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农业文化遗产大观之柬埔寨农业文化遗产

这里有闻名天下的吴哥古迹,这里有悠久的稻谷种植历史,这里保存着传统的耕作方式,这里出产着世界上最优质的大米。柬埔寨王国位于中南半岛,稻谷生产历史悠久,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与热带季风性气候滋养着稻谷生长,在阵阵稻花香中,让我们走进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吴哥窟

吴哥窟又称吴哥寺,位于柬埔寨西北方。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

全球农业文化遗产大观之柬埔寨农业文化遗产

12世纪时,真腊国王苏耶跋摩二世定都吴哥,他希望在平地兴建一座规模宏伟的石窟寺庙,作为吴哥王朝的国都和国寺。因此举全国之力,花了大约35年建造。为国王加冕的婆罗门主祭司地婆诃罗为国王设计了这座国庙,供奉毗湿奴。13世纪时,真腊国王苏耶跋摩七世奉大乘佛教为国教,吴哥寺在14世纪中叶成为大乘佛教寺。15世纪初叶暹罗入侵吴哥之后,因暹罗人信奉上座部小乘佛教,吴哥寺变为上座部佛寺。此后吴哥寺一直是上座部小乘佛寺,延续至今。

吴哥窟是高棉古典建筑艺术的高峰,它结合了高棉寺庙建筑学的两个基本的布局:祭坛和回廊。祭坛由三层长方形有回廊环绕须弥台组成,一层比一层高,象征印度神话中位于世界中心的须弥山。在祭坛顶部矗立着按五点梅花式排列的五座宝塔,象征须弥山的五座山峰。寺庙外围环绕着一道护城河,象征环绕须弥山的咸海。

全球农业文化遗产大观之柬埔寨农业文化遗产

吴哥窟的浮雕极为精致且富有真实感。在回廊的内壁及廊柱、石墙、基石、窗楣、栏杆之上,都有浮雕。内容主要是有关印度教大神毗湿奴的传说,取材于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及印度教神话《乳海》,也有战争、皇家出行、烹饪、工艺、农业活动等世俗情景,装饰图案则以动植物为主题。

吴哥窟的整体布局,从空中可以一目了然:一道明亮如镜的长方形护城河,围绕一个长方形的满是郁郁葱葱树木的绿洲,绿洲有一道寺庙围墙环绕。绿洲正中的建筑乃是吴哥窟寺的印度教式的须弥山金字坛。吴哥窟寺坐东朝西。一道由正西往正东的长堤,横穿护城河,直通寺庙围墙西大门。过西大门,有一条较长的道路,穿过翠绿的草地,直达寺庙的西大门。

全球农业文化遗产大观之柬埔寨农业文化遗产

在金字塔式的寺庙的最高层,可见矗立着五座宝塔,如骰子五点梅花,其中四个宝塔较小,排四隅,一个大宝塔巍然矗立正中,与印度金刚宝座式塔布局相似,但五塔的间距宽阔,宝塔与宝塔之间连接游游廊,此外,须弥山金刚坛的每一层都有回廊环绕,乃是吴哥窟建筑的特色。

吴哥窟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庙宇,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一百多年来,世界各国投入大量资金在吴哥窟的维护工程上,以保护这份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的造型,已经成为柬埔寨国家的标志,展现在柬埔寨的国旗上。

斯贝克托姆——高棉皮影戏

“斯贝克—托姆”高棉皮影戏台上的傀儡约两米高,由透孔皮革制成。远在吴哥时期之前,“斯贝克—托姆”皮影戏与皇家舞剧、化装舞剧都被认为是神圣的。祭神的表演只在一些特殊时刻举行,一年表演三到四次,例如:高棉新年、国王生日或敬奉名人。

在上个世纪吴哥王朝衰败后,皮影戏也随之被削弱,但它已经演化为一种保留着仪式规范的典礼性艺术形式。

全球农业文化遗产大观之柬埔寨农业文化遗产


依照传统习惯,表演在夜晚举行,地点在户外的谷场或宝塔旁边。夹在两根高大竹板间的大白幕布,安置在一大堆篝火或今天的照明灯前面。傀儡的影像投影后,如同白色屏幕上的中国皮影。操纵者赋予这些有着精确奇特舞步的傀儡以生命,动作丰富。表演由一个乐队伴奏。Reamker,高棉语译本的《罗摩衍那》,可能持续几个晚上,每场就需多达160件傀儡。

金边皇宫

金边皇宫(Royal Palace),也称四臂湾大皇宫,建造于1866-1870年,坐落于柬埔寨金边的东面,面对湄公河、洞里萨河、巴沙河交汇而形成的四臂湾,属于典型的高棉式建筑。

全球农业文化遗产大观之柬埔寨农业文化遗产

王宫为长方形,长435米,宽402米,外有城墙,里面共有20余座建筑物。建筑极富高棉传统风格和宗教色彩,多为黄、白两色,黄色代表佛教,白色代表婆罗门教,所以看上去金灿灿的。王宫建筑的屋顶中央都有高高的尖塔,屋脊两端尖尖翘起,造型美观,金碧辉煌。

