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语|抓住机会,悄悄往孩子身上加“担子”-

8岁的儿子把油漆刷得马路上、电线杆上都是,怎么办?江苏苏州的一位妈妈,给出了标准答案:先告诉儿子“犯错了就要承担”,然后陪儿子一起用刷子刷、热水泡,3天时间,刷掉了乱涂的油漆。3月16日,此事经澎湃新闻报道后,赢得众多网友点赞。

教育心语 抓住机会,悄悄往孩子身上加“担子”

图|新闻事件中,正在把油漆刷掉的8岁男孩。

“犯错了就要承担,别人可不管你是不是小孩子呢!”一句话,道出了这位母亲的育儿观——要有责任和担当。不管年龄大小,都要承担起你的责任。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而这些“有准备的人”都有一个核心品质——责任感。 美国第28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曾这样说,“责任感与机遇成正比”。

一个人的责任感,从小到大都不仅为自己、还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为人类……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首先要培养孩子为自己负责。先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责任,再体现自己的担当。

生活中,这样的教育比比皆是。譬如,三四岁及更大的孩子,该吃饭时不吃,怎么办?心平气和地告诉他:你现在不吃,只能等一顿再吃。然后,把家里所有食物,都统统收起来,让孩子尝尝饿的滋味。次数不用多,有这么三四次,孩子就会按时好好吃饭。

学会自己吃饭、好好吃饭,是为人父母应该教会孩子的第一件事。在这个过程中,嫌孩子吃饭弄得到处都是就不再让孩子自己吃,孩子不吃时大人到处追着喂,随便让孩子吃垃圾食品等等行为,都是父母不负责任的表现,同时破坏了孩子“为自己负责”观念的形成。

本该孩子为自己负责父母却包办代替的事儿,现实中还有很多。有的孩子不起床,父母“千呼万唤”甚至“乞求哀告”;有的孩子上学忘了带书本,父母放下自己的事情,风驰电掣送到学校;孩子不做作业,父母比孩子还着急……这类包办代替的父母,挤压了孩子责任感成长的空间,剥夺了孩子为自己负责的机会,很难培养出有责任感的孩子。

那么,父母怎么做,才能为孩子责任感的成长,提供空间和机会呢?

后退一步,退到自己的责任界限内。孩子自己的事情,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大小让孩子自己去做,哪怕做错了,大不了承担后果。这个过程父母也要学习,看看《发展心理学》或其他相关书籍,听听相关讲座等。从放手家里的事情开始,一家人分担家务,形成“家务劳动人人有责任”的氛围,形成“家务活儿人人都干”的习惯。

适当示弱,恰当表现出自己的需求。不要处处表现得如钢铁巨人,不知劳累辛苦,累了就告诉孩子,“给妈妈(爸爸)倒杯水好吗?” 身体不舒服时,千万不要为了所谓的“母爱”强撑着干这干那,而要真实地告诉孩子,“妈妈病了,需要你照顾。”

人,一旦受到责任感的驱使,就能创造出奇迹来。当你把自己的需求真诚地表达出来,孩子的责任感就会油然而生,平常干过的没干过的事情,都会积极地去干。当你接过孩子端到眼前的水,或者一碗面时,在感动的同时,也为孩子种下了一粒家庭责任感的种子。

一个人能承担多大的责任,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功。想要让孩子成功、家庭幸福的父母,一定要抓住机会,悄悄往孩子身上加担子。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魏新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包办代替   孩子   大众   担子   家务   责任感   身上   儿子   事情   父母   妈妈   机会   责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