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十二时辰之雾隐齐云秀白岳


徽州十二时辰之雾隐齐云秀白岳

如果是细雨濛濛的时候到了齐云山,水上云雾缭绕,山间白雾半遮,所有景物轮廓都是圆融的,一会若隐若现,一会飘忽可移,这会让人错觉自己是误入了仙境,用白居易的“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来形容云雾中的齐云山再合适不过。

其实,说是虚无缥缈,总会有时空疏离感,是那种有所闻未所见的画面感。若置身其中,便是另一种融入后的陶醉与沉浸。如是,可寻一处绝佳观景点。


徽州十二时辰之雾隐齐云秀白岳

山下看水墨齐云,最美的地方一定是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登封桥。撑一把伞,拾级而上。微雨浸润,青石长方,更显古桥古韵。石罅中绿苔丰润,兼有野生藤萝自由生长,如同千百年岁月不经易划过,只待有心人前来问寻。

登封桥南北横跨静卧在齐云山脚下的横江江面,西看便是齐云山一石插天的主峰,它庄严挺立又温柔呵护着蜿蜒而去的江水,笼一山烟雨,养一方人民。所以,这里的水甘冽,这里的茶清香,这里的景怡人。

都说山因水而青,水因山而秀。的确,山水间的云岫天光自是不同。因为特殊的地理气侯环境,这里一年中云雾笼罩高达260天。据说齐云山先有白岳之名,也是因为常年白雾缭绕而得。


徽州十二时辰之雾隐齐云秀白岳

雾聚朦胧,雾散真容。站在桥上一眼望去,半山腰的景致最迷人,缕缕白烟如古时女子腰间裙带婀娜飘逸,可只是一眨眼的功夫,那缕白烟又幻化开了,飘到别处,把山峰环抱,只露出一方山头,半悬于上。想必那是从前道人的清修处,想必那是传说中真人的炼丹炉?甚至还有传说称太乙真人在此处升天。此情此景,似乎怎样关于神仙的相像都不为过。

当然,那也一定是有着真实历史记载的,龚栖霞、徐霞客、唐寅、朱熹等等大家们走过的地方。也因此才留下了那么多诗词文赋经年不衰。而当年,嘉靖皇帝求子灵验,敕建道观后,醮事繁忙,香火鼎盛的样子又是今日游客只能通过山上的道观俨然,碑刻林立,县志记载来脑补四点百多年前香火鼎盛的景像。


徽州十二时辰之雾隐齐云秀白岳


星河流转,如今,这座山依然朝雾夕霞,吐纳天地精华,释放历史文化,诉说岁月悠悠。

思绪飘转,便是天上人间。看掩映在江边的白墙青瓦,那里是村落人家,依山傍水而居,氏族栖息于此。徽派建筑与山水浑然一体。在一会儿是薄雾低洄,一会儿是烟雨拂面中,这些星散的小村庄就成了水墨画中的一景,让外来游客对他们的烟火人生充满好奇。

他们,恬淡自然的生活在这方山青水秀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青人大多去往城市打拼,年纪稍长的人则愿意一生守护着自己的家乡,他们会热情的向游人介绍这座山的历史,这江水的流向,会建议什么天气可以到山上看云海日出,又是在什么时候能见到江面水雾升腾。这是一些朴实、善良又好客的原住民。


徽州十二时辰之雾隐齐云秀白岳

走走停停,一步一景。不足200米长的登封桥足可以让人留连许久。桥西,因为江水与山峰相接,雾锁叠翠便如近在咫尺。而转头再看桥东,弥漫的云雾已随着流淌的江水飘浮远去,视线所及的地方,是黄山余脉,在那里氤氲蒸腾,水墨淡彩,诗画入景,景如诗画。让人会一下子想到‘月涌大江流’的寥廓。此景,无月有境。

明朝的歙县僧人画家渐江有“家住黄山白岳间”的方印,每每画成,便印盖一方,足见其对这带远山近水的热爱。确实如此,单看云雾中的水光山色就已知道乾隆皇帝当年为何独爱齐云山,并题有“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只是很遗憾乾隆皇帝并没有来过齐云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青瓦   登封   徽州   黄山   道观   白雾   虚无缥缈   香火   云雾   水墨   江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