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碳零排放!藏在冬奥火炬里的黑科技,由西南石油大学校友研制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火炬“飞扬”的小火苗最终成为主火炬。与往届奥运会大量使用液化天然气或丙烷等气体作为火炬燃料不同,本届冬奥会首次使用氢能作为火炬燃料,最大限度减少碳排放,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

全程碳零排放!藏在冬奥火炬里的黑科技,由西南石油大学校友研制

北京冬奥会火炬

此次中国点燃冬奥历史上首支绿氢火炬,不仅向全球彰显了我国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实力,更创造了冬奥火炬用能历史,首次实现燃料生产到应用全过程碳零排放,践行了科技奥运、绿色奥运的理念。“绿氢直供冬奥”,正是西南石油大学地质1983级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深圳新能源研究院院长邹才能及其带领的绿氢团队在最短时间内的攻关成果。

“非常规”人的“非常规”思想

2018年6月21日,在西南石油大学2018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校友代表、石油地质勘探83级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才能应邀出席典礼并发表主题为《做一个正能量的“非常规”人》的致辞,勉励新一代的西南石大人,要“梦想不抛弃、理想不放弃、生活不生气”,努力做一个“有非常规思想”的人、做一个“有非常规时间”的人、做一个“有非常规价值”的人。

全程碳零排放!藏在冬奥火炬里的黑科技,由西南石油大学校友研制

邹才能院士在西南石油大学2018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

而作为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的奠基人,在科研道路上,邹才能也同样以“非常规”思想不断开拓创新,不断突破自我。自1987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现西南石油大学)走上工作岗位后,30多年来,他以“非常规”思想,带领团队一次次推动了我国油气勘探战略的转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邹才能认为,找油要不断重新认识找油思想、找油理论、找油技术,要敢于突破传统知识、传统模式、传统方法。找油就是不断发展老区、开辟新区、突破禁区,要用智慧透视地球,用技术降低风险。找油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全程碳零排放!藏在冬奥火炬里的黑科技,由西南石油大学校友研制

邹才能院士在四川页岩气露头剖面观测

邹才能带领团队不仅率先在我国非常规致密含油气储集岩中发现了丰富的纳米级孔喉储集空间,建立了不同储层油气充注下限运聚模型,揭示了非常规油气大面积“连续型”聚集规律,还提出了非常规油气“甜点区”概念与评价指标,阐明了水平井缝网驱替压裂“人工油气藏”开发概念,提出了常规—非常规油气“有序聚集、协同发展”理念,迈出了非常规理论突破的第一步,创建了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该理论的建立,是对经典石油天然气地质学的重大突破,也为中国乃至世界油气从常规向非常规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指导,有重大科学价值和经济意义。

开辟非常规油气新领域

2009年,邹才能带领团队系统揭示了非常规油气大面积“连续型”聚集规律,阐明与常规油气成藏10个差异特征,揭示常规油气供烃方向有非常规共生、非常规油气外围可能有常规伴生的“有序聚集”规律。推动勘探从寻找常规“单体型”油气藏,向非常规“连续型”甜点区转变,为鄂尔多斯等盆地致密油气发展、蜀南国家级页岩气试验区评选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全程碳零排放!藏在冬奥火炬里的黑科技,由西南石油大学校友研制

邹才能院士在四川页岩气田现场考察

他提出非常规油气“甜点区”概念与评价指标体系,阐明“人工油气藏”开发内涵,为非常规油气有效开发提供理论基础。提出优质页岩层系发育油气富集“甜点区”,建立以高TOC值、高孔隙度等8个指标为核心的评价体系;阐明以应力场、渗流场等为核心的“人工油气藏”开发内涵,引领非常规油气效益开发。

2010年,邹才能应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与Nano-CT技术,率先在我国四川盆地海相页岩中发现有机质纳米孔,2011年第一次在鄂尔多斯盆地陆相非常规油气储层中发现并系统表征纳米级孔隙;他研究页岩气、页岩油与致密油气充注孔喉直径下限,建立不同储层油气充注下限运聚模型,开辟页岩油气、致密油气勘探开发新领域。

引领常规油气战略突破

在常规岩性地层油气藏领域,邹才能揭示了岩性地层油气成藏机理、建立陆相湖盆中心沉积模式、提出“大油气区”概念,推动我国油气勘探从构造向岩性地层快速转变。建立陆相深水型滑塌成因砂质碎屑流、浅水型河道三角洲沉积模式,改变湖盆中心缺乏规模储层认识,为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发现10亿吨级岩性大油田提供理论支持。揭示岩性型、地层型“大油气区”分布规律,为岩性地层油气藏规模勘探提供理论基础。指出岩性型油气藏主要赋存于大型坳陷湖盆三角洲前缘带,地层型油气藏重点分布在克拉通盆地古隆起及斜坡区。

全程碳零排放!藏在冬奥火炬里的黑科技,由西南石油大学校友研制

邹才能院士在阿布扎比观看中东页岩油岩心

在常规大气田领域,邹才能揭示了克拉通盆地碳酸盐岩大气田形成分布规律,提出安岳特大型气田形成受“四古”因素控制,为古老碳酸盐岩天然气勘探提供理论借鉴。他研究四川盆地深层碳酸盐岩天然气成藏规律,优选勘探层系与有利目标。应用岩心、地震等资料,揭示四川盆地震旦—寒武系古老碳酸盐岩大气田形成与分布,评选出川中有利区与勘探目标。提出克拉通盆地古裂陷内优质烃源岩、古台地上丘滩储集层、古油藏裂解成气、古隆起斜坡构造—岩性地层圈闭的“四古”因素,控制川中万亿方级安岳特大型碳酸盐岩气田形成与分布。该认识为我国乃至全球元古界—寒武系古老含油气系统勘探提供理论借鉴。

推动我国新能源提速革命

随着人类对绿色生态环境需求的提升和低碳社会的到来,从传统化石能源向非化石新能源大转型,是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必由之路。对于我国“能源结构转型”,邹才能倡议,应从常规向非常规、国内向海外、油气向新能源“三个更大跨越”重新布局,需谋划加快实现常规—非常规油气的“生产革命”、煤炭发展的“清洁革命”、新能源发展的“速度革命”,加速煤炭清洁化、新能源低廉化“两个规模”提前到来。

全程碳零排放!藏在冬奥火炬里的黑科技,由西南石油大学校友研制

邹才能院士做题为“论能源革命与机遇”的报告

不断进取,精益求精。带着这份热爱,邹才能在科研之路上,将继续带领他的团队探索非常规油气的研发,以及新能源的发展。

犹记得当年邹才能在母校西南石油大学毕业典礼上对学弟学妹们的寄语,“生活不生气,追求不放弃。塑造自己的过程很痛苦,但结果很完美。”愿学子共勉之,在今后的日子里扬帆起航,拼搏出光辉的前程!


关注“西南石油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本文素材来源:新华社、科学中国人、西南石油大学官微、西南石油大学校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油气藏   碳酸盐   气田   页岩   地层   盆地   油气   新能源   院士   常规   校友   全程   石油大学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