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股的春天来了吗?

近期国内第 N 波疫情渐趋严重,让新冠概念股再度爆发。但我认为,这个时候炒新冠概念难以有全面性的行情了。目前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已经度过了疫情高峰,正处于不断下滑的曲线中,最近的新增病例人数几乎只有1月份高峰的三分之一左右了。最严重的两个国家,韩国和越南,都是此前坚持清零策略,最近被 Omicron 攻陷而被迫躺平。而香港,也正在度过疫情的峰顶,从3月6日最高值的大约5万例/天,下降至3月10日的3万例/天。各国的统计模型显示, Omicron 的传播高峰通常会在一个月左右达到峰顶,扛过去,基本就全民免疫了。香港,似乎正成为各方的一个观察窗口,其总结的经验将为内地下半年的有限开放提供借鉴。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新冠病毒与人类社会的长期共存已经是各界的共识,因此新冠产业链的长期价值是必然的,但这里面也是机会与风险共存。

1、首先,疫苗板块今年内就将进入产能过剩阶段,下半场已经结束。以意大利为例,作为最早爆发疫情的欧洲国家之一,意大利目前基本实现全民免疫,新发病例已经处于很低的水平。因此最近的一个新闻,其表示自己的疫苗库存太多了,实在用不完,打算捐赠给其它贫穷国家。而产能方面,越来越多的疫苗正在涌向市场,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数据,所有平台的新冠疫苗产量预计将在2022年超过271亿剂。这个数字,是2021年66亿剂的四倍多。这是疫苗产能过剩的一个典型信号。

其次,检测试剂的产能过剩问题也将很快提上日程。这里面有两个变数需要我们重视:第一,从需求的角度,一些发达国家正在取消新冠检测的免费政策,比如英国。美国也快了,最新的报道显示,美国已经有一半人口感染新冠,而拜登政府的防疫预算拨款已基本耗尽,从二季度开始就将逐渐削减免费检测服务。其实整个发达国家都面临着类似的局面,政府趁势削减检测开支,就坡下驴,这种情况下,需求势必大减。另外,从供给的角度,新冠检测试剂的生产门槛是比较低的,企业扩产的周期也比较短,因此这两年涌进来了太多的投机者。新冠检测试剂的产能过剩风险,或许比疫苗还要大。

2、新冠药物则相反,目前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药物板块又包括三个分支:中和抗体、口服药、中药。中和抗体曾经是早期的主要研发路线,但目前已渐渐被业界抛弃。口服药由于疗效明确、服用方便、可及性强三大优点,目前已逐渐成为各国政府抗疫采购主流趋势。目前获批上市的,主要是辉瑞和默沙东。从药效来看,辉瑞远胜于默沙东,前者的有效率达到了惊人的90%,而后者的实验数据只有30%。目前辉瑞口服药 Paxlovid 正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相关产业链最值得关注。这里面相当一部分外包代工订单已经落到国内 CDMO 企业手中。原料药方面,由于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生产和出口地,肉当然不少,但由于订单分散,信息不太透明,这里面还需要深度辨别。整体来看,还是辉瑞产业链的确定性更强。中药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这是我国的特殊路线和投资机会。根据经验,目前被国家推荐使用的主要是“三药三方”:三药: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以岭药业)、血必净注射液(红日药业);三方:清肺排毒颗粒(片仔廣)、化湿败毒颗粒(广东一方)、宣肺败毒颗粒(步长制药)。

3、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辉瑞产业链相当大一部分订单都给到了我国,这里面其实隐藏着一些延伸机会。过去十年,我国成长股最大的两波机会是什么呢?一波是苹果产业链,苹果手机将订单和产能向国内转移,孕育了一条完善的国内手机产l链。另一波是特斯拉产业链,要不是特斯拉落户中国,将一半以上的产能交给中国供应链,也不会引爆过去两年的锂电投资热潮。这次的辉瑞产链或许也将带来类似的机会。在后疫情时代,新冠流感化,吃药是主要的对抗病毒手段,或许将是有史以来销量规模和市场价值最大的一款药。而这款药,在短时间内最大的问题就是需求巨大和产能不足的矛盾。由于我国在原料药创新药代工方面的成熟度全球首屈一指,因此单转移就成了必然。这又将刺激我国创新药上下游产业链的繁荣,带动上游更大范围的投资机会。

以上分析仅为个人观点!


医药股的春天来了吗?


医药股的春天来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辉瑞   特斯拉   疫情   疫苗   产能   产业链   试剂   颗粒   订单   春天   我国   医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