整个王宫分为两部分,北面部分因有王室居住,游客不能入内参观,可供参观的为南面的银殿。两部分各有围墙,中间为一条通道,有门相通。除外国游客外,本地人来朝拜的也很多。进入加冕宫和银殿内都需要脱鞋脱帽,把鞋脱在大门外的鞋架上,宫殿内严禁照相。

全球农业文化遗产大观之柬埔寨农业文化遗产

在皇宫前宽敞干净的广场草坪上,每到黄昏时分,都会有当地的居民、僧侣,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游玩。皇宫保留了一些宗教的色彩和高棉的风格,很有异域的风情。

金边最主要的建筑,是柬埔寨顶级的建筑师所做,每一个宫殿都有尖塔,代表着那个时代的繁华,还有那金碧辉煌的皇宫给人一种庄严,不可侵犯的神圣感,与蓝天、碧草相得益彰。

棕榈糖

棕榈树是柬埔寨的国宝树,据说国土境内约有三千万棵,当地人民的生活也与这棵树息息相关。

棕榈糖取自于棕榈树的花蜜,糖农爬上树,用竹筒采收花蜜,再烹煮过滤,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化学剂料、香料或砂糖,保留棕榈树原始自然地风味。棕榈糖呈自然黄绿色,口感温润而风味独特,柬埔寨当地大多制成块状。将一块棕榈糖放入开水中,稍微摇匀,水会略带甘甜清香,或是冲泡咖啡,也会呈现另一番不同的滋味。

全球农业文化遗产大观之柬埔寨农业文化遗产

全球农业文化遗产大观之柬埔寨农业文化遗产

棕榈糖的生产是柬埔寨悠久的传统作业,却并不简单,辛苦又危险。糖棕榈树身光滑,让人几乎无法攀爬,必须搭起高高的竹架子作业,又难以大规模生产,因此成本比蔗糖高出许多。

在柬埔寨,糖棕榈是自然繁衍的,一棵棕榈树要15至20年树龄才可开始采汁制糖,无人有耐心播种后等待20年才收成。目前柬埔寨棕榈糖的生产,仍然是家庭式作业。

值得注意的是,棕糖比蔗糖富含营养,更属有机食品。棕糖除了含92%以上的碳水化合物,也含蛋白质及微量脂肪,以及矿物质如铁、磷和钙。由于含糖量较白糖低,对于关心卡路里(热量)摄入量者,棕糖应是他们乐取的另一选择。

柬埔寨香米

柬埔寨香米,是原产于东南亚农业国家柬埔寨的一种长粒型大米,也为籼米的一种。其外表细长且白洁晶莹,散发着特殊的香味。一年一收,收割抛光封存后香味仍然能保存达半年到一年之久,煮熟后香味更醇。

柬埔寨是坐落于东南亚里面一个自然生态环境优美的绿色国度,由美丽的湄公河河水养育出的柬埔寨香米口感细腻,浓香醇厚,尤其适合中老年人和消化器官不佳的人食用。

全球农业文化遗产大观之柬埔寨农业文化遗产

柬埔寨香米种类繁多,有茉莉花香米、苏马里香米、姜花米、娘坤米、娘明米和碎米米等,其中以茉莉花香米和苏马里香米煮熟后口感最佳,不过其价格要比日常大米贵一些,柬埔寨当地生活支出较低的人民大都不愿购置,销售对象主要面对柬埔寨国内小部分高支出人群。

目前要培养出优质的柬埔寨香米是需要特殊土壤结构的;而只有在柬埔寨的湄公河流域与洞里萨湖泊之间冲积生成的半沙质半粘土才是唯一适合它生长繁育的地方。因柬埔寨当地工业基础薄弱,至今依然保存了最原始的人力栽种方式。

柏威夏寺

柏威夏寺,位于柬埔寨柏威夏省与泰国接壤的边境地区,柏威夏寺的历史悠久。古寺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9世纪,它是高棉帝国的君主耶输跋摩下令建造的。

柏威夏寺,建于公元10世纪中叶至12世纪初。它矗立在550米高的峭壁上,俯瞰整个柬埔寨平原。由于地处偏远,地形险要,柏威夏寺保存得相当完好。柏威夏寺于泰柬两国在历史上都宣称对该寺所属区域拥有主权。1962年海牙国际法院将柏威夏寺判归柬埔寨,这一裁决结果在泰国引发争议。

全球农业文化遗产大观之柬埔寨农业文化遗产

柏威夏寺柬埔寨叫Preah Vihear, 泰国人叫Khao Phra Viham。柏威夏与柬埔寨的其他庙宇的不同之处,建造该寺庙的是吴哥王国第四位君主耶索华曼一世,他在公元889年登基后即策划在扁担山脉建造一所圣寺,最后选择了柏威夏所在的悬崖上。

当时很可能认为这是一块福地。耶索华曼在位11年,有许多创建寺庙的记录。但柏威夏的建造屡经波折,一共用了200多年才建造完成。正式完工约在1152年。期间吴哥王朝经历了13位君主,一直在不间断地建造该寺。尽管一直以来皇室内部斗争不断,但对于兴建圣寺的愿望从未改变。

