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白谷烟树”探幽

作者:杨顺昌


京山“白谷烟树”探幽

仲春三月的一个双休日,同事相约,驱车前往白谷洞踏青。上午九时,一行三人不到支烟功夫,便来到了久负盛名的“白谷烟树”景区。据光绪八年版《京山县志》载:“白谷烟树”为京山古八景之一,乃佛教之地。

白谷烟树位于县城北3公里黄陡坡西侧白谷洞景区。站在翠微庵,心情格外清静,环顾四周,这里山势突兀、坡陀隆衍、崖壑险峻、奇石秀水、疏林古木、泉流淙淙、潭沟深渊、怪洞玲珑、烛雾缭绕、壁挂飞瀑、水溅云烟,史有“白谷烟树”的美妙传说呈现眼前,给人遐想和陶醉。

“白谷烟树”是古人对白谷洞景点最形象的描述,集白谷洞景点景色于一炉。这里传说众多、景点丰富。马刨泉、刀眼泉、白谷洞、梯子洞、孝子潭、翠围庵、壁崖等景点座落其间,别致而赋诗情,尤以壁、洞、潭堪称于世。昔有“天下岩谷之奇无匹者”之说。


京山“白谷烟树”探幽

沿翠微庵玉佛禅苑石级南下,主景白谷洞位于半山崖上,四周山岩奇秀,环境清幽,沟壑险滩,藤蔓缠绵,洞穴掩映。其间主洞口宽约3米,高约2米余,深约10米,洞内面积约40平方米,洞空如囊,满悬钟乳,洞壁已被昔日烛烟熏黑。传说太乙真人曾寻访到此修炼,降下祥云,以虎镇山,罚恶扶善,净土崇拜,造福百姓。洞内左侧岩壁上原镌有直书的“白谷洞”三个大字,笔力遒劲,因年代久远而脱落有迹。一牧牛老翁给我们讲述了一段当地传说:很久以前,这一带常闹天旱,沟谷间的钟乳石大雨后经太阳一晒,颗颗粒粒、透透白白,酷似白谷,民间将这一奇特的石变现象称为“白谷”。据康熙字典《尔雅释水》注:水注溪曰谷。这足以印证了民间传说。白谷洞因此而名。2004年,钱场向埠人释妙修(法名)在白谷洞顶端西北主持修复了翠微庵玉佛禅苑,花巨资22万元从缅甸运回玉佛三僧供于大殿内,恢复了昔日香火。

洞东侧百米处有茑萝蔽空的“菁茑岩”绝壁。壁崖隆耸接九天,游客遥指望云端。形成了白谷洞奇特的地形地貌。其上旧有栗林、桂柏和修竹。清代诗人谭鹤年曾有“石径纤盘邪,一线通鸟道”的诗文写照。此壁长数10米、高20余米,如削插霄汉,壁色青黑,壁块如袈裟,恰如关闭的天然银屏。阻以绝壁不可往,方流连怅望俄尔。

最为美丽壮观的是翠围庵前左下侧,沿山涧泻入崖下深潭的瀑布,是“白谷烟树”古八景传说的核心景观。从洞前草坪往南50米许,小心翼翼地攀岩沟、扶藤蔓缓缓而下,可身临其境地感受壁挂飞瀑,水溅云烟的美景。


京山“白谷烟树”探幽

沿流泉上溯,白谷洞的流泉曲折涧幽,三步一瀑,五步一潭,似玉带缀珍珠,镶嵌在皱纹叠折的崖岩之中。洞壁岩崖幽壑老,流泉飞瀑泻浩浩。白谷洞的流泉源自洞北一里许的马刨泉。相传三国时蜀汉大将关羽挥师北上,进取樊城,途经此地,人马饥渴,停留整憩。时有一高大白马长啸直奔山涧,用铁蹄从石缝中刨出一泓甘泉,关羽军马畅饮后,几日不知饥渴,星夜兼程,大破曹军。马刨泉与关子山因此而名。千百年来,马刨泉泉水长流不断,曲折穿幽,流经白谷洞,注入孝子潭,才造化了日后“白谷烟树”的美妙传说。

游完白谷洞壁、洞、潭,已是正午时分,下得山来,游兴未尽,身感此为极地,难返流恋之情溢于心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京山   玉佛   翠微   奇特   绝壁   飞瀑   山涧   藤蔓   景点   孝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