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将要大降温?南大洋疯狂吸碳,年吸碳量约比释放量多5.3亿吨

现在的地球会变冷吗?恐怕很多人会回答不会,因为全球变暖是一个既定的事实。就算我们极力控制碳排放,温度也不会一时半会儿就降下来,毕竟人类也不是用一两年的时间就把地球温度升上去的。

地球将要大降温?南大洋疯狂吸碳,年吸碳量约比释放量多5.3亿吨

全球变暖问题日益严重

但是一份研究报告却指出,南大洋一直以来都在疯狂地吸收二氧化碳,它是全球唯一吸收大于排放的地区。那么,它一直按照这个趋势吸碳,真的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降下来吗?

南大洋

很多人一听到南大洋这三个字很陌生,在我们的认知里,地球上只有四大洋,这个南大洋是指的哪里?陌生就对了,南大洋是2021年才诞生的一个地理概念,也就是我们以前说的南极海域

地球将要大降温?南大洋疯狂吸碳,年吸碳量约比释放量多5.3亿吨

南极海域

南大洋又叫南冰洋,与北冰洋被亚欧、北美大陆环绕不同,南大洋是围绕着整个南极大陆的。它是冷水海域,常年水温在-2 —10 ,平均水深4000—5000米。以南纬60度为分界线,将南大洋与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隔开。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承认南大洋,理由是其不符合“洋”的定义,因为在它北部没有任何陆地与之接壤

地球将要大降温?南大洋疯狂吸碳,年吸碳量约比释放量多5.3亿吨

四大洋的轮廓

因此南大洋目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不过并不影响科学家继续研究。南大洋是极地生物们的天堂,这里有企鹅、海豹、鲸鱼、磷虾等生物资源,也有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更让科学家们感到高兴的是,南大洋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比释放的二氧化碳多出了大约5.3亿吨,也就是说,南大洋的二氧化碳浓度低于地球上的其他地方。

那么,是什么在吸收南大洋的二氧化碳呢?

地球将要大降温?南大洋疯狂吸碳,年吸碳量约比释放量多5.3亿吨

南极海域

吸收碳

南大洋都是茫茫的海洋,哪怕出现一座小岛,也因为靠近极地气候寒冷,上面几乎没有什么植被,只在夏季有苔原。虽然二氧化碳溶于水,但是能溶入的量很少,而且南大洋的面积只有2032.7万平方公里,远比不上其他大洋,说它依靠海水吸收碳似乎不太可能。

海洋中存在着数量众多的生产者,它们一点都不起眼,还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真身,这些夜以继日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的就是藻类。说起来很奇怪,植物也是起源自海洋,然后登上陆地的,可是海洋里却很少有进化得更高级的真核植物,相反,比较原始的藻类一直在海洋里维持着亿万年的模样

地球将要大降温?南大洋疯狂吸碳,年吸碳量约比释放量多5.3亿吨

海洋中的藻类生物

南大洋有丰富的磷虾,被誉为地球最后的粮仓,当日后陷入粮食危机后,人类可以以此为食。科学家预估,南极附近海域的磷虾数量达到了10亿吨。磷虾以藻类为食,能够孕育这么多磷虾,南大洋势必有数量众多的藻类,吸收碳的,正是南大洋的藻类

藻类是地球上的早期生命,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它们进化出了光合作用。但是藻类的演化时间太长了,因此等级跨度很大,有比较低等的原核生物,如蓝藻(也被称为蓝细菌),也有非常高级的真核生物,生物分类横跨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和植物界。

地球将要大降温?南大洋疯狂吸碳,年吸碳量约比释放量多5.3亿吨

泛滥的蓝藻

肉眼无法辨别大部分的藻类,但也有一些藻类长得非常巨大,比如海带,可以在水中蔓延10米以上。低等的藻类依靠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高等的藻类使用的是叶绿体。不管高等还是低等,它们都能释放出氧气。鱼类靠鳃呼吸,它们很少直接呼吸空气,因此藻类是海洋鱼类的衣食父母

然而藻类作为一种生物,它自己也是要进行呼吸作用的,如果它的数量太多,消耗的氧气大于自己生产的氧气,就会让水缺氧鱼类大批死亡。藻类疯长说明水里的营养物质非常浓,被称为富营养化。一般来说,人类排放的生活废水里有很多氮化物和磷化物,它们极有利于藻类生长。

地球将要大降温?南大洋疯狂吸碳,年吸碳量约比释放量多5.3亿吨

显微镜下的蓝藻

南大洋的藻类通常体型不大,可是架不住数量庞大,它们喂养了数以亿计的磷虾以及其他鱼类。

保护机制

由于人类使用能源,造成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地球出现了温室效应。其实,在人类看不见的地方,地球正在启动自我保护机制。科学家们研究发现,生产者们的化合作用比起过去,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强。

