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满族聚集地,喇叭沟门乡,这儿不光有美食,还是一个长寿村儿

#北京#

按图索骥,很轻松就能找到北极乡的下落,顺着京密高速进入怀柔城区,再沿着111国道行驶,大概三个半小时后,路边便会出现一座高高的建筑,上面写着‘北京极地22度’跟当地人一打听才知道,这正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北极乡

北京满族聚集地,喇叭沟门乡,这儿不光有美食,还是一个长寿村儿

有意思的是这里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北京最大的满族聚集地,喇叭沟门乡,您还别说,虽然这儿的阳光丝毫不比北京城里‘示弱’但温度明显凉了不少,按照当地土著提供的线索,皇太极当年找到这块宝地的答案就藏在当地孙栅子村儿里,一个叫做闲云山房的地方

北京满族聚集地,喇叭沟门乡,这儿不光有美食,还是一个长寿村儿

走进闲云山房,太阳越升越高,但在走在山林之中,温度却是越来越低,崇祯元年,皇太极回沈阳,途径汤河川儿,遇见一个当地的白胡子老头儿,看见他正在打柴,出于好奇问了一嘴,老头儿说自个儿打柴是为了老家儿烧水喝,皇太极一听,更好奇了

北京满族聚集地,喇叭沟门乡,这儿不光有美食,还是一个长寿村儿

您这么大岁数还有爹?得跟您回家见识见识,没成想一进家门儿,老爷的老家儿着急忙慌地说,快点儿,你爷爷还在山上等着咱们给他送饭吶,您听听,这砍柴的老头的爷爷得多大岁数啊?果不其然,老头儿的爷爷已经过了无量寿期了,也就是120岁以后已经不计算岁数了

北京满族聚集地,喇叭沟门乡,这儿不光有美食,还是一个长寿村儿

之所以能活这么大岁数,一不爱钱,二不贪财,三不好权,唯爱山中的一口泉,故事听起来确实像是个传说,但是这口泉水却真实存在,顺着山林往里走几分钟的时间,咱们就到了一口泉水的跟前儿,这个泉是自然村世代的饮用水源,活到100左右的老人特别多

北京满族聚集地,喇叭沟门乡,这儿不光有美食,还是一个长寿村儿

在九十年代那会儿,旅游开发以后,根据当地百姓反映跟调查,90多岁跟80多岁的有几十个人,所以当地土著就在这石头上刻了这仨字儿,据当地文字资料记载,这池泉水已经在这儿流淌了五百多年了,因为这一带是北京地区目前最大的森林覆盖区

北京满族聚集地,喇叭沟门乡,这儿不光有美食,还是一个长寿村儿

地下都是由花岗岩风化后的麦饭石组成,茂密的森林所吸收的露水和雨水渗入地下之后,通过麦饭石层层过滤,就形成了这样的水质,水温常年保持在4到5度,而之所以喇叭沟门能够形成最大的满族乡,其中一种说法,就是因为当年皇太极回沈阳路过此地的时候

北京满族聚集地,喇叭沟门乡,这儿不光有美食,还是一个长寿村儿

发现这一带的气候,水质和老家极为相像,所以清朝入关进北京城后,很多满族人就定居在这儿了,皇太极到长寿泉不久之后,发现这里还有一棵神奇的松树,世代守护着村子,如今在松树下边的山石上,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到‘壹善’两个字儿

北京满族聚集地,喇叭沟门乡,这儿不光有美食,还是一个长寿村儿

相传这正是皇太极题写的,后来当地的土著找人刻在山石上,与此同时,在孙栅子村儿相隔数公里外的一东一西两座山头上,孝庄和多尔衮还分别提写了‘二著相交’‘三星照户’预示着清朝子孙相传万代,福禄寿三星庇佑

北京满族聚集地,喇叭沟门乡,这儿不光有美食,还是一个长寿村儿

郊区度周末,郊区过大年,越来越多的北京人爱上了原汁原味的农家乐,但是很多人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农家饭好吃,可农家饭住起来却不那么舒适便利,那么您看这样的农家院怎么样呢?白色的栅栏围墙,原色的小木屋,里边摆放着一水儿的木质家具

北京满族聚集地,喇叭沟门乡,这儿不光有美食,还是一个长寿村儿

20世纪90年代,孙栅子村儿被打造成了喇叭沟门乡的民俗旅游示范村儿,于是很多村民都放弃了自个儿的原有住宅,另辟新址办民俗旅游,喇叭沟乡被称之为北京极地,一来是北京的最北边,二来是气候极为宜人,尤其是最炎热的夏天,最热的时候仅有22度

北京满族聚集地,喇叭沟门乡,这儿不光有美食,还是一个长寿村儿

用人家当地的话说这叫入伏不见伏,盛夏不见暑,这可不是跑题了,这22度的夏天,根本原因就在于这片北京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白桦林,这种树木只有在海拔900米到1100米之间的潮湿山腰上生长,而喇叭沟门乡刚好符合这样的地质条件

北京满族聚集地,喇叭沟门乡,这儿不光有美食,还是一个长寿村儿

不过话说到这儿,既然白桦林属于自然保护区,怎么能随意砍伐呢,过去这地方整个是原始森林,每年都要育林,剩下的就是不成才的材料,除了就地取材,还原这些白桦木栅栏围墙,有些本地人还保留了当年老村房的木结构

北京满族聚集地,喇叭沟门乡,这儿不光有美食,还是一个长寿村儿

早年间上到皇帝住的紫禁城,下到老百姓住的四合院,都讲究这点,尤其是坐北朝南的屋子,屋墙,房子的进深,都是有一定比例的,除此之外,走廊上的房檐也藏着黄金比例,专业术语叫‘柱高一丈,平出檐三尺’说白了就是南墙高3米,走廊上的房檐儿就得探出来1米左右

北京满族聚集地,喇叭沟门乡,这儿不光有美食,还是一个长寿村儿

这是利用冬夏两季光影的角度计算的,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建造的大北房,才能够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而当地土著恰恰保留了这些老村房的老讲究,让您住在里边尽享原汁原味的农家乐

北京满族聚集地,喇叭沟门乡,这儿不光有美食,还是一个长寿村儿

二:舌尖上的满族味儿

如今人们对于吃这件事儿格外的讲究,蘑菇更是无可厚非的健康食品,而眼前这漫山遍野的大腿蘑都不是人工种植的,完全是依靠当地1000多米的海拔以及湿润的气候,造它们纯天然生长的,话说到这儿,既然要到喇叭沟门满族乡尝鲜儿,这野生大腿蘑怎么吃最地道呢?

北京满族聚集地,喇叭沟门乡,这儿不光有美食,还是一个长寿村儿

您瞧着眼熟吗?这就是北京人常说的小鸡儿炖蘑菇,这道菜可是打清朝那会儿,传下来的,号称满族四大炖菜之首,讲究用大腿蘑或者是榛蘑风干晾晒成干儿以后,和过油的小雏鸡炖在一块, 不用放太多的调味料,只用盐,酱油,味精,香油适度调味儿

北京满族聚集地,喇叭沟门乡,这儿不光有美食,还是一个长寿村儿

吃的就是个鲜劲儿,这儿的土著自古就对自然赋予的野味儿有着特殊的认知能力,不光是小鸡儿炖蘑菇,一桌子的荤素搭配,都是来自一年四季的大山之中,这是满族人家登上大雅之堂的另一道炖菜,名叫野鸡膀子炖土豆儿

北京满族聚集地,喇叭沟门乡,这儿不光有美食,还是一个长寿村儿

所谓的野鸡膀子其实就是一种蔬菜,它的叶儿形状跟野鸡膀子差不多,是北京人春天吃的嫩芽,这种植物同样是喇叭沟门乡的特产,山间道边随处生长,据说清朝初年,满族人定居在这儿,才开始尝试着食用的,讲究吃它开春刚长出来的嫩芽儿,吃起来不比鸡肉口感差

北京满族聚集地,喇叭沟门乡,这儿不光有美食,还是一个长寿村儿

众所周知,北京人喜欢喝茶,但喇叭沟门的土著却喜欢喝药,这还不是我瞎说,讲究喝黄芩,作为草药,早在魏晋时期的《吴普本草》里,就有记载了,每年2月到9月之间,都可以进行采摘,根部入药,叶子泡水,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北京满族聚集地,喇叭沟门乡,这儿不光有美食,还是一个长寿村儿

时至今日,喇叭沟门的满族人依旧沿袭着喝黄芩的习俗,这儿的休息场所为了不破坏野山黄芩又能够让北京人过把采茶的瘾,专门从深山之中,借用了一种老种儿,把它们重新进行栽培,在这儿,您不光能采茶,还能参与现场炒茶

北京满族聚集地,喇叭沟门乡,这儿不光有美食,还是一个长寿村儿

大柴锅炒茶已经流传四五百年了,把锅烧热,直接倒入采摘的鲜叶,用手轻轻翻炒去水气,明显看到叶子变成黄绿色之后,闻到清香略到苦涩味道的时候,就算炒得了,总的来说,北京极地,喇叭沟门乡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宝藏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三星   满族   北京   土著   喇叭   太极   长寿   黄芩   岁数   北京人   讲究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