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大跌连锁反应:自动驾驶等科技公司的“身份危机”

中概股大跌连锁反应:自动驾驶等科技公司的“身份危机”

对于中概股来说,刚刚过去的周五,无疑是一个真正的“黑色星期五”。

美国证券交易监督委员会(SEC)“半夜鸡叫”,将五家中概股公司列入《外国公司问责法》(HoldingForeign Companies Accountable Act,简称HFCAA)的暂定清单。包括百济神州、百胜中国、再鼎医药、盛美半导体、和黄医药。根据美国证监会此前披露,连续三年登上该清单的公司,将被禁止上市交易。这也就意味着,这份名单并非固定,而是随着时间会发生变化。

在不利消息的影响下,加之本身财报数据的不如人意,从巨头阿里巴巴、京东到以拼多多为代表的各路独角兽,中概股市值几乎都是打五折起步。

受公司架构和交易规则等因素影响,会远赴大洋彼岸上市的中概股,多半是近年来的本土新锐科技公司,且涉及信息产业、交通运输、自动驾驶等与国家数据安全高度相关的高科技产业。

而无论是对于投资者还是公司本身来说,当下无疑是科技公司的至暗时刻。但如果我们把视野拉的更长一些会发现,当前资本市场的变化只是投资者恐慌情绪传导所形成的“踩踏效应”,真正的商业底层逻辑剧变,其实早已经发生。

1

身份焦虑

2018年当中美贸易摩擦发生的时候,没有人会想到,这场摩擦核心的技术“卡脖子”问题,会成为当下诸多争端的核心。

当如今俄乌冲突进一步破坏原有的全球政治经济秩序之时,技术和数据安全被上升至无以复加的高度。此次中概股大跌,表面是俄乌冲突导致资本市场对中美经贸关系的担忧,但底层还是美方在抢占科技高地、及国家数据安全层面发起的博弈。

数据被称为数字经济时代的“石油”。正如此前达特茅斯学院塔克商学院教授Matthew Slaughter所指出的那样,与全球经济的其他要素相比,数据与权力的关系更加紧密。数据为所有掌握数据的人提供了难以置信的优势。

但是,这种变化也对当下提出了挑战。目前的国际贸易和投资框架是75年前设计的,它促进了繁荣和安全,但当年的时代背景与今天已经完全不同,这一体系并不适合当今全球地缘政治的现实。

在当下大国博弈的核心领域里面,与数据采集紧密相关的信息产业、芯片产业、交通运输产业、自动驾驶产业等等都是备受关注的领域。从这次的SEC名单到中概股的普遍大跌就足以证明这一判断。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伴随着俄乌冲突所导致的化石能源问题,可以预期的是,新能源革命步伐会不断加快。而这种产业竞争和产业安全问题,将会被进一步提升重视程度。

以新能源产业的核心技术方向自动驾驶为例,近期这种“对抗”已经处于升级状态。此前,滴滴公司因为数据安全问题,被迫终止于美股上市前车之鉴犹在;如今,留给科技公司们的选择已经不多了。

有的公司已经作出了选择。不久之前,中国一家L4级自动驾驶卡车创业公司图森未来,与美国政府达成的几项协议,引起了国内产业内一定范围的骚动。根据彭博提供的信息,这项协议显示,美国将会对图森实施一定程度的“技术监管”——限制图森中国办事处访问美国地区自动驾驶卡车业务的源代码与算法。此外,公司内部两名与新浪相关的董事会成员被要求任期结束后离职,同时将成立安全委员会,定期向相关部门报告。

而按照清华大学学科办主任、车辆与运载学院首任院长杨殿阁教授的观点,智能汽车自动驾驶不简单是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它更是一场技术和产业的革命,它涉及到国家战略安全。因此,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的技术,特别是核心关键技术,我们必须要自主可控,而且是全链条全环节的自主可控。只要中间存在一个环节缺口,就意味着潜在的风险。

换句话说,“选边站队”已经率先在科技公司中开始。

2

警惕资本回流

如果说在此前多年科技公司的核心目标还是技术创新和产业引领,到今天来看,特别是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这一目标可能要受到相当大的影响。

可以预期的是,未来会有更多的高新技术公司面临这样的选择题:在商业之外的身份危机,可能会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科技公司的生死抉择。

自主可控在近年来成为从官方叙述到创投圈都十分热门的词汇。此前最高决策层就已经定调,网络空间已成为国家继陆、海、空、天四个疆域之后的第五疆域,与其他疆域一样,网络空间也需体现国家主权,保障网络空间安全也就是保障国家主权。

而要实现自主可控是一个全产业链的长期行为,上至法律法规、标准,下至具体的产品或服务,需要产业链上的各个单位、企业、机构甚至消费者共同参与才能实现。这意味着要有足够规模的、能真正掌握该技术的科技队伍和产业生态系统。而谁能处于这一系统之中,前提是要能够解决身份焦虑。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进5G 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

而在自主可控的视角下,这些投资的热门板块和赛道,逻辑可能都要发生变化。比如智慧城市、数字乡村、自动驾驶等等,这固然是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但一个无法回避的前提是,能否保障数据和技术的绝对自主可控和安全。

不难预测,一批在美上市公司接下来可能会面临大规模从美国退市,大量计划赴美上市的中国初创科技公司也可能转向国内。在此过程中,国家会高度关注这些产业的“资本/产业回流问题”——其产业属性是否涉及信息数据安全,资本结构是否符合内资控股等要求。

专家建议,基于我国对数据安全的合理考量,未来在我国境内开展新基建、智慧城市、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必须由内资控股公司实施,外资控股或外资结构的公司也将受到中国政府更严格的监管和审查。

转折时刻已经到来,未来可以预见,随着对中概股制裁力度的升级,未来这些公司都需要考虑如何重返本土市场。只是,届时如何重塑架构、重塑信任,对于科技公司们来说将意味着全新的挑战。

文费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连锁反应   科技   公司   美国   中国   可控   自主   危机   身份   未来   数字   产业   数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