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工大新发现或推动未来电池技术加速发展

【精品能源内容,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南工大新发现或推动未来电池技术加速发展

日前,南京工业大学陈宇辉教授课题组联合上海大学施思齐教授以及奥地利科学技术学院Stefan A. Freunberger教授,发现通过改变盐浓度或者溶剂,可以极大提高绝缘体的电化学速率,并研究发现了其背后的机理。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催化》上。

带有绝缘体的电化学是未来电池技术如锂-氧电池、锂-硫电池的特征和主要困难。它们在这方面不同于当前的插层电池(如锂离子电池),主要依靠离子(脱)嵌入来平衡混合导电固体的氧化还原电荷。锂-氧电池在放电或充电期间将溶解在电解质中的O_2相互转化为固态绝缘过氧化锂。锂-硫电池可将固态绝缘S_8和硫化锂相互转化。这些过程中的动力学瓶颈是电极与绝缘、不溶性、固体存储材料之间的电荷转移,即使在低倍率下也会导致高过电位和不完全转化。

“我们通过实验发现,用碘化锂作为氧化还原媒介体催化剂,在与绝缘物质比如过氧化锂反应时,存在一个突变电位。”论文第一作者、南京工业大学博士生曹德庆介绍,当媒介体电位低于突变电位时,氧化还原媒介体与绝缘物质反应的动力学较慢,当电位仅高于突变电位少许时,氧化还原媒介体与绝缘物质反应的动力学会突然加快。“而通过改变锂离子浓度或者改变溶剂,就可以调节媒介体电位的变化。”

“经过深入研究,我们发现这个现象不仅在碘化锂中存在,在其他媒介体与过氧化锂反应过程中也存在,并且这个结论还可以延伸到除了锂-氧电池的其他电池体系,例如锂-硫电池。”陈宇辉说,这种现象与所选用的氧化还原媒介体及电解质的类型无关,“经过进一步研究,我们发现突变电位存在的原因,其实是与绝缘物质的晶面有关。因为绝缘物质比如过氧化锂等是多晶面的,媒介体的电位应该超过主导晶面所需的最低过电势。”

“课题组的研究得到了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南工大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大力支持,这一研究成果为锂-氧和锂-硫电池体系选择媒介体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为未来研究媒介体催化剂提供了一个新的依据。” 陈宇辉表示,研究成果也会促进锂-氧电池和锂-硫电池的工业化进程,为替代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提供了更多选择,进一步加快大型储能系统例如新能源电动车等的发展进程。(来源:新华日报 谢诗涵)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属于中国能源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网”的作品,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电池   过氧化   绝缘体   电荷   电位   突变   研究成果   媒介   物质   未来   发现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