全球农业文化遗产大观之柬埔寨农业文化遗产

其主体结构的建造从公元11世纪上半叶(即中国的北宋中期)开始,到公元12世纪结束,历任君主不断对它加以润饰,终于形成了悬崖之巅令人赞叹的建筑群落。这个古代寺庙遗址分布在长800米,宽400米范围的峭壁上,四面有长长的阶梯上下。寺有四层,带四个庭院,每层都有山门和围墙,体现了吴哥王朝时期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

世界遗产委员会指出,柏威夏寺具有极佳的地势,其建筑充分融合了自然景观与宗教功能,寺内精致的石雕更是古代文明的瑰宝。在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甬道两旁有28米长的雕龙,因年代久远,部分损毁。古刹围墙内还有七个石池。

全球农业文化遗产大观之柬埔寨农业文化遗产

柏威夏寺由于年久失修,部分地方已经坍塌,巨石散落。遗址每层都有山门和围墙。山门屋角翘起,上面是精雕细琢的花纹。围墙具有吴哥窟的风格,曲线环绕。整个建筑呈褐红色,在绿荫和蓝天白云的背景下,古朴壮美。

三波坡雷古寺庙区 (2017)

三波坡雷古寺庙群位于柬埔寨磅同省磅同市以北30公里处亚热带森林中,距吴哥奇迹以东176公里,首都金边以北206公里。三波坡雷古,高棉语意为“丛林中的寺庙”,是6世纪末至7世纪初的真腊王国的首都伊奢那补罗所在地。

这一遗迹占地25平方公里,包含有一个带有防御工事的城市中心以及若干寺庙,其中有十座八角形的庙宇具有别的东南亚类似寺庙所没有的独特特征。它们的砂岩建筑装饰是吴哥时代以前所具有的独特风格,也就是所谓的三波坡雷古风格。

全球农业文化遗产大观之柬埔寨农业文化遗产

公元616年至637年,真腊王朝国王伊萨那普拉一世制作了主神庙三波寺,并列为皇家的圣地和首都,命名为伊奢那城。以后经过历次的扩建,形成了寺庙群的规模。伊萨那普拉一世在位期间,以向中国隋朝(公元616-617年)派遣第一个大使而闻名。伊萨那普拉最后一位重要的国王是贾亚瓦曼一世,他在8世纪去世,他的死去给王国带来了动荡和破坏。1970年,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在位时期,以攻击红色高棉游击队和北越在该国的影响,美国总统尼克松下令对柬埔寨举行秘密轰炸,飞机轰炸也波及了遗址所在的区域,造成部门寺庙的损坏。游击队在这已区域埋下了几枚地雷,这些地雷直到2008年才被清除。

全球农业文化遗产大观之柬埔寨农业文化遗产

三波坡雷古寺庙群历史悠久,它的修建气势派头及灵感,为500年后的吴哥建设者提供了启发。有些修建构件如门楣、山墙、柱廊和砖雕、浮雕,堪称为传世杰作,今后衍生而出的艺术和修建,被其它地域的修建所效仿。古寺庙群包含有一个带有防御工事的城市中心以及若干寺庙,其中有十座八角形的庙宇具有其他东南亚类似寺庙所没有的独特风格。这里的每座寺庙都几乎是柬埔寨历史上最古老的建筑,作为早于吴哥时代的高棉文明的摇篮,三波坡雷古的砂岩建筑装饰是吴哥时代以前就形成的独特风格,也就是所谓的三波坡雷古风格。

这个一百多座以砖结构为主的寺庙群散落在森林中,隐藏在丛林中形成的独特风貌,吸引着无数爱冒险的旅行者。草木丛生,树荫浓密,非常适合有冒险情节的旅行者。这是一个被世人遗忘长达3个世纪的古寺庙群,寺庙隐藏在树林丛中,而大树缠绕着寺庙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全球农业文化遗产大观之柬埔寨农业文化遗产

三波坡雷古紧邻洞里萨河,有2层围墙,在西面2公里处设有水路系统以及其他设施。城内居民有上万户,在城中设有大型皇家审讯台。

景区主要的景观集中在219公路南侧的三波寺、耶艾彭寺、狮庙,坍塌围墙勾勒出三大区域清晰的范围。狮庙位于密林的深处,这片寺院面积堪称三波坡雷之最。沿着松软的林间小路,穿过三波寺向南,虽然丛林茂密,小路纵横,但景区内向游客兜售KROMA(柬埔寨围巾)的孩子们很愿意为你做向导。

全球农业文化遗产大观之柬埔寨农业文化遗产

狮庙核心建筑入口面向南方,门前两尊张嘴怒吼的石狮子,是这座寺院最大的亮点,院落四周坍塌的围墙可以轻易的还原出寺院曾经巨大的院落,一路走过来林间小路边散落着更多的没有名称的佛塔,在安静的林间,坐在寺院的台阶上可以想象到这里曾经辉煌的模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柬埔寨   湄公河   金边   王朝   宝塔   棕榈   围墙   寺庙   文化遗产   农业   建筑   世纪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