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鸥4系列120双镜头反光相机(二)

针对上海4的不足的改进,在其定型后不久的1963年初就展开了。最主要的改进来自于卷片系统,新机型采用了类似rolleiflex的摇把过片,并且联动快门上弦。据一些资料记载,改进后的机型最初被命名为上海4A,但由于当时厂家已经开始启用海鸥商标,故上海4A实际并未正式生产。直到1966年,上海照相机厂才以海鸥4A的商标和型号,正式投产了这款在中国照相机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120双镜头反光相机。

海鸥4系列120双镜头反光相机(二)

我自己的第一台120双镜头反光相机就是海鸥4A,这是当年我唯一能够消费得起的120双反相机。那几年由于135相机在国内的兴起,120相机走向衰败,最终大量流入二手市场。我以不到40元的价格购入一台成色不错的中期款,惊讶地发现该机比起父亲的上海4要好用不少,结果愚蠢地肢解了本该成为传家宝的上海4。

比起海鸥4,4A的改进非常明显:摇把卷片自动停片联动快门上弦。这一改进不但方便了使用,还大大提升了颜值,仅从侧面看,能找到rolleiflex的感觉。其它方面和海鸥4就区别不大了:取景器磨玻璃增加了网格、前脸因为少了快门上弦把手而显得更简洁。镜头还是一样的科克结构,快门也继续使用勃朗特结构。

海鸥4系列120双镜头反光相机(二)

海鸥4A的摇把卷片采用了比较简单的结构,依靠卷片仓的胶片随动轮带动计数器进行计数。使用者在装卷时只需要将胶卷保护纸上面的star箭头对准暗舱片框边上的红点,然后关上后盖,慢慢顺时针扳动摇把,就可以将胶卷卷到第一张。此时快门也会联动上弦,按下快门后,机身内部的离合机构会脱开卷片摇把的限位,这时又可以继续卷片到第二张。这个系统缺少rolleiflex的胶片感应离合器,显得没有那么高端,但对于60年代的中国相机制造水平而言,还是比较适合的。

海鸥4系列120双镜头反光相机(二)

海鸥4系列120双镜头反光相机(二)

海鸥4系列120双镜头反光相机(二)

比较值得一提的是该机的多次曝光功能:在卷片摇把的左侧设计了一枚按钮,用于脱离对摇把的限制,使之可以反时针旋转从而达到仅上弦不卷动胶卷的效果,最终完成多次曝光。

海鸥4系列120双镜头反光相机(二)

因生产年代不同,海鸥4A有早中晚期三种款型,区别基本在于外观图案、文字以及用料上。早期的基本是全金属结构,中期的采用了带橡胶防滑皮的调焦手轮,晚期的则连整个调焦手轮的外圈都改用了塑料材质。

海鸥4系列120双镜头反光相机(二)

海鸥4系列120双镜头反光相机(二)

海鸥4系列120双镜头反光相机(二)

由于采用了卷片上弦联动结构,4A的故障率相对而言要高些,特别是后期款。不过,该机结构简单,有维修基础的爱好者基本可以自行解决所有故障。

作为海鸥4系列的顶级机,该机具备了高档120双反所有最基本的功能,但不足之处是显而易见的:摄影镜头为低档三片科克结构、最高快门速度1/300显得很不够用、取景器没有场镜或者菲涅尔透镜,亮度明显不足、缺少附件插座。

海鸥4系列120双镜头反光相机(二)

针对4A的不足,上海照相机厂曾在1968年推出过4A-1型。该机采用了四片三组的天塞镜头、换装了环带透镜聚焦屏、同时将取景器上盖改为捏合式开合结构、并增加了闪光灯插座。一系列的改进,使得4A-1成为最值得拥有的国产120双反,然而,因为种种原因,该机产量甚少,难得一见。我曾有幸在二手市场买到一台,不过又在2000年那次失窃中被盗,甚为遗憾。

海鸥4系列120双镜头反光相机(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科克   海鸥   取景器   镜头   相机   上弦   胶卷   快门   反光   上海   结构   系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