们在面临艰难选择的时候有什么两样?

读哲学社科类书籍,可以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和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能力,用客观理性的思考,来避免因狂热的情绪而对忽视对事实的探寻。

书籍,在人类的精神财富传承和文明教化上功不可没。

读书,可以让我们看见宇宙之伟大和个体之渺小,然而,再渺小的个体,都可以拥有无限延展的内心世界。

读书,可以让我们将别人的人生格局,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内化成自己的,这是成本最小的一种方式。

热爱阅读的人,以同样的时间,仿佛比别人多活了几辈子。

读书和旅行,哪个会让自己很快得到升华?

03、读书和旅行,都是我们解读世界,了解自己的途径

读书和旅行,其好处不可胜数。

小羊的看法是,读书和旅行,其最大价值在于,使我们从目前的状态与模式的运行中暂时停下来,抽离出客观的自我,从而看到新的可能性。(但这必须是在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前提之下。)

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

人之所以很难跳出现有生活的桎梏,是因为旧有的思考模式会形成一个舒适的“闭环”:凡是跟现有经验和价值观符合的信息就采纳,不同的信息,则被摒弃在现有的思维框架之外。

久而久之,我们逐渐放弃了积极的主动性思考,转为被动接收,等着别人将精神食粮投喂到我们嘴里。

每天看似被海量信息环绕,然则这些信息不过是巩固了我们原有的狭隘和偏见。

其中就包括:迷信权威,对那些所谓的专家学者的言论不加甄别地全盘接受。

比如,专家说,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普通人要想翻身,就像抓住复利思维,包括时间复利和金钱复利。然后写出复利公式,从数据上告诉你复利的威力是多么大。

本利和=本金*(1+利率)^n,其中,n表示期数。

每天进步一小点,20年后你可以是一把好手。

专家说得对不对呢?

对也不对。现实中确实有复利这么一种说法。

然而,复利公式的成立需要特定的条件,比如:保持稳定的利率和持续足够长的时间。

投资过股票的人都知道,要保持稳定的较高利率有多么困难,还要多年保持,则是难上加难,基本上是违背人性的。

股神巴菲特能保持每年百分之二十几的年化收益,基本保持了几十年,而他的大部分身家,都是在他60岁以后才获得的。

一年三倍者如过江之鲫,三年一倍者寥寥无几”。

普通人既没有股神那么聪明的头脑,也没有坚持那么久的毅力。

我们了解复利公式,是了解世界运行的规律和法则,同时结合自己的实际,来优化自己的思考模式。

比如在资产配置的时候,小羊给自己配置一部分稳定利率的长期投资,享受复利带来的时间红利,然后拿出少量的资金,来搏短期的较高收益,兼顾长期稳定与短期利益最大化,即便有风险,也在可控的范围内。

专家们是内行,普通读者是外行,他们想要引导大家的思考方向,太容易了。

但他们也不是纯粹欺骗你,只要简化他们的理论模型,不把某些规则的适用场景和条件给你说清楚,再加上引导情绪的煽动性言论,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很容易就上钩。

所以,小羊才特别强调,我们要通过阅读扩宽自己的知识面,通过心智来战胜阅读中的障碍。

不要贪图舒适,去读甜甜圈一般的书。那样只会增加精神的脂肪,让我们的人生逐渐沉重起来。

读需要跳一跳才够得着的书,读需要反复琢磨其中词句的书,读让我们产生“哇,这个问题还可以从这个方面来解读”的打开认知局限的书。

这样,你在读书过程中所吃的每一分苦,才是你人生中真正的财富。

以上,与大家共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小羊   旅行   复利   利率   层面   内心   稳定   书籍   精神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