地球将要大降温?南大洋疯狂吸碳,年吸碳量约比释放量多5.3亿吨

人类活动给自然造成了很重的影响

也就是说,一个藻的光合作用比起100年前同类的藻,光合能力有所提高,这是因为地球会维持碳平衡。生产者制造的氧气,除了给消费者和分解者,它自己也是需要的。如果二氧化碳增加势必会压缩氧气的空间,如果不保证这二者之间的平衡,生产者自己也会毁灭。所以地球通过平衡生态的方式让自己大气里面的气体浓度维持在一个范围内

历史上也曾出现过二氧化碳浓度不够的情况,地球直接一波全球变冷将大部分生产者消灭,之后再用火山喷发,将二氧化碳又升到维持自身温度所需的量。同理,现在全球变暖,地球再次开启保护机制,让生产者们火力全开,目的就是再一次将碳锁在生物体内

地球将要大降温?南大洋疯狂吸碳,年吸碳量约比释放量多5.3亿吨

温室效应是导致全球变暖的重要因素

我们使用的化石能源含量最多的元素就是碳,这是因为它们的前身是古生物,属于地球的能量转换,将生物能转化为化学能,封锁在地壳中。人类将其释放出来,碳进入大气中,根据地球的机制,这些碳会通过生物的光合作用再次回到生物体内

“入不敷出”

既然南大洋在疯狂吸碳,那么为何整个地球的二氧化碳还是处于上升的状态?这是因为,人类排放的碳太多了!

南大洋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洲附近,那里是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是唯一没有常住居民的陆地,自然也就不可能有什么工业。南大洋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生物的呼吸以及极地科考队,这些量在南大洋生产者藻类面前根本不值得一提。因此南大洋可以做到每年吸收的碳比排放的碳多5.3亿吨

地球将要大降温?南大洋疯狂吸碳,年吸碳量约比释放量多5.3亿吨

然而,在人类排放的碳面前,南大洋的生产者们又变得不值得一提。想要控制碳的量,仅靠一个南大洋是完全不够的。雪上加霜的是,南大洋的担子恐怕会在2022年开始加重,原因就在于,澳洲大火和汤加火山喷发

这两件事均发生在南半球,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短时间内南大洋无法立马消化。尤其是汤加的火山,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造成的影响蔓延好几年

地球将要大降温?南大洋疯狂吸碳,年吸碳量约比释放量多5.3亿吨

汤加火山

而南大洋本身也面临南极冰川融化带来的压力,南极的冰川不单是我们想象的水,冰川里面还封锁着远古的矿物质以及古生物。冰川融化后进入南大洋,会改变南大洋的海水成分,藻类要么面临毁灭,要么来一场爆发,不管是哪种,南大洋都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平静。

作为地球上难得的能够对抗碳超标的地区,南大洋正在一步一步丢失自己的优势

地球将要大降温?南大洋疯狂吸碳,年吸碳量约比释放量多5.3亿吨

保护地球

南大洋每年吸收的碳对于现在的全球变暖来说,远远不够。地球的确有自己的保护机制,可是从过往的历史来看,地球每触发一次保护,造成的后果就是生物圈重新大洗牌

地球将要大降温?南大洋疯狂吸碳,年吸碳量约比释放量多5.3亿吨

地球曾经面临过比现在还严重的全球变暖,但它依然可以将温度降下来,并且重塑了之后的生态。地球遵循的是熵值定律,一切只会朝着天体的进化方向前进,它不会管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生物会因此灭绝。在地球看来,所有生物都是一样的,多了它不在意,少了它也不在意,每种生物都只是它维持自身的工具罢了

地球将要大降温?南大洋疯狂吸碳,年吸碳量约比释放量多5.3亿吨

生物们离不开的地球

根据地球过去的历史,温度是一定会降的,只不过我们不知道,人类会不会成为这场降温的牺牲品?面对现在的全球变暖,人类还有挽救的机会,许多国家已经在开始用新型能源代替化石能源,也在积极开展可控核反应。按照科学家的说法,地球的能源有很多,只不过受制于人类的文明的等级,我们只能使用最直观的能源

地球将要大降温?南大洋疯狂吸碳,年吸碳量约比释放量多5.3亿吨

核反应堆

人类的未来,在于更全面地使用地球的能量,届时人类会跳出生物演化的轮回,真正主宰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磷虾   冰川   南大   南极   地球   藻类   生产者   人类   生物   疯